分享

云冈石窟菩萨里 她最美

 酸秀才d3w0wg08 2020-06-06

最近酸秀才把这身位于云冈18窟的浮雕

命名为云冈最美浮雕

实在是因为她确实太美了

头冠、面容

服饰、衣纹

无一不精美

喜欢的深了自然就想了解

她的头冠和服饰背后的文化意义

正好看到大同市委宣传部王恒老师

写的论文云冈石窟菩萨头冠和服饰

于是一起去学习探讨下

先说这身菩萨是谁?

是观音么?

先来看她的冠

它由中央花盘和两侧对称花盘三部分组成

中央坐佛像端坐于莲花之中心

两侧莲花上部创造性地雕刻了

身姿秀美、飘带翻卷的飞天形象

由于冠上正面有化佛

所以这个冠叫化佛宝冠

既然有化佛

从普通常识上推断可能是观音

但在云冈这种化佛宝冠比比皆是

数量很大

根据佛教经典陈述观音菩萨的种种特点

其中有的的确是观音菩萨

但多数是不能确认其为观音身份的菩萨

因此化佛宝冠在云冈又成为

一般菩萨造像的特征之一

所以她究竟是不是观音还不能确定

不过它的冠还有些地方有意味

比如它冠后面两个飘带

云冈其他窟里很多菩萨都有头冠

但她们很少有飘带的

说到这种后悬的飘带

让我想起山西博物院虞弘石椁上的浮雕

虞弘石椁上男主人公帽子后面

也是悬起两个飘带

这个装饰来源于古波斯

大家来看下面这个萨珊金币上

撒普尔王头像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肯定

波斯这个飘带和云冈那位菩萨的飘带

有直接联系

但云冈是北魏丝绸之路上重镇

当时这里同时并存

佛教、拜火教和道教等很多宗教

中亚、波斯、凉州、中原的工匠云集

那么云冈石窟建造会借鉴各种流派

飘带之波斯借鉴也说不定哈

好了说完了菩萨的冠

我们再来看看她的服饰

你看她的衣服和以下这个

是不是有点像

这个是印度秣菟罗菩萨雕像

身着袒右肩服装

身上“佩戴多种装饰

其中有项链、璎珞、

臂钏、腕钏

显然是贵人的打扮

而上面云冈浮雕菩萨也和类似

也是斜挎衣服

身上有

项链、璎珞、

臂钏、腕钏等佩饰

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

不同体现在云冈浮雕

缠绕在她两臂和身体周围

有一条名为“帔帛”的东西

帔 解释为“披肩”

《释名·释衣服》说:帔

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南史·任  传》记载:

“西华(  次子)冬月著葛帔练裙。

以上两则记载说明了“帔”

这种装饰性服饰的样式及

其在古代流行的情况。

云冈石窟中晚期菩萨形象

两肩双双披“帔”

称之为“帔帛”

取代了西方传统菩萨形象中

的“蛇饰、璎珞”等内容

使菩萨像与佛像同样具有了

中国传统服饰宽大遮体的特点

同时也深深地打

上了南北朝的时代烙印

综上所述

云冈石窟菩萨的装束

(包括头上宝冠)

既有早中期继承印度

服饰佩饰的特征

又有中晚期逐渐采用

中原服饰佩饰的表现

这种两者相互对照出现的事实

再次证明了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由

西方风格过渡至

中华风格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说的不对的地方

欢迎方家拍砖

最后照例带一个酸秀才的游学信息

11月8-10日一起去大同云冈石窟

看这身最美浮雕菩萨像

这将是一趟丰厚的历史遗产之旅

晋北重镇大同辽金大寺~善化寺 华严寺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北魏云冈石窟

山西名关~雁门关

一网打尽

绝对不虚此行

11月8日一早太原集合出发

忻州金洞寺(宋代转角殿 国保)

金洞寺是山西省忻州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金洞寺历史悠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又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名胜。

北宋元佑八年(1093)以前修建的转角殿,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和文殊大殿形成鲜明的对照:文殊大殿房屋陡峭,斗拱俊俏华丽;转角殿瓦顶举折平缓,斗拱肥大古朴。转角殿进深、面阔均为9.5米,呈正方形。殿内梁架全部明露,砍削规整,完全是宋代建筑结构风格。殿内依两个后金柱支持的神龛,系金代制作,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为其他庙宇所少见,实属珍品。本殿供奉的是神农和伏羲,木雕像栩栩如生,神龛上牌匾书:“先师佑民之阁。”

应县木塔  (辽代木塔 壁画  国保)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善化寺 (辽金古建 彩塑 国保)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大雄宝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的两层楼阁,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

11月9日

云冈石窟(北魏石窟 国保)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华严寺(辽金古建彩塑 国保)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

北朝艺术博物馆

历史上,北魏定都平城,开启了北朝时代。北朝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由混乱冲突走向大融合的时代,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文化走向盛唐巅峰的奠基时代。交融并包的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创造。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陈展分为妙相西来、石雕世界、地下兵马、千秋碑铭、壁画记忆、平城瓦当、贵族威仪、百姓生活、奢华之都9个主题单元。

11月10日

雁门关(4A景区  国保)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朱氏牌楼(明代古迹 国保)

朱氏牌楼亦名朱氏石坊,位于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阳武村。是由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坊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牌坊为四柱三楼,重檐歇山顶,总高10.54米,面宽15米,正面比例为三比二。坊基座高0.96米,为束腰须弥座,上置栏板望柱一圈。栏板内剔底雕刻成一幅幅人物故事图案。正前为四等身力士,分布均匀,与须弥座同高,栩栩如生,柱头坊上浮雕人物故事、花鸟走兽等图案,两次间霸王柱间镂雕丹凤朝阳。匾形走马板上书"柏舟矢志""竹柏流芳"各四字,上额浮雕人物、花卉等图案。牌坊下檐明间置匾一块书"圣旨"二字,两次间匾书分别为"懿范"、"徽音"。上下檐额雕有二十四孝图及人物花卉等吉祥图案。坊前设有石狮、旗杆各一对。配坊位于该村的南部,高8米有余,为四柱三门,单檐歇山顶,规模略小,造型风格与主坊皆为石雕艺术精品。

 惠济寺(宋代大殿与宋金彩塑 国保)

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文殊殿、钟楼、伽蓝殿、大佛殿及东西廊庑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2135平方米。文殊殿为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悬山顶。大佛殿为宋代遗构,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砖建月台宽大。殿内使用减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内额,其上四椽栿与前后乳栿搭交。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里转六铺作出三抄,后尾置于顺梁下,明间补间铺作出45度斜昂。殿内佛坛上塑佛、菩萨、胁侍、童子、金刚等,为宋塑佳作。

活动结束返回太原 送太原南站高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