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pengxq书斋 2015-06-22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图。文 落榜进士

   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到6世纪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那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是如何建造的呢?

 

在《魏书·释老志》中记载:公元453年,佛教高僧昙曜奉旨来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一天,风尘仆仆的法师在大路上巧遇文成帝拓跋浚的车队,导行的御马竟然走到高僧的面前,将他的袈裟用嘴衔起。文成帝细询其人,对昙曜以师待之。这就是《马识善人》的故事。也许传说中故事的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佛教的这段佳话却开启了营造云冈石窟的序幕。

 

昙曜建议在武周山开凿造像,弘扬佛教,此议正合文帝之意,于是文帝下旨令昙曜开凿石窟。从此,直至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从没有间断。昙曜历时40余年,开凿了著名的昙曜五窟,其后又开凿了一些小石窟。在近50年的时间里,有多达40000人参加了这一庞大的工程,信仰的力量加上皇室的支持,终于成就了云冈石窟这一杰出的艺术巨作。

 

北魏少年君主拓跋浚要求,在佛像中能看到北魏历代帝王们的影子。在如此巨大的山体上开窟造像本已经很困难,而且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同时,已经严格规定了营造佛像的法度,那昙曜是如何协调王权和佛道之间的矛盾呢?

 

昙曜法师知道,威严的气势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远远比那英俊的面容更加重要,于是昙曜和工匠们依旧沿用了印度佛像的形态,而在表情和比例上面,做了微妙的改动,然而正是这眉眼间的开扩和嘴角的微翘使印度佛展现出了中国式的帝王气派。这种改变的意义重大,它巧妙的迎合了我们中国人含蓄而追求神似的审美取向,使佛教造像在生活化世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也成为了以后中国石窟造像的标尺。

 

千年过去了,鲜卑、胡人等字眼只存在于历史的典籍中,勇猛的鲜卑族用武力创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朝代。虽然它仅仅存在了149年(公元386年---53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此短暂的北魏王朝,却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璀璨的艺术遗产。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实行汉化改制,这些也都反映在了石窟艺术上,他们挺拔壮硕的身躯,也显示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强大,服饰也从鲜卑服改为了汉装,变现出鲜卑人汉化的趋势,在能工巧匠们的手中,这些帝王们的灵活似乎从宫廷的阴谋和战争的杀戮中升华,俯视着往来的芸芸众生。千年的风尘已逝,造像的面目依然生动如初,和云冈的浮生一起,静默这人世的无尽沧桑。

 

很多游人在这里,只看大佛一眼,便匆匆转过身去,对着镜头摆起了各种姿势。而我更喜欢从他们的目光中穿越历史的沧桑。在世人皆知的第二十窟,云冈大佛的面前,我伏在栏杆上,久久的与他凝望。大佛最摄人心魄的就是他那炯炯的目光,黑亮的眼眸中带着亲切和睿智,似乎早已经看穿了人世间一切的红尘凡俗,他仿佛无声的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佛法无边。

 

云冈是一个民族的悠远记忆,云冈也是一个王朝的显赫背影,时光抹去了工匠们的名字,但他们的创作的艺术早已成为了永恒。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的大门。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昙曜广场如今只立着老和尚昙曜的造像,高3.8米,整个铜像乌金为体,表情传神。

在此前这里曾经是一个更大的台子,上面原本再现了“御马衔衣”的场景。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内26根高大的“大象驮塔柱”,一直摆放到灵岩寺的山门前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它代表了北魏鲜卑王朝曾经的峥嵘岁月。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又一个在北方崛起的强大民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民族在东起辽东、西至青藏高原的辽阔大地上先后建立了

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12个地方政权。

其中,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开创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先例。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山堂水殿”

坐落于人工湖中心,属景区核心景点之一。湖心岛形状为龟背形,岛屿周边柱梁悬空,东西两端桥梁蜿蜒。

建筑组群主要包括:山门、中殿、后殿、南北角楼、中央石雕造像塔、前后左右配楼、侧门、两端大法堂、

周边回廊、阁道、四向角门及过门,主建筑均为木结构,具有浓厚北魏风貌。工程建筑总面积6815.8平方米。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

武周山坐北向南,山清水秀,它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也是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

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位于寺内的五层中央造像塔。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穿越1500多年的烟尘,让我们重回北魏,揣摩拓拔鲜卑那早已消逝的民族文化。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奇迹”。

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麓的断崖上,全长1公里左右,现今仍保存的洞窟有53个,石雕造像共计51000尊。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九十四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

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石窟大多数在清代做过泥塑和彩绘,不过还是很多因为风化的原因都消失了。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

又因对研究中国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

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大小造像51000多躯。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

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三窟

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

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

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四窟
  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

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栩栩如生的佛像。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在中期的建造过程中,大多为两佛并坐龛,有的甚至被列为了主佛主像,这一时期,皇宫内是冯太后主政,朝堂

上二圣一同执政的局面,也越过了宫墙,投射在了云冈石窟的佛龛中,那些工匠在把一代代帝王推向神坛的同时,也把佛

像依附皇权的历史痕迹深深的雕凿在了五洲山的崖壁上。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开窟者们追求“法华”的思想信仰,依据《妙法莲华经》中“二佛同塔”的佛理,正好结合了当

时“二皇”“二圣”共同执政北魏王朝的时代特点,而广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可以说“二佛并坐”

是“二佛同塔”的形象化,同时也是“二皇”“二圣”的时代象征像。从表面上看,是佛教“二佛同塔”和

“二佛并坐”像,其实也是孝文帝和冯太后共同执政的社会显身像。

在孝文帝执政初期,冯太后和孝文帝虽然在名义上被称为“二皇”“二圣”,在年号上还冠以“太和”做昭示,但实际上是冯太后一个人在执政,而孝文帝当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是冯太后培养和掌控下的接班人。用佛教的理论来对照,冯太后是实实在在的“现在佛”,而孝文帝则是“未来佛”,与佛教神谱中的弥勒相同。这也是组合,互释与互补。

由此看来,这种双佛设计的精巧的却让人赞叹,而佛教义理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的有机融合更是令人折服。用佛教石窟艺术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出北魏帝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方方面面,完成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宗教与世俗,政治与艺术最完美的一次结合与创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只有作为北魏王朝国家工程的云冈石窟,才会有这份与世长存的魅力和成功。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释迦牟尼佛。

这尊第五窟的主佛,也是孝文帝心中完美帝王的形象。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六窟

此窟美仑美奂、富丽堂皇、规模宏伟,技法精炼,精雕细琢的北魏风格在这个石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很多人都在佛的慈悲的目光注视下,思绪着什么,说着什么...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石窟的正中央没有巨大的佛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高十五米的塔柱,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

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

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

民族化的过程,是我国佛像艺术的典范。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融汇贯通,

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

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七窟

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

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八窟 

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九窟与第十窟。

两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十二窟

被成为音乐窟也叫佛籁洞。是佛教世界用乐舞对佛的供奉,再现了北魏时期贵族生活的场景。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似乎陶醉了在天国的音乐当中。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我国少数民族惯用的马上乐器,这也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十三窟。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是未来世界的主宰,他是否也昭示着孝文帝一统中国的决心。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这尊菩萨的右臂下,由于出于力学的考虑,而设计了一个雕刻细腻,衣饰华丽的大力士作为支撑。这也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一例。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文成第拓跋濬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景穆帝拓跋晃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太武帝拓跋焘。

佛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左手执衣角于胸前,身披千佛袈裟,无数小佛像或安然、或痛苦、或喜悦、或悲伤...

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明元帝拓跋嗣

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二十窟是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
昙曜五佛是西域造像艺术东传的顶级作品,这些高鼻深目、眉眼细长的大佛,不仅带有佛性的睿智,还融合这帝王的威严和恢弘。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的开国皇帝)。

洞窟的前壁早已经崩塌,佛像显露在外,威然独存,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5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耳垂肩、

深目高鼻、两肩宽厚、双手坐禅定印,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凝视着这一个个生动的面孔,感受着这一尊尊鲜活的表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鲜卑人的形象和意志将永远留存在这段永恒的山崖上。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

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塑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的佛像流失的非常严重,而在日本的大多数博物馆,都有云冈石窟的文物。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被盗走头像的佛像。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大同】揭秘:云冈石窟双佛造像之谜(图)

云冈石窟,一个文明的标本,成为我们对北魏永远的记忆。 

 

题石窟 (唐,宋昱)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