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听心分享 | 检出率60%!晕厥诊断利器显身手

 我爱杂货铺子 2020-06-06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中最常见的原因,较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均会引起心排血量降低进而引发晕厥。此类晕厥通常发作突然,轻则影响生活质量,容易引发焦虑或抑郁,严重者更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可即使经过反复住院及各类检查,仍有1/3的患者无法查明晕厥原因。

自从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问世后,经历了不断地改进——包括不断优化的算法、大幅缩小的体积以及愈加便捷的植入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从而开始对症治疗,重获健康心声。


推荐理由

本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3-2018年期间37例植入ICM的患者,共有22位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检出率为59.46%,19患者接受后续治疗,且接受治疗后患者在随诊期间无晕厥发作。作者得出结论,植入ICM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CM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Zhang RF, Li GC, Li DN, et al. The value of 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s in unexplained syncope: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Chin J Cardiac Arrhyth, April 2020, Vol.24, No.2 118-123

Corresponding author:Dong YX,

Email:dlsusan@126.com




文 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LR)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筛选可能的心律失常源性晕厥预测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且植入ILR的患者37例,年龄(59±19)岁,男24例。植入后进行常规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主要随访内容:症状、程控事件、是否发生晕厥。如患者发生晕厥,通知回院就诊。

结果

共22例(59.46%,22/37)患者记录到晕厥事件,其中9例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6例为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5s),在植入后(187.73±177.12)d 发生晕厥事件。1例患者记录到房颤伴RR长间歇,但未发生晕厥。16例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2例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对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植入前晕厥次数、心电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 长间歇(≥2 s)是预测晕厥发作的影响因素。

结论

植入ILR可使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ILR是明确晕厥病因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心电图中存在RR 长间歇(≥2s)是心律失常原因晕厥的重要预测因素。



董颖雪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律失常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起搏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女医师联盟全国委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青委会委员兼起搏学组秘书,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心力衰竭与器械治疗学组全国委员,卫生部介入资质培训导师。

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大连医科大学英才计划。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事部留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课题多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曾作为访问学者于美国著名的Mayo医学中心专门研修心脏起搏与心脏电生理,先后受邀于美国心律学年会、欧洲心血管病年会做大会发言。长期从事心律失常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关于心力衰竭CRT及心脏猝死预防、心房颤动等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JACC等顶级国际心血管杂志上。

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起搏治疗、晕厥诊治、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防治等相关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