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longxin0616 2020-06-07

如果一个人恐惧困难,在面对难题时候就会选择放弃,甚至会开始害怕负面的结果。当孩子拥有这种心理时,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未来,其实这不仅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也有责任。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当你的孩子准备背单词,给自己定下了许多目标,坚持了一天之后感慨学习太难了,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当你的孩子参加比赛,这是一个省级比赛, 孩子开始心里犯怵,觉得自己肯定写不出来,最后参赛的时候草草了事。

蔡康永说过一句话:“15岁的时候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的时候觉得英文难,放弃学英文,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很棒但需要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所以孩子们在“畏难情绪”中逐渐失去了提升自我的机会,并且开始不断否定自己,但最严重的的影响是孩子开始害怕失败。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一、“畏难情绪”让孩子害怕失败

畏难情绪就是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开始产生逃避的心理,没有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所以孩子们在遇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常常会选择放弃,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中,最后孩子们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想法:“只要我不去做,我就永远不会失败。”

这种害怕失败的心态在孩子的成长中会耽误他们的成长,害怕困难,一时间不敢主动挑战,这可以理解,但是由于畏难情绪,而开始否定自己并且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导致孩子出现“畏难心理”,这不光是从孩子的层面分析,还需要从家长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二、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

1、从家长角度

①溺爱教育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父母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总是想要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庇护中成长。

这种溺爱的教育方式,最后让孩子形成“畏难情绪”,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解决,只会在原地放弃,或者逃避,因为他们并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暴力教育

打骂的教育方式一开始能够让孩子勇敢前进,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时间一长,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恐惧,不仅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害怕,更多时候会对失败以及挑战自己产生负面的情绪。

所以暴力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们缺失安全感,最后形成畏难心理。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③否定教育

“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蠢”...伴随着这种消极的评价中,孩子们也开始了自我否定。也许孩子只是性格慢,却被你说反应慢,最后导致孩子出现认知偏差,认为自己就是这样慢。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不敢面对挑战,遇到困难只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2、从孩子角度

①性格内向

生活中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才会感到恐惧,内向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会封闭自己。

因为孩子们对外界的认识过少,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没有主动出击,所以他们在面对陌生的事情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就开始出现害怕的心理。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②依赖父母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求助父母,离不开父母的帮助。面对问题时不喜欢自己思考,更倾向于一个准确的结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爱偷懒,喜欢投机取巧,所以才会遇到难题开始逃避,不愿意主动解决。

③过度自卑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养成了自卑的性格,在面对挑战时,也不敢发表自己的声音,只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断地否定自己,一遇到困难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我什么都做不到,我什么也不会。”

随后这类孩子做事情并不会主动,就是害怕失败的结果,这就是出于孩子自身的软弱性导致这种畏难心理。

是什么让孩子有了畏难心理?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全面解析

在孩子的成长中,畏难的情绪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消极,还会让孩子们失去更多变强大的机会。

所以家长们需要多关注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形成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时能够乐观地解决,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