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话吃面

 昵称63703230 2020-06-07

冬至饺子夏至面,依俗,夏至时节,当食面。此中之面,乃指面条。

华夏大地弗论东西南北中,无地不喜吃面,而时之夏至,正值新麦上市,食面,故有尝新之意。传统上,素有'十大名面'之说,风靡美食江湖。

以我之食经,最讲究的面,当出自姑苏。苏州人嗜面成瘾,食面成俗,市肆中各色面馆星罗棋布,丰俭由人,其中不乏闻名的百年老字号,市井百姓以一碗面解决一餐甚至三餐者,大有人在。

陆文夫笔下《美食家》中的主人公朱自冶,为了一碗心念的'朱鸿兴'头汤面,每天不惜起大早,凌晨四五点钟即起床出门,日久天长,风雨无阻。去的晚了,千碗面一锅汤,面汤则失之清爽。吃了那样的面,朱自冶会一整天打不起精神来。这是从前老苏州人的饮食讲究。

不时不食,亦体现在苏州的四季汤面中。

夏至话吃面

单说面之汤,即有'冷天食红汤,热天食白汤'之习俗。苏州人吃面,擅用大海碗,讲究碗烫、汤烫、面烫。普遍钟爱的面,首推焖肉面和爆鱼面,皆红汤。苏州人称面中之肴为'浇头'。焖肉面的浇头,是一大厚片白卤的五花肉,酥烂肥润,亲民又实惠。浇头可放置面中,亦可另置一碟,此称做'过桥'。在苏州的面馆吃面,少放汤,称'紧汤',多放汤,称'宽汤';多放青菜,称'重青',不放青菜,称'免青';选两种浇头,称'双浇'等等,自来颇多门道。而爆鱼面的浇头,是卤炸过的大块青鱼鱼肉。苏州人对产自太湖中的青鱼,向来青睐有加,苏菜中有道传统名肴'红烧划水',即特指青魚的鱼尾,以浓油赤酱之法烹调,是地道的江南本土滋味。苏式五香熏鱼的原材料,也是淡水青鱼。

夏至前的一个节气,是芒种,苏州人依俗要吃'三虾面'。三虾,面的浇头。即指虾仁、虾籽和虾脑。此时节,太湖虾最为肥腴,显著的标志是:头中有脑,腹中带籽。食三虾面宜'过桥',宜紧汤,最宜拌食,尤显风味。近些年此面价格不菲,一碗三虾面的价格,约等于十碗焖肉面。其俨然是面中的奢侈品了。

夏至话吃面

夏至时节,天气趋热,苏州'松鹤楼'、胥城大厦和昆山'奥灶面馆'的卤鸭面开始上市,此为夏季应市的白汤面。可别小瞧了这碗白汤,此乃选用黄鳝骨、鱼骨、动物骨等二十余种原材料和调味料,精心吊出的原味荤汤,层次感十足,配上软烂可口的卤鸭浇头,是打耳光也不放手的时令享受。

江南水乡四季分明,物阜民丰,名面之多'乱花渐欲迷人眼'。镇江的锅盖面,上海的阳春面,常熟的蕈油面,扬州的鳝丝面等,皆令饕餮客们趋之若鹜。而贵州的肠旺面,岭南的云吞面,四川的担担面,湖北的热干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哨子面,兰州拉面等,亦是各领风骚,自圈自粉。

夏至话吃面

岛城百姓食面,与苏州地区不同,多在家中料理,绝少下面馆堂食,尤其早餐时段。青岛地区的面,多称之为'打卤面',七八十年代以中山路谷香村饭店的大排面和火车站饭店的肉末面,远近闻名,红极一时。市民居家则多见有爆锅面、西红柿鸡蛋面、茄子面、炸酱面等,而独以蛤蜊芸豆打卤面,最显岛城地方风情。

外埠之朝鲜冷面,岛上韩国料理店中亦多见,夏至时节食之,恰逢其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