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苓桂半夏汤

 富丽华27wcjtii 2020-06-08

五运六气解方剂——苓桂半夏汤

组成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生姜三钱 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功用

祛湿化痰,升清降浊。

主治

噎膈

歌诀

泽夏苓甘合二姜,

桂枝芍药佐尤良,

如逢噎膈兼他证,

细检原书法自详。

苓桂半夏汤出自《四圣心源·杂病解》

噎膈根原

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脾阳左升,则下窍能开,胃阴右降,则上窍不闭。下窍开,故旧谷善出,上窍开,故新谷善纳。新旧递嬗,出纳无阻,气化循环,所以无病。

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

缘气之为性,实则清空,虚则滞塞。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降则浊气下传,上窍清空而无碍,是以善纳;脾升则清气上行,下窍洞达而莫壅,是以善出。胃逆则肺金不降,浊气郁塞而不纳;脾陷则肝木不升,清气涩结而不出。以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故脾陷而杜其下窍,胃逆而窒其上窍。升降之枢轴俱废,出纳之机缄皆息也。

其糟粕之不出,全由脾陷而肝郁,而谷食之不纳,则不止胃逆而肺壅,兼有甲木之邪焉。甲木逆行,克贼戊土,土木抟结,肺无下行之路,雾气堙瘀,化生痰涎,胸膈滞塞,故食噎不下。肺津化痰,不能下润,水谷二窍,枯槁失滋,而乙木之疏泄莫遂,故便溺艰涩。总缘中气不治,所以升降反作,出纳无灵也。

五运六气解方剂

噎病胸膈滞塞,雾气淫蒸而化痰饮。上脘不开,加以痰涎胶粘,故食阻不下,法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气。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益善。痰饮极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饮。胸膈洗荡,腐败清空,则饮食渐下矣。

胸膈之痞,缘肺胃上逆,浊气不降,而其中全是少阳甲木之邪。盖胃逆则肺胆俱无降路,胆木盘结,不得下行,经气郁迫,是以胸胁痛楚,当以甘草缓其迫急,芍药泻其木邪,柴胡、鳖甲散其结郁。若兼风木枯燥,则加阿胶、当归,滋木清风,其痛自差。

其大便燥结,缘土湿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大肠。盖以肝木郁陷,关窍堵塞,疏泄之令不行,是以便难。此宜以干姜、砂仁,温中破滞,益脾阳而开肠窍,以桂枝达木郁而行疏泄。干涩难下者,重用肉苁蓉,以滑肠窍,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其风木。

下窍闭塞,缘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渗膀胱,而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故水道不利。此宜苓、泽、桂枝,泻湿疏木,以通前窍。甚者,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茯、滑、泽,泻湿燥土,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利。噎家痰多溲少,全是土湿。湿土莫运,肝不升达,是以溺癃;肺不降敛,是以痰盛。泻湿以苓、泽为主,佐以利肺疏肝之品,则痰消而溲长矣。

若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大黄滋润之药。噎病之人,百不一生,尚可寿及一年者,若服汤药,则数月死矣。

噎膈

朱丹溪曰∶气之初病也,其端甚微,或因此小饮食不谨;或外冒六淫;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或性急易怒,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为之病,或痞或痛,不思饮食,或噫腐气,或吞酸,或糟杂,或膨满。不思原本,遂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临时得快,浓味仍前不节,七情反复相因,溺液易于攒聚,如此蔓延,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谬药又行,痰挟淤血,遂为窠囊,此为痞、为痛、呕吐、为噎、为膈、反胃之次第也。

李士材曰,噎寒大都属热,反胃大都属寒,然亦不可拘也,脉大有力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寒虚,色之红赤而泽者为实热。以脉合症,以色合脉,庶乎无误,此症之所以疑难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剂有妨于津液,方欲养血生津,恐润剂有凝于中州。审其阴虚火旺者,当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者,当以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之法下之。小小汤丸,累累加用,关扃自透。膈间痰盛,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自然宣通。此皆虚实阴阳之辨,临症之权衡也。

方约之曰∶丹溪云年高者不治。盖少年气血未虚,用药劫去痰火,病不复生;年高气血已虚,用药劫去痰火,虽得暂愈,其病复作。所以然者,气虚不能运化而生痰,血虚不能滋润而生火也。丹溪又云此症切不可用香燥药,服之必死,宜薄滋味。予尝用霞天膏加于补虚药中治此症,一人则吐泻以去积血,一人则吐泻以去积痰,俱获病安思食。然二人俱不能节戒,随啖肥甘,终不能免。殊不知此症挟虚,脾胃尚弱,肥甘难化,故复病也。霞天膏吐泻后,又宜用人参炼膏补之。

刘河间曰∶趺阳脉紧,内燥盛而温气衰。又紧而见涩,其血已亡。上脘亡血,膈间干涩,食不得入;下脘亡血,又并大小肠皆枯,食不得下,故难治也。

张仲景反胃脉症,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饮,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其发汗,令阳脉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喻嘉言曰∶胸中之阳,如天之有日,其关系纳谷之道,最为扼要,此条所云是也。盖胸中下连脾胃,其阳气虚者,阴血亦必虚,但宜用冲和之剂,以平调脏腑,安养荣卫,舍纯粹以精之药不可用也。肾中之阳如断鳖立极,其关系命根存亡之机,尤为宏矩,后条四逆汤等是也。盖肾中内藏真阳,其阳外亡者,阴气必极盛,惟从事刚猛之剂,以推锋陷阵。胜阴复阳,非单刀直入之法,不可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