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刻篇——2020高考作文冲刺系列

 阿来哥88888 2020-06-08

第6 深刻篇

有人建议唐太宗:“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承,则就是奸佞之人。”唐太宗说:“流水是清是浊,在其水源。君主是政令的发出者,好比水的源头,群臣百姓好比是流水。君主带头伪诈而要求臣下行为忠直,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是不合乎道理的。我想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用伪诈的方法破坏社会风气。你的方法虽然很灵验,我却不能采用。”唐太宗没有顺着这人的思路思考,而是考虑到用权术对待臣下,虽然忠诚问题能试探出一点,但是会破坏社会风气,上行下效,上下相欺,政治清明就无法实现了,这是一个严重的治国误区,所以否决了这个建议。

唐太宗关于君臣关系的见解,对我们高考作文的立意也有启发,有时,思维向前走一步两步,或者转个弯,就会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文章的思想就会更深刻。

评价的巨浪

上海考生

一个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茫茫生命之海中的浪花,时时刻刻被一旁的生命拍打,也无可避免地拍打着其他生命。

对他人的评价,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群体的生命共同存在。人类之所以裹着像芦苇般脆弱的皮囊却仍然顽强地活着,只因思想的存在。思想汇聚成力量,使人具有发声的欲望,不断发声则构成评价,所以,评价是人类思想的有形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也许正是人们表达发声欲望的一种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得到聆听,从而获得存在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生活愈发容易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人们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加入互联网的舆论狂欢中。这种急于表达个人意见的心情,造就了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的泛滥,是有识之士不愿看到的现象。

不经思想加工的评价,往往会引起低级趣味的泛滥。冯友兰曾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等,前两等皆是人生来就有的。不经思想加工的评价,往往来自第二等的“功利境界”。由于这些评价来得快——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过程,一有发声欲望便直接抒发,因而就显得粗鄙而幼稚。网络世界的开放性、非实名性更使这种粗鄙、幼稚的评价有了壮大的土壤。于是,这种评价渐渐地成了一股巨浪,掀起了人们追求物欲的浮躁之风。

然而,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并非一切浮躁追求的根源。如今人们广泛遵守着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这些又何尝不是依据前人的无数评价而渐渐形成的!现代科技也许使粗鄙、幼稚的评价更易浮于人世,但仍有很多富有思想价值的评价值得我们拥有和珍视。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与他人的评价不无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来反省自己,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思想家说:将自己的身子全然交给别人评价,那正是自己的不安和疑惑。自己要怎样的生活不在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人自己心里有怎样的种子,并选择用怎样的评价来浇灌它。我们的人生确实需要评价的滋养,而选择权在我们手中。

当我们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时,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不是任何生命依赖的全部,但任何生命也不应离开有价值的评价。

【提分点揭示】

本文深刻主要体现在观点高屋建瓴和见解深邃上。例如,作者分析为什么会有评价他人的行为存在时指出:人顽强地活着是因为人有思想,思想汇聚成力量,使人具有发声的欲望,不断发声则构成评价。这就从生命延续的角度来认识评价他人的行为,其思想高度非同一般。再比如,在分析“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泛滥的原因时指出:人们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而加入互联网的舆论狂欢中,急于表达个人意见的心情造就了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从时代和心理的角度探寻原因,独到而深刻。文章的深刻还表现在多面分析方法的运用上,作者运用辩证思维,既论证了“评价他人生活”对于生命持续,对于思想与道德、法律形成,对于价值观得以展现、形成与完善的重要意义,又阐发了对“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的泛滥”所掀起的浮躁之风这种危害的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珍重“富有思维价值的评论”与“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富有青年人的忧患与担当意识。

【启发与策略】

从前面的考场范文来看,要解决写作中的深刻问题,需要我们在构思、立意和具体的写人叙事、抒发感情、论说事理方面下功夫。如,上面提到的“联系现实”“联系历史”可使文意深厚,“层层深入”可使论证深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选择擅长的文体和语言后,掌握提升文章深刻方面的常见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点突破:一是透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可以通过议论突出,可以以小见大,可以进行纵深分析,可以采用辩证思维;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它们的揭示,让见解更加深刻;三是让自己的观点对他人具有启发性,思维可以求异、逆向,视角可以宏大高远、联系古今。

深刻

提分点

提分方略

提分路径

观点鲜明

(观点启人)

求异思维

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提出发人深思、别人没阐述过的观点

逆向思维

对现象、事件进行逆向思考,提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

高屋建瓴

通观整体,站在社会、国家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感

联系古今

对现实话题作历史思考,揭示其历史性;对历史话题作现实思考,揭示其现实性

见解深邃

(揭示原因)

多面分析

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从主观到客观、由文化到政治、由家庭到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因分析

全面分析事物,弄清各种原因,进一步分析,找出主因,然后进行深入挖掘

说理透彻

(深入本质)

议论点睛

在记叙类文章中通过精当简练的议论,使文章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思想厚重

以小见大

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

由此及彼

通过联想,或构成鲜明对比,或形成纵深分析,使文章观点更加深刻

一分为二

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事物,使文章的主题更加全面,从而显得深刻

质疑审问

采用质疑问难的方式,追根究底,逐层深入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考场佳作链接】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点评〗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点评〗

本文是一篇颇有诗情画意的议论性散文。作者能够由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一种愿望——梦想生活在唐代。作者围绕这一点,比较有层次、有逻辑的阐发了这种愿望主要缘于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就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的诗情'才气'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学诗学道'.作者不但能表达出自己这种梦想性选择的理由,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语言较有文采呈现出较浓的抒情色彩。这篇文章还表现出作者对唐诗意义有较透彻的理解并且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思考对唐诗进行重新整合。应该说它是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比如文章有的内容(如杨贵妃例)与立意不够吻合;三个文段用作标题的诗句与全篇立意的关系显得牵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