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请您为一线语文教师做点操作性示范,行吗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专家,请您为一线语文教师做点操作性示范行吗

《小学语文》杂志2018年第11期开辟了一个专栏: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专栏。看到这个专栏,我充满了期待,赶紧认真学习。因为,“用好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这次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的主题。我算得上是一个爱学习的一线草根,关于部编版教材的使用,还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正好,可以认真拜读一下专家们是怎么指导的。

没想到的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先云在《领会编写理念,用好部编教材》一文中,根据这次观摩提出了六个“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因为我期待这些问题,他都能以专家的身份,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比较明确的答案,并能很清晰地指导我们如何用好部编版教材,如何上好语文课。可是,读过之后,才发现,他只负责提出问题,并不觉得他们有接地气的指导的责任和义务,而是都让一线老师们去思考研究。

在阐述第一个问题(理解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转变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时,陈先云先生说——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运用”,两者之间关系该如何处理,是教师们在这次观摩课后需要重点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

在谈第五个问题(习作要重视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时,陈先云先生说——

教师需要研究习作指导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起让学生习得方法和仿写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提倡由读到写、读写结合、习作指导时,是不是应该重视让学生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而不是重新回到课文中再学表达方法,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

在谈到第六个问题(再谈文体意识)时,他说——

教小说不要当成小说来教,但小说也不是记叙文,现在还可以再补充一句:小说也不能当成记叙文来教。小学阶段该怎么教小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的确,我们提倡一线教师要边教边研,目的是为了教得更科学,更扎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丰硕的收获。

但是,教材不是一线教师编写的,编写者站位高,有明确的编写意图,为什么不将编写意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一线教师——落实到操作的层面才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还要教师辛辛苦苦地去“理解”?难道一线教师的“理解”能力差到编写者解释得清楚明白,也看不懂辨不明吗?

“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运用”,两者之间关系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难道专家们没有现成的、科学的答案吗?如果专家们都没有答案,还能指望一线教师研究出科学的答案来?

“小学阶段该怎么教小说”,难道教材编写者将小说编进教材时,没有明确的意图?“教小说不要当成小说来教,但小说也不是记叙文,现在还可以再补充一句:小说也不能当成记叙文来教。”这话是在说绕口令吗?专家您不说这话,一线教师可能还以为自己能做到把小说教好,读了这句话,怕是谁也不知道怎么教了。

小学阶段怎么教小说这类问题,我想,专家们自己心中总应该有答案的,或者专家们自己走进课堂是会教的,那为什么不直接给一线教师一个示范呢?或者,专家们就用一篇具体文体的文本做例子,为一线教师分析分析也好吧。

但是,专家们偏不!他们就要藏着掖着,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总觉得他们不会真的糊涂,否则怎么好意思坐在高台上指点江山呢?

或许,专家们是真心替一线教师着想——给一线教师留下研究的空间,以免一线教师闲得慌啊!不研究,哪有专业成长的呢?不研究,哪能证明专家们的想法高明呢?不研究,哪知道专家们的不易呢?

语文课改一轮又一轮,终于有了“统编版”了,还是让一线教师去“研究”、“理解”“编者意图”,甚至还要一线教师研究编进教材中的“小说”怎么教这类的问题。我特别想问的是,那么多一线教师,研究出来的“编者意图”肯定会“多姿多彩”,难道“编者意图”不是只有一个吗?还会有不同的“理解”吗?

我以为,专家应该是帮助一线教师解决问题的,尤其是编写教材的专家,而不是把问题大大方方地抛给一线教师的。所以,我特别希望看到,专家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上,能给一线教师做做示范。

不是吗?在其他领域,比如医生,被称作专家的,不都是能亲自治病救人的吗?

也许,独独在教育领域,尤其在语文教育上,这只是奢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