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标这玩意儿

 三驾马车1966 2022-09-28 发布于河南

语文课标这玩意儿

刘向军

这个标题很有点大逆不道,但是我也无奈。虽然我认真地教了30多年语文,但是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这部“圣经”却仍然很陌生。老老实实地说,对每一次出台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最多认真读过两遍,仅此而已,我实在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究竟是什么,而我又确信相当部分语文老师是连读也不曾读的。

《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去读它呢?我的看法,因为它有三个弊病:一是简,二是变,三是虚。

《语文课程标准》过于简洁。它似乎力求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来表达极其丰富的含义,这不但给各路权威专家的解读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同时也给众多的普通专家对解读的解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类似于《易经》和《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然而问题也在这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不仰、不钻它也没什么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又在不断地变化。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在从教的几十年中如果不经历几次课程标准的变化,那是不可想象的。按照《周易》的观点“变”是永恒的,这个原本没有什么毛病,但问题也在这里,“变”中“不变”的东西即“不易”的东西是什么呢?在这一点上《课标》却总是语焉不详,似乎总要与过去不同才算成功。好在一线语文教师心中有数:语文学习的本质不就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吗!

《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又过于虚化。它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纲领性的概括与指导,而不具备真正的操作性。它似乎就是给教育专家看的,给命题专家看的,而不是给一线教师看的。因为一线教师看了也白看,看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干。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如果能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固然很好,如果不愿意读它也无妨。只要在真实的一线语文教学岗位上沉浸在语文实践中,那么教师自然心中会有明确的语文课程核心标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让学生背诵更多的名篇,让学生读更多的经典,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运用更多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会更得体地写作表达。这大约就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处变不惊的“不易”境界吧。

我要老老实实地承认,作为一个资深的语文老教师,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我同时有一个坚信: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得烂熟,自己却没有读大量的书,没有积累丰富的知识,没有流畅的口才,没有良好的笔才,那一定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反之,教师自己就是语文教学的活的标准。

2022.9.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