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慧清:冬至日的教育随想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许慧清,硕士研究生,2018年9月参加工作。入职以来,每月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叙事或反思,工作积极主动有创意,深得学生喜爱。

冬至日的教育随想

许慧清

01

冬至,是除却清明之外,第二个被中国人重视的,当做节日来过的节气。与清明的细雨纷纷不同,冬至将至,数九寒天,至今人们都在笑言“冬至不吃水饺,耳朵要冻掉”的俗语,无论是耄耄老者,还是幼稚孩童,都乐于用这样的话与他人打趣儿。相比于啃苹果、挂袜子的西方节日,或许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才是最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情。

      家庭的观念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意识形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与早些时候不同的是,过去的家庭老者、长者为尊,一个家庭如同一个同心圆,圆心始终不变,由一个中心向外增加一圈又一圈的家庭新成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代代相传的规矩与信条就会成为一个家族的家风。现在的家庭,不能说是全部的家庭,应该是一部分家庭,在我看来就像变成了一个倒着的金字塔,孩子成为了塔尖,承受着上面几辈人的爱和关注。被爱包围着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常常这样说。可为什么从出生就衣食无忧,享受着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孩子们,却越来越难与家人沟通,来到学校也是问题百出,针对他们,教育者也难以找到良好的教育之法。

02


还是冬至的这一天,我刚巧参加新教师培训。上午的主题是班级管理,下午的主题是问题儿童的教育与引导。在这一天里,我听到了许多老师口中形态各异的“问题儿童”。在本科期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随班就读学生的研究,因为研究能力有限,我只是选取了“自闭症”、“狂躁症”以及“智力低下”这三个有显性问题表现的个例,如今看来,当时的我有些理想化了,像这几种被医学鉴定为特殊儿童的往往不是我们在教学中最让人手足无措的学生。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病因,也知道他们既有的表现形式,甚至也会有专业的治疗方法和沟通方式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可是,从老师们口中听到的那些所谓“问题儿童”,其实都没有显著的生理、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日常表现出现问题的“病因”多重复杂,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遵。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老师说他班上有一个“F4”,四个混世魔王,此起彼伏的给老师制造麻烦,压住一个另一个又起来,让这个老师在工作中苦不堪言。她把四个孩子平常的表现讲了讲,然后想让专家给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当时听到她的案例我深有同感,毕竟我每天也会面对那么几个不听话的“小猴子”。可是,听到她最后的提问,我觉得又有些可笑,世间安得万全法,如果教育学生就像做实验一样,按照既定的步骤执行就会出现相应的化学反应,那人人都可成为孔夫子了。于是我便很期待专家的回答。这时专家反问提问者:“你平常都跟这几个学生有哪些互动和交流?”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我便知道专家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方法——投其所好、拉近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他建议这个老师回去之后观察这几个孩子平常喜欢玩什么聊什么,比如说陪着他们打一次篮球、下一次跳棋,或者只是聊一聊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在拉近师生感情之后,再实施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其实这也是我与其他同事平常跟学生相处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绝对不乏对学生的爱,可是我们的爱真的用对了吗?

现在家里的长辈、父母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月摘下送给家里的王子和公主,与父母亲人相比,老师仅仅与学生谈心、共同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的做法,在孩子看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我想每一个老师在面对一个不够优秀的学生的时候,都想成为那个改变他人生态度,或者能让他一生铭记的人,而那些曾经感动我们,感动学生的好老师,给予学生的都是什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足以让一个人幡然醒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敢于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03

想起几年前去泰安乡村支教的一段时光。当时我也不过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女孩儿,在面对那些没有走出过农村,一两年都见不到父母的留守儿童,我知道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广州、深圳见爸爸妈妈,而达成这个愿望唯一的办法就是现在好好学习,靠着知识走出这片贫困的土地。我给他们讲山村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告诉他们从山东到广东一路上有哪些美景,在我讲这些的时候,没有人会走神,也没有人会打断我,每一双眼睛里都闪耀出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那一段时光,让我一下子觉得我选择师范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再看如今,我对孩子的热情与爱始终存在,可是我看到的眼睛却截然不同。

这次培训期间,专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坐拥十套房的学生问你:“老师,我已经很有钱了,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时,你该如何回答他?很多人回答得冠冕堂皇,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了学会怎么合理的花钱……其实我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答案来回答学生,但我隐约有一个想法,当一个人已经在物质上足够富有之后,就容易产生厌世的心理,生活之所以有趣,是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边走边去获取,这也就是“趣”字为何由一个“走”字和一个“取”字组成。当一切变得唾手可得,生活也就失去了乐趣,但人的眼睛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可能只有学习才会让人发现自己看不到的世界。知识永远不会变少,从来都是越学越觉得自己浅薄,越学越发现自己相较于宇宙,其实更为渺小。

如果一个老师能成为一个孩子认识世界的眼睛,帮助他们解锁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关卡,这应该比只教会他们认识几个字更有成就感吧。教育怎么会是只为朝夕的事情,我们传授知识,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这不过都是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所铺设的砖瓦,这些东西从来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终点。现在再回想刚才说过的,为孩子摘星戴月,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为孩子阻隔一切危险来源,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觉得世界了无生趣,更不知梦想为何物。

想起“一花一世界”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一起读《花婆婆》,花婆婆的愿望是要走遍世界,住在海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可以,我真想拥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带着孩子们去看看北极的极光,看看非洲迅猛的猎豹,看看西藏虔诚朝拜的信徒,看看南太平洋神秘的蓝鲸……如果可以,我真想把这个美好的世界都装进孩子的眼睛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