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后反思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刀客的话: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真实而深刻的反思。杨瑞霞老师入职才一年多,教完一个单元后,能认真梳理、总结,写下五千多字的反思,足见自我成长的意识是多么强烈,对语文教育和学生成长是多么用心用情。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后反思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一、 单元整体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类单元自成体系:由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组成。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其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初试身手”是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习作例文”采用了第四单元预测单元中带有旁批的格式,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行文构思结构。最后的单元习作题为“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通过浏览习作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这次习作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细致观察所带来的乐趣与收获,将本单元习得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因此,本单元的两个核心要素是“观察”和“表达”。
竹平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从观察到表达,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连接,两者之间是需要用学习搭建桥梁的,这就是学习这个单元的价值所在。”竹平老师的这句话很清晰地点明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的思考路径是教师应该如何使用、组合教材文本,提供哪些学习支架,设计哪些有梯度的学习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学会将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问题绝不是学完这个单元就能解决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渗透在每个学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非紧急的任务。
根据上述思考路径和本单元习作重点(观察一处动物、植物或一处景物,并写成一篇习作),笔者对本单元的阅读文本进行了重组和扩充:将教材文本分为三类:动物类文本、植物文本和景物类文本,在每个类别中也增补了相应文本,如在动物类阅读文本中增加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翠鸟》和《猫》;在植物类阅读文本中增加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石榴》;在写景物类文本中增加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庐山的云雾》和《火烧云》,这些阅读文本不是整篇完整地学习,而是根据学习目标有选择地学习相关段落和写作手法,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表达的方法,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不仅如此,这些阅读文本的格式全部仿照本单元习作例文的格式要求,设计为旁边有批注的阅读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写批注,学会有意识地关注文章的写作方法,初步感知作者行文构思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习作提供方法指导。
根据上述单元整体文本教学解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下:
1. 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关注描写具体事物的语句,了解作者对写作事物所做的具体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掌握运用多种感官以及抓住事物变化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形成细致的观察意识,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自主阅读文本,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作者对具体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依据,形成批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作者在描写观察所得的事物某一方面特点时所用的写作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对比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和优美,引导学生学习、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 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观察·表达——学习写一种动物
1. 自主阅读《搭船的鸟》,根据主问题,形成批注,关注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所描写的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时的动作。
(1)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时写了翠鸟最突出的外形特点。
(2)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描写翠鸟捕鱼的场景时用了一连串的动词。
(3) 形成板书,根据板书,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
及细致观察的好处。
2. 自主阅读《翠鸟》,根据主问题,形成批注,关注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所描写的翠鸟最突出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时的场景。
(1) 通过自主阅读,写批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了翠鸟最突出的外形特点——羽毛颜色鲜艳。
(2)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翠鸟羽毛颜色时写得非常具体。
(3) 通过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学会把颜色写具体,如苹果绿、葡萄紫、桃红等。
(4) 通过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这一段的中心句。
(5) 形成板书,根据板书,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把颜色写具体”和“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3. 自主阅读《猫》,根据主问题,形成批注。思考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4. 运用在《搭船的鸟》《翠鸟》和《猫》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种动物。可以先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种动物,再写一写这种动物的特点,特点可以是它外形、性格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是它进食、嬉戏或者休息方面的特点。
 
【板块二】 观察·表达——学习写一种水果
1. 自主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根据提示,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杨梅进行细致观察的语句,形成批注。
2. 通过填写表格,了解作者是从形状、颜色变化、味道三个方面来写杨梅特点的。明确作者不光用眼睛看,还品尝了杨梅的口感,调动了多种感官来观察杨梅。
3. 根据表格,对比阅读《石榴》,通过填写表格,在文中找到作者从形状、颜色变化、味道三个方面描写石榴的依据。
4. 依据表格,总结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嘴尝。
5. 布置作业:运用在《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上细致观察的方法,写一种水果。可以先观察外形,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再去掉外皮,观察果肉部分,再看一看,尝一尝。
【板块三】 观察·表达——学习写一处景物
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一处景物,引导学生学会远看、近看、整体看、局部看、静看、动看等多角度观察一处景物。
2. 组织学生观察、游览校园。
3. 细化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自由写作。
4. 根据学生写作成果,梳理写作方法,建立评价标准。
三、 教学活动反思
(一) 借助批注,关注文本写作方法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也就是定位了阅读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作者观察的具体方法。表达训练要素是“仔细观察,吧观察所得写下来”,即学习课文时关注遣词造句,不断丰富语言经验,运用观察的具体方法,将自己观察和发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到文本写法上的特点,笔者将本单元所有的阅读文本的格式统一设计成习作例文的格式,并在每一篇阅读文本旁边都加上一个批注。关于写动物的名家名篇,如在《搭船的鸟》文本中,笔者设置了两个主问题作为批注,即作者为什么会特别注意到这只鸟,这只鸟哪些地方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依据,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在《翠鸟》文本中,批注是“想想作者是如何对翠鸟进行细致观察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依据,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猫》文本中的批注是“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来写的,我能够在文中找出依据并在旁边写出我的想法”;在写水果的名家名篇中,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本中,批注是“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对杨梅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观察,我能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在《石榴》文本中,批注是“通过读文章,我了解了作者对石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我能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在写景物的名家名篇中,如《金色的草地》的批注是“如果你也想像作家一样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你必须学会真正读懂作家的写作思路!请你想一想课文第三自然段作家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在《庐山的云雾》文本中,批注是“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请你将自己饿想法写在旁边”;在《火烧云》文本中,批注是“作者写了火烧云哪些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些特点的,请你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这些批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到文本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如在《搭船的鸟》中,作者是通过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这两方面来描写翠鸟的,突出写法是动静结合;在《翠鸟》第一自然段,表达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作者把翠鸟羽毛的颜色描写的十分具体;在《猫》这篇散文中,作者就围绕开头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来展开写了猫在不同情况下的古怪性格;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主要抓住杨梅外形、颜色变化和味道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来描写杨梅的特点。
(二) 对比阅读,寻找共性表达方法
将本单元的阅读文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三类:描写一种动物的文本、描写一种水果的文本以及描写一处景物的文本,在描写一种动物的文本中,如《搭船的鸟》和《翠鸟》两篇文本,实际上都是在写翠鸟,这两篇文章的共性是都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的动作特点来写,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搭船的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翠鸟》,根据批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写动物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手法。在描写一种水果的文本中,《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两篇文本在写法上是相通的,都写了一种水果外形、颜色变化和味道这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可以一齐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在此基础上,运用表格的形式来梳理杨梅外形、颜色变化和味道这三方面的特点,依据此,引导学生自主对比阅读《石榴》,根据已有表格,填写“石榴”的外形、颜色变化和味道三个方面的特点。具体表格如下:
 

(三) 读写结合,检验写作成果
通过写批注的方式来学习这几篇名家状物文本,旨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考路径,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关注到文本内容,而且也要关注到文本结构,引导他们初步感知作者遣词造句、行文结构等方面的表达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朗读等多样学习活动总结写作方法,为他们模仿名家名篇的表达方式来创作自己的习作作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些文本之前,主要从“观察”和“表达”两个角度对每一篇文本进行了文本教学解读,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只选取了每篇文本中最能体现作者行文结构独特之处的点作为学习内容,而不是整篇地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习作文本,能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和优美,引导学生学习、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设计了上述学习活动之后,为了检测这些学习活动是否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写一种你喜欢的或者是你熟悉的动物,写出这种动物的特点。特点可以是它外形、性格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是它进食、嬉戏、休息方面的特点,试着用上学过的文本的写作方法,把你喜欢的或者是你熟悉的动物写生动,写具体。
在习作讲评课前,笔者将学生的习作统一收起来大致浏览一遍,对于每位学生的习作内容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其中不乏就有几篇习作类似说明文。通过本次习作讲评课,笔者想要达成的指导习作的目标是通过同伴分享,汲取写作营养,梳理写作方法(评价标准),从而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因此,本节习作讲评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组内分享交流,为了能够把握组内分享评价的方向,笔者设计了两个评价主题,一个是““我觉得他(她)的文章哪里好,因为......”,另一个是“我觉得他(她)的文章哪里可以写得更好,比如......”。
经过组内分享之后,笔者根据之前浏览发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让这些小作者在班内分享,结合这些小作者文章中的一些非常高明的写作手法,如杜岳霖的《螳螂》中:我觉得螳螂这种昆虫太厉害了!不管是捕猎还是吃猎物,它都是那么帅气!螳螂的颜色有很多种。比如枯叶螳螂就是棕色的,而生活在绿叶上的就是绿色的。它们藏得很好,有时我都不知道它们藏到哪儿去了。对了,螳螂还有一对大镰刀,螳螂就是用它们捕食的,我最喜欢它们的镰刀了。螳螂力气很大,还能吃小蛇、老鼠。在很饿的时候,它们还能吃比自己大好多倍的蜥蜴呢!这是我最喜欢螳螂的地方。当猎物出现时,螳螂就会像闪电一样跳过去,快速地用镰刀把猎物控制住。我觉得这个过程真是太酷啦!没想到小小的螳螂这么厉害,我真想自己也能养一只!,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小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在动物,而且也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有更鲜明地对比,我又让一位写《牛》的学生读了他写得文章,他的文章开头告诉了大家他要讲讲牛,然后介绍了牛的体型和它最突出的特点——四个胃,最后又回到主题,总结这就是他的讲解。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写《牛》的同学完全是在客观地介绍牛,没有融入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称这种文章为《动物世界》的纪录片,就是当你在听这种文章的时候,你总有一种在看《动物世界》记录片的感觉,感觉怪怪的。
此外,还有一些小作者的写作手法很高明,比如朱泊皓的《小狗》中的一段话豆豆的个子很小,胆子也不大,但它很机灵,有一次它去闻一只大狗,大狗没站好,差一点把豆豆踩在脚下,但它快速地躲开了,有惊无险呀!豆豆又很淘气,有一次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和爸爸的衣服都在地上,只有妈妈的衣服在沙发上!原来是豆豆半夜趁我们睡觉的时候,把我和爸爸的衣服弄到了地上,把妈妈的衣服叼到了沙发上呀!不仅如此,它还很勤快,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叫大家起床,就像一只大公鸡,虽然我每次都当耳边风,但是每次妈妈都会被叫起来带它去散步,它跑得飞快,像火箭一样冲出家门。”通过读这段话,同学们发现泊皓写了他家小狗多重性格特点:胆子很小,但很机灵,又很淘气,还很勤快,而且他在写每个性格特点时,都用上了具体事例,如此表达,可以看得出他在努力模仿老舍《猫》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在总结泊皓这篇文章的时候,把“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写进了写作方法(评价标准)。
小作者们高明的写作手法还有“动静结合”。比如王韫妍的《火烈鸟》:“火烈鸟就像火焰的孩子,你瞧,它的羽毛是那么平展,一根一根的全都帖着身子。头上的羽毛像浅红色的礼帽,绣满了雪白色的花纹,背上羽毛像火红色的纱裙。腹部的羽毛是雪白的衬衫。它又高又瘦,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下长着一张弯弯的长嘴。火烈岛的叫声如同新生儿的哭声一样好听。它喜欢在浅水区捕鱼,一般它捕鱼的地方会有若石,它的步子很轻盈,如同时装秀的模特一样呢!突然,火烈岛一阵叫声,以它最快的速跑,一下子把头栽进水中,没一会,它又把头伸了出来,弯弯的长嘴中叼着一条小鱼,它站起来了,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其实,我真希望可以和火烈鸟一起呆一天,再见了,火焰的孩子。”再比如王漪茹的《天鹅》:“天鹅喜欢漂在水面上,一撮奶白色的羽毛紧紧贴着水面。它的颜色也非常鲜艳,不管是头上的羽毛,身上的羽毛,还是翅膀上的羽毛,都是雪白雪白的,就像一件芭蕾舞裙一样,美丽极了!但唯一不一样的是它的嘴巴和小脚,天鹅眼睛下面长着一张梅红色的长嘴。小脚是棕褐色的,而且还细细的。天鹅常常待在水里,如果它饿了的话,只要把头伸进水里,就能吃到食物。其实对我来讲,天鹅太容易吃到食物了。由此,我想到了诗人骆宾王写的一首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最后一个环节是将小作者们高明的写作手法梳理成表格的形式,即:

写作方法(评价标准)
1
我内心的想法、感受、想象、猜测
2
把颜色写具体
3
动静结合=外形+捕猎场景
4
书面语言要优美高雅
5
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
表格梳理完后,笔者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表格,自行对照,来评价自己写得文章是否运用了上述的写作方法,结合名家的文字以及同伴的文字,课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
附学生二次修改后的成果集:
螳螂
杜岳霖
我觉得螳螂这种昆虫太厉害了!不管是捕猎还是吃猎物,它都是那么帅气!
螳螂的颜色有很多种。比如枯叶螳螂就是棕色的,而生活在绿叶上的就是绿色的。它们藏得很好,有时我都不知道它们藏到哪儿去了。对了,螳螂还有一对大镰刀,螳螂就是用它们捕食的,我最喜欢它们的镰刀了。
螳螂力气很大,还能吃小蛇、老鼠。在很饿的时候,它们还能吃比自己大好多倍的蜥蜴呢!这是我最喜欢螳螂的地方。
当猎物出现时,螳螂就会像闪电一样跳过去,快速地用镰刀把猎物控制住。我觉得这个过程真是太酷啦!
没想到小小的螳螂这么厉害,我真想自己也能养一只!
八哥
胡博尧
前些天,妈妈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鸟,这只鸟是妈妈同事送的,是一只八哥。
八哥的羽毛是黑色的,头上的毛有黑有白,很像皇冠,它的嘴巴和脚都是黄色的,眼睛是灰蓝色的。它不但会说话,而且经常说“你好”和“对不起”。
它的性格很暴躁,只要一有东西伸到笼子里,它就会一直啄那个东西,直到把那个东西啄走才会停。它每天都是天刚刚亮就开始叫,很是吵人,晚上天一黑它就不怎么动了。八哥有一点不好,它很不讲卫生,用喝的水洗澡,还随地大便,把笼子里外都弄得特别脏。
所以,我们决定把它送给别人,虽然我心里有一些不舍。
(四) 学会观察,学会表达,落实单元习作目标
经历了上述种种学习活动后,我们不妨再次回到起点,回到本单元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虽然这一语文要素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但是,如果把这一语文要素落实成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其操作过程是复杂的,因此需要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如通过学习不同类别的名家状物文本,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并在一篇篇文本的学习中,逐渐掌握仔细观察的诸多方法。再如通过学习不同种类的名家状物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不同作家在描述同一事物时所用的相同的表达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共性的写作方法,最终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此外,还可以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与第六单元的文本学习相结合,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一处景物时在结构上尝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在内容上,在写每个段落时尝试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
    
相关链接:
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教师为什么要用心梳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
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
统编版习作单元编排体例批判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极有意思,极不简单,极富挑战!
五上《松鼠》解读与教学建议:布封笔下的松鼠为什么那么可爱
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观察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距离是什么(以《搭船的鸟》为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到底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关于四上习作单元的思考和建议
这样上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
怎样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思路
编排在“批注”单元的《牛和鹅》(四上)——兼谈第六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理解和落实
四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解读与建议
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学习价值思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简析(修改再发)
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有音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
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