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中年人,都欠自己一个谅解

 江山携手 2020-06-09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一部电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期待大家都能加入我们的伴读社群,一起看电影,聊人生。

你犯过不可原谅的错误吗?

永远错过自己爱的人,因一个失误错失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每当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总会得到这样的宽慰: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时间是最好的解药,痛苦总会过去。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部“反鸡汤”的电影,叫做《海边的曼彻斯特》,它曾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无数人看过之后,都心潮难平。

尽管令人“丧”到窒息,它却为我们撕开生活的真相: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会与悲伤共处。

不是所有的伤痛

都能被释怀

冬天的波士顿小城,细雪纷飞。

李铲完雪之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是一名全能的修理工,进出每家每户,修水管、修电灯,顺手带走垃圾……日复一日地解决庸常的琐事。

李的活干得很好,但是,他总会收到别人的投诉,原因就是他待人粗鲁,连“早上好”的招呼也不愿意说。

李就是这样一个敏感易怒、冷漠麻木的人。

有一天,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的哥哥乔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了。

他回到了家乡曼彻斯特,那是一个让他既怀念又悲伤的地方。

曾经,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他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一个美丽的妻子,三个可爱的孩子。

然而,他的平静生活却被一次意外打破了。

一天晚上,李本来叫了朋友来家里聚会,可因为妻子强制叫停,他决定出去买酒喝。

就在临走之前,李怕家里冷,就把楼下的火炉生了起来,还多加了两块干柴。

从家到商店,只有几十分钟的路程。可当李走回家的时候发现,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家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楼下的妻子被提前救了出来,可是,孩子还在楼上睡觉。

李和路人一样站在外面,眼睁睁地望着幸福的家被一点点毁灭,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无心的举动,会害死三个孩子。

在警察局里,警察告诉他这只是过失,他并没有犯罪,可他根本不能原谅自己。

走出审讯室,绝望的李抢过警察的枪,他真想给自己的脑门上开一枪。

这件事之后,妻子性情大变。

沉默与悲痛,迅速消磨了夫妻间的恩情。

李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跟他一起承担这个后果,他的妻子也不行。

最后,他和妻子离婚了。

你也许会错愕,但要尽力去理解。

正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也不是所有的伤痛都可以被抚平,总有时间也无能为力的事情。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那漫长难熬的无数黑夜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我们有权哭喊:“伤口真的很疼。”

所谓强大

不过是曾经的伤口结了痂

听过一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对于失去亲人这件事,李和侄子小帕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侄子试着开始全新的生活,而李却仍旧深陷悲痛之中。

现在,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快处理好哥哥的葬礼。作为侄子的监护人,他准备带着侄子小帕搬到波士顿,远离这座伤心之城。

可是,侄子小帕却坚决不同意,矛盾就在此刻爆发了。

他想保住爸爸留下的航船,在曼彻斯特这座小城,他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他有冰球队、篮球队、乐队。

叛逆期的侄子质疑李:“为什么一定要去波士顿呢?你在哪里都可以做修理工。”

逃避也好,重新开始也罢,其实都是伤口愈合的必经过程。

只是,对于李来说,等待伤口结痂的过程实属漫长。

在影片中,乐天派的侄子小帕也不住崩溃大哭。

他看到冰箱里的冻肉,想到了父亲死去的模样,顿时抓狂地将自己封锁起来。

原来,乐观的小帕也会有这样脆弱的一面。

就拿李来说,他看起来似乎已经平静很多,可他偶尔也会歇斯底里地发脾气。

作家刘亮程曾说过一句话: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有时候,我们喜欢看到一个人历经挫折后重镇旗鼓的模样。

但,更好的做法,是尊重他的坚强,小心呵护刚刚结好痂的伤口。

网上曾有人提问:如何才能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

网友们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办法:一种来自外界,依靠别人的帮助;一种来自内心,学会治愈自己。

不要妄想,所有创伤都能一夜恢复。

所有的痛与痒,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面对的事实。

不是原谅过去

而是与伤痛共处

影片接近尾声,李与前妻重逢了。

前妻重新拥有了婚姻,也重新拥有了孩子,但面对李,想起曾经的伤痛,想起自己对李的怪罪,还是忍不住泣不成声。

她与过去和解的最后一步,就是想获得李的原谅。

面对眼前哭成泪人的前妻,李的眼圈也红了,但是,他知道他们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了。

前妻问道:“我们不能一起吃午餐了吗?”

李拒绝了,他说:“真的很抱歉,还是不要了。”

前妻依旧担心:“你不能再这么消沉下去。”

这一次,李肯定地回答说:“我没有。”

影片最后,李还是告别了曼彻斯特去了波士顿,他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他对侄子说,给他留了一间房,等有时间,就可以到波士顿找他。

也许,李选择的方式,既不是和解,也不是遗忘。

但,他选择了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和悲伤以最自然的状态共处。

李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林爸爸,林生斌。

林生斌也经历过一段至暗的颓废时光,他也曾想过“不活了”,但,他最终选择带着悲痛,重新走进这个世界。

他把妻子和孩子纹在了自己的背上,不想逃离,只怕自己遗忘。

他将“潼臻一生”品牌做成网店发扬光大,因为这是他和妻子曾经的梦想。

他环游世界,晒出照片,是在兑现给孩子的承诺。

善良,成了林生斌的归宿。

回看影片,我们可以大致猜想,庸常无为,也许是李后来人生的常态。

但永远记住,我们从来不苛求每个人走过黑暗,都活成一道光。

因为,只要扛住悲伤,用力活着,就值得称赞与叹服。

正如加缪所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虽然伤口需要时间愈合,但不妨碍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镇痛”。

有人洒脱地说一声“算了”,有人选择善待自己,有人选择了与悲伤共处。

生活中,还有太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没必要把精力全部耗费自我拧巴上。

所以,偶尔悲伤,也是人生常态。

带着伤痕上路,再大的苦痛终究会变得云淡风轻。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注:配图来自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作者:陈星空,用笔写下一片星空。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