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古稀老人赵 2020-06-10

词是从诗演变而来的,所以也叫诗余。

从行文的体例说,唐朝的格律总共只有四种格式,是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了。词就显得丰富了很多,据《钦定》统计,有据可查的词牌便有一千多个。而鹧鸪天便是其中的高频词牌之一,单例词就被《钦定词谱》收录了2788首。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世界上有千百种的鸟儿,唯有鹧鸪叫得最有味。它的声音婉转凄恻,如同人声,于是有人将它音译为“行不得呀,哥哥”,只这一点,便饱含了强烈的人情色彩。因此,历朝历代的诗人便对鹧鸪无端生出许多情愫。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专栏
樰熳小阁:十节课教你写出好绝句
作者:林樰熳倚楼看江湖
¥19.9
56人已购
查看

鹧鸪作为乐调,大约唐以前就有了。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唱鹧鸪调的句子,如

郑谷《席上贻歌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许浑《听歌鹧鸪》:

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

可见,清怨、凄恻大概是鹧鸪调的特点。姜夔说:“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因此,人们猜想它大概是笙笛一类的乐曲。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鹧鸪天作为词牌,却是北宋以后的事情了。有人说,此调最先源于夏竦,成熟于柳永。但从数量来看,写得最多怕是晏小山了,他曾一气连写19首。

鹧鸪天作为词牌,在两宋期间使用十分广泛。几乎宋以后所有的词家都写过“鹧鸪天”。

它涉猎的题材广泛:无论是写景、叙事、言志、闺怨、伤怀等等,都有所涉猎。此外,有人作情趣词,如黄庭坚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有人做豪气词,如辛弃疾的“壮岁旌旗拥万夫”,也有人作议论词,如刘克庄的“诗变齐梁体已浇”,等等。

它使用的别名也特别多,除了常见的“思越人”?“思佳客”、“于中好”,还有不常见的“剪朝霞”、“骊歌一叠”、“半死桐”等,形式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代的诗词创作中,“鹧鸪天”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网红词牌。这是为什么?

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它。

首先,它根正苗红。

从诗词形式来说,《鹧鸪天》长得最像律诗,如果没有中间三字句的折腰打断,其实它就是一首仄起平收的律诗。如下所示: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例词: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分析这个格式,我们发现,除了下阙首句将七字句换成两个仄平相对的三字句之外,其余皆释七言律诗的写法。

所以,一般情况下,鹧鸪天是最不需要关注词谱的词牌了,因为它可以用写七律的套路进行。甚至在《钦定词谱》,第一句改成“中中中中中中平”,给予了更大的灵活空间。

这大概是《鹧鸪天》走红的原因之一吧——方便。

其次,它体制自由。

宋代的词牌大多文字旖旎,且又颇有来历。它们有些就出自于音乐世家,乐感强大,如菩萨蛮是域外舞曲;念奴娇是著名舞女,浣溪沙、浪淘沙等都是教坊名曲;

有些来自于有纪念意义的传说故事,如雨霖铃来自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阮郎归则是取自于刘阮天台山遇仙的传说;

所以,他们对于词牌内容和基调的选择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如《釵头凤》是声情凄紧的,《雨霖铃》是缠绵哀怨的,《最高楼》是轻松流美的;《鹊桥仙》一般是抒发男女爱情的,《桃园忆故人》一般是表现朋友友情的,《六州歌头》则一般会多言兴亡之事,发怀古之叹……

相对来说,鹧鸪天却要自由宽泛得多,它可以囊括所有的题材和基调。这也是鹧鸪天受喜爱的原因之一吧?——自由。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那么,《鹧鸪天》在写作上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斟酌两个对仗。

众所周知,律诗的中二联是必须要对仗的。那么作为律诗的变体,《鹧鸪天》在理论上其实也需要两个对仗,一是上阙的后两句,一是下阙的前一个三字句。

以晏几道的鹧鸪天为例: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其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用的是对仗手法,“从别后,忆相逢”,用得也是对仗手法,读来十分工稳。

我认为在写作《鹧鸪天》时,上阙的对仗是全词的第一个关键点,起到铺陈和展开的作用,要写出它的美感。如这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就采用杂糅交错的方法,把一个酒宴歌舞、杨柳桃花的春夜热闹场面写得美轮美奂,来反衬下阙回忆的孤单和凄凉。

我在前面读过十几个《鹧鸪天》,发现大部分的词人都很注重这一联的对仗的铺垫作用。它们或叙事,或摩景,或对比,都十分用心。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纳兰性德《于中好》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朱熹《鹧鸪天》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夔《鹧鸪天》

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名氏《鹧鸪天》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鹧鸪天》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其次,注意虚词用法。

有一位老师说,“鹧鸪天最近七律而非七律,其要领在虚词上。”七

确实,七律讲究起承转合,结构浑然,虚词只起到点缀的作用,不宜多,否则给人以虚弱油腻之感。而鹧鸪天首先要合乎曲牌,表现声调婉转,音韵流畅,所以虚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阙的三字句中,它们就是通过虚词的连缀起到了流畅和谐行文脉络的作用。

从上面的“从别后,忆相逢”承上启下,贵在自然流畅。“今古事,几千般”,则贵在宕开主旨,体现张力,所以所用虚词避免过于刻板生硬。

第三,重视结构设计。

结句是作品中最能侵入读者记忆的句子,所以要有更多的设计。如这首的“犹恐相逢是梦中”,在现今和过去的对比中表达了对昔日生活和人物的深深怀念。

如果有笔力,尾句最好能写出金句。如纳兰的“一片伤心欲画难”、陆游的“老却英雄若等闲”、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荠菜花”、苏轼的“又得浮生一日凉”等等,都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总之,鹧鸪天是与七律最像,但终究不是律诗,写出它的风味,还需紧抓住词的特点。

一只鸟儿引起的文学样式:鹧鸪天为什么能够成为网红词牌?

(我是林樰熳,喜欢宋词阅读和讲述诗词故事,欢迎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