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大钊治疗疑难杂症验案四则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06-11


第 1478 期

作者 /  1梅和平2梅君1宜昌市中医医院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梅大钊主任医师为湖北省首届中医名师,业医60余载,学验俱丰,以中医药治疗临床疑难杂症独具特色,虽已耄耋之年,仍在行医。兹整理其验案四则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46岁,2009年11月17日就诊。2006年5月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近半年来,感觉右上腹疼痛,脘腹膨胀,形瘦食少,面色黯黑,环唇青黯,头昏乏力,皮肤粗糙,颈胸部见红缕赤痕,指甲呈匙状,下肢浮肿,月经半年未潮,舌黯、有瘀斑,苔薄白,脉关尺细弦而涩。彩超示:肝脾肿大。肝功能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 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6 U/L,总胆红素53 μmol/L,直接胆红素43 μmol/L,血小板80×109/L,(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西医诊断:早期肝硬化。中医诊断:痞块。辨证:病程日久,肝脾受损,瘀血郁积。拟活血化瘀散结、健脾养血柔肝。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牡丹皮、柴胡、土鳖虫、黄芪、川芎、郁金各10 g,香附、延胡索、当归、赤芍、石见穿各15 g,八月札20 g,丹参、鳖甲(先煎)各30 g,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9年11月28日二诊:药后肠鸣,大便得泻,脘腹胀气略宽,月经已行、色黯有块,小腹痛,乳胀痛,神疲形瘦,纳差。宜实脾在急,勿令木乘土位。守方加党参、牡蛎(先煎)各20 g,白术、鸡内金各10 g,三七粉(冲服)6 g。继服20剂。

2009年12月19日三诊:腹胀及右上腹疼痛减轻,精神渐佳,舌黯、瘀斑渐退,舌边尖已现淡红,脉象较前流利,唯关尺尚细涩。守方去红花、土鳖虫,改黄芪30 g、白术15 g,加阿胶(烊化)10 g。继服20剂。

2010年1月10日四诊:腹胀腹痛已失,下肢浮肿已消,皮肤转润,纳可,舌黯由舌尖渐退至舌根。(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复查肝功能已正常,血小板120×109/L。仍须实脾养肝,少进攻坚之品,守方以赤芍易白芍20 g,减丹参剂量15 g,加枸杞子15 g、茯苓20 g,活血化瘀,兼顾扶正。调治3个月后,面、舌色明显好转,肝功能及血小板稳定,复查彩超示肝脾肿大较前缩小,精神恢复正常,颈胸部红缕赤痕亦隐而不见,已能正常工作。继行上法3月,重用益气健脾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乃久泻失治,素贪生冷,脾胃日伤,一则运化失常,胃中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故食即腹泻;二则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饮食消化未净,大肠传导失职,故尿少而粪多。故治宜输脾利水、泌别清浊。《医宗必读》曰:“泄泻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便湿从小便而去,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忧巨浸。”故药用猪苓、泽泻、茯苓、车前子甘淡渗湿,乃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用健脾之品太子参、山药、麸炒白术化精微、止泄泻,使大便自调;少佐乌梅、甘草二味,酸甘相合,以防过渗伤阴之弊;引以姜、枣,调和脾胃;妙在肉桂入膀胱化气行水,水道畅利,则水谷自分而大便自调。全方理中不忘化气利水,何虑大便不实哉。

2 结语

以上四则疑难杂症案例反映了梅老善于辨证论治的技巧。案例1因病程日久,瘀象丛生,以黯、痛、胀为辨证要点,投膈下逐瘀汤获效。案例2乃麻疹后余热火毒侵犯齿龈而致牙疳,全凭清热解毒、泻火消疳收功。“怪病多因痰作祟”,痰既成,壅于体内,痰郁互阻而发癫病,故案例3用乐以忘忧汤加胆南星直接着眼于痰,果然治月余而复如常。又脾胃乃后天之本,其本得固,则诸脏得养,故案例4泄泻宜健脾分利,而使九载之苦若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