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集市|袁文君:《大概念、主题大概念、学科大概念的关系》

 王大根 2020-06-12

全国首届E&P艺术语言教研集市第二场 

《大概念、主题大概念、学科大概念的关系》

袁文君

深圳红岭中学

《艺术语言的思维策略》第十四组


Q:什么是大概念?学科概念和主题概念谁更重要?
A:首先给大家看一下关于大概念的相关中英文词汇,虽然词汇和翻译各有不同,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最终都落在了核心的“概念”二字上,概念即观念,concept:an idea or a principle that is connected withsth abstract。

大概念是大概念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聚合器,是骨架和灵魂,它为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供了基础,反过来知识和技能作为血肉,丰富着对大概念的理解。大概念具有内在可迁移的特性,迁移也是其本质与价值所在,能够强有力的解释现象。

根据林恩·埃里克森的知识结构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像希腊神庙一下的模型,从下到上反应出知识维度的递进关系,底部的一排事实性知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与技能,而尖顶上的原理概括,它统领知识体系,并能帮助师生安排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向宏观理念、新角度、深刻内涵及人文意义,正好对应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认知维度的最高级“元认知”,所以说,主题大概念关乎人生、社会的本质问题,并能在实践中持续理解。
在我看来,学科大概念则是对学科的关键探寻。王大根教授曾经说过美术课程的“学科大概念”是指美术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例如我们正在学习的E&P课程,贯穿于美术学科学习和创作的始终),并贯穿覆盖于美术学科课程,让学生接受和持续理解的学科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色彩单元学习手册中提供的三张主题海报来说明问题:

它们从浅入深的呈现了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原理和配色方法,并罗列出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色彩术语和诠释,也就是我们说的“专业词汇”,这样就为培养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和创作建立了基础。我们再来看一看埃里克森展示的音乐、视觉艺术两个学科概念的范例,都是由一组学科特征非常明显的术语、专业词汇和要素知识的关键词构成,例如线条向下又包含了直线、曲线、隐藏的线等,空间包含了密集空间、空旷空间……它们相互交错,产生联系,形成一张学科知识的大网。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思维方式又决定行为,从这个方向出发,帮助学生建立专家思维,能够像艺术家或设计师一样思考、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甚至美术思想或观点。

学科概念和主题概念的关系

Q:大概念、学科大概念、主题大概念,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结合运用?
A:关于主题大概念的选择,放射图呈现的8个维度都是与人类相关的普适性价值,大家可以从这些普遍共性中抽取和探寻适用于单元课程设计的大概念,见左下角,颖骅博士在空间单元适用的大概念“我们的世界”为例,可以从其基本问题中看到,这个概念与“对美有回应”、“与自然有联系”、“寻求社会联系”、“知道时间和地点”这几个方向都可以有相关,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选择时注重相关性和多样性原则。


大概念的表述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问题。例如“时间、过去与现在、线条创造律动、艺术是一种讲述人物和事件的视觉语言、艺术家如何讲述人与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其中的异同。我自己在教学设计中,习惯将学科大概念的陈述表达方式为“(主语)名词+动词+名词(宾语)”,我们也可以从龚瑜老师作业和王颖骅博士的大概念设计案例中清晰的看到大概念的不同表述方法。

左为学科大概念,右为主题大概念及基本问题

此处,我借用龚瑜老师在14组内培训时用使用的埃里克森“知识的结构”图示(原词已经替换为咱们目前正在学习的教学思维策略课程中的专业词汇),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学科大概念和主题大概念的相互关系。这种框架式的课程结构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基于概念的三维课程模式,从下到上展示了学科知识和技能、从中抽取的主题大概念,以及各个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沿着指向右侧《人与自然》的三条红线在每个层级都看到一些关键词,它们是被分解和细化的学科概念,以及艺术词汇和技能要点。其中包含了探究的原则、深刻的概念理解、知识的可迁移性、协同思考和跨文化的理解。

综上,学科大概念是视觉艺术学科本位教学层面的学科知识、能力与素养,是支撑主题大概念的基础;主题大概念是上位的概念,是可以持续理解和产生迁移的,是由学科大概念支撑的真理。所以这两个层面都很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指引教师们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更准确的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信度效度兼具的评估。

在这里也有一个想法跟大家探讨,之前我跟刘骁然老师聊起当自己没想法时,如何寻找大概念的灵感?其实有个挺简易的方法,在生活中留意美术展览主题,借用自己感兴趣的大概念来做自己课程设计主题,带着学生一起探索和创作,可能一个单元结束后就生成了一个学生主题作品展。给大家展示几张美展海报,里面有学科大概念的,也有主题大概念的,大家看图感受。


空间转化为语言/用媒介表现空间

王颖骅博士的明暗单元大概念:

“庆祝我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自我及我和自然的深层思索

接下来回答问题三,里面包含了三个子问题。

Q:大概念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以使用的,不同的阶段有哪些依据?
A:三个比较直接的依据:一是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戴维斯教材“自然”主题的系列单元课程为例,从表一的最后一行可以看到小学1-6年级的认知思维递进的5个梯度;二是关键词在不同学段的拓展,在邢佩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不同学段学科关键词的变化与增减,有些基础词汇一直在,有些是陆续出现,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和理解力的增加,学科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抽象;三是相应的能力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存在不同的标准。

Q:同一个概念,研究的时长通常是多少?
A:我以戴维斯出版社教材“自然”单元设置为例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1-6年级都有自然相关的大概念单元,随着学生的成长、知识结构的扩充、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逐步提高,单元课程也呈现出梯级的变化,从基本内容中可以看到其内涵越来越丰富。

我们展开该单元目录,图一中的三个主题板块反映出小学低段从观察到感受的认知思维递进关系,底部则为STEAM统整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实现以美术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知识的迁移。图二中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解释,从教师设计层面铺开了一张由主题大概念、跨学科概念、概念性视角和解决问题分支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整合、能力的迁移,并指引了单元课程的评估方向。

现在展示的戴维斯教材小学段“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结构图,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主题大概念,如“自然、传统、故事、时光”等,相同色彩区域表示的则是相同大概念下的不同年级的单元设计,任选一个主题,从上到下捋一遍,都可以看到“观察—感受—关联—思考和洞察—共情和自知”的认知发展过程。

大概念的设置要与实际生活相关,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达到学科内容与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