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小天使_ag 2020-06-12
第18期(总第464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55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一、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之路 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新 星,最早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出现,起源于 我国的隋朝时期,隋朝在统一了全中国之后对于官吏的选拔 使用了科举制度,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然而隋朝初期的科 举制度尚不成熟,对于官吏的选择依然是基于门阀来选择的, 并没有做到科举制度中要求的公平与公开,在官吏的选拔制 度上以科举制度替代了九品中正制,主要原因是为了将选拔 官员的权利收归国有,加强中央集权,在这个时候科举制度 并没有显现出太多的优越性。 直到唐朝科举制的才开始从完善走到完备,“太宗皇帝 真名实,赚的英雄尽白头。”唐朝对科举制度的细化和改善 走到了极致,通过科举制度甚至能够走上丞相的位置,这足 以看得出来科举制度在管理选拔中的地位,随后所产生的“武 举”更是让科举制度的方式变得更为广泛,宋朝时期科举制 度相对于唐朝少了一部分,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出现了重大 的改革,通过对考试内容的改革采取“糊名制”使得考试的 公平性又大大的上升了。 明朝时期是一个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科举制度产生了 更多不拘一格的选拔官吏的方式,不过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 其局限的部分也开始初现端倪。如明朝所出现的“八股取士”, 就让科举制度的实用性让人产生了质疑,随着科举制度的发 展到达尖峰便开始走下坡路,在清朝的中晚期,由于政府的 日渐没落外加科举制度的问题日益尖锐,最终不得不废除了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正式的退出我国历史的舞台。 二、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 首先,从社会公平性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从一开始能 够推广出来的原因就在于其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这样 的三点优点对于广大希望通过科举制度进入管理阶级的人们 来说是难以表述的诱惑。而在事实上,不管是那一个朝代对 于科举制度中所出现的徇私舞弊以及其他的任何不公正行为 都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就算是在科举制度的弊端最为暴露的 清朝,敢于在科举制度上做手脚的考生所面临的惩罚都是极 其严重的。其次,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杜 绝了某些地方的政权脱离中央集权的行为,其意义最重要的 一方面在于将全力收归政府所有;另一方面通过文举和武举 的方式加强文化对人民的精神控制,“太宗皇帝真名实,赚 的英雄尽白头”说的就是在流行以文取士之后,武艺的日渐 衰落。 统治阶级通过对人才进行直接选拔,在建立人才储备库 的同时保证人才对国家的忠诚,再通过选择的对国家管理者 进行血液的更新,对于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科举制度 通过广泛的选拔使得社会最底层的人也能够获得被选拔为官 员的权利,这让很多出身贫寒的有志之士有了用武之地,科 举制度的选拔方式一般是通过固定的考试题材选择人才,并 通过明确的考试内容对考生的知识进行细数。这种严格的制 度甚至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成为一个朝代能够 不停焕发生机的重要原因。 而其缺点也不少,首先,对考试内容的固定和僵化,应 试考试为了满足考官的要求潜心研究一类的考试内容。其次。 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这使得才子中间出现了不少庸才,对 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忽视使得国民科技大幅度落后,使得真 正有才能的人同样也被埋没了。 三、对当今教育发展的意义 在历史的不断更迭以及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应当明 白,在人才的选拔上科举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专 业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对 考试中的公平性应该有更高、更完备、更细致的要求;在录 用范围、考试方式等方式放宽,既要打开人才流动的阀门, 也要保证招收人才的质量水平。在当今社会处处需要人才的 时代条件下,古代科举考试的意义对当前时代有着深刻的借 鉴意义。 参考文献: 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 合版),2007(1). 科举制度[J].中学政史地(七年级),2007(2). 谢华章.古代科举制度史话[J]. 炎黄纵横,2006(4). 论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培育和桎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J]. 厦门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责任编辑:王帅)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明德中学,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在世界发展史上,科举制度有着这样的两点特点,那就是竞争的公开性与公平。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 上来看,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开展了世界的先河,而这样的考试制度同时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 先进水平,但在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中,体现了它优越性的同时,同样也展现了其缺点的一面,针对于我国古代科举 制度的利与弊,本文中将结合当代教育制度揭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科举制度;文官制度;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D6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8-0255-01 收稿日期:2014-05-28 作者简介:刘颖(1997-),女,湖南长沙人,学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作者: 作者单位:明德中学,湖南长沙,410008 刊名: 中外企业家 英文刊名: Chinese ForeignEntrepreneurs 2014(18)参考文献(6条) 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1) 从科学发展观看科举选才制衰亡的必然性[期刊论文]-广西党史2006(7) 科举制度2007(02) 4.谢华章 古代科举制度史话 2006(04) 论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培育和桎梏[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6.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 --废科举百年反思[期刊论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 引用本文格式:刘颖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外企业家 2014(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