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节功能异常的视觉训练(二)针对训练法

 长沙7喜 2020-06-13

常见的调节功能障碍有:调节不足、调节过度、两者兼有的调节痉挛、调节不灵敏、调节不持久。

调节训练的各个方法也有所侧重,例如:

1. 远近字母表和正负镜阅读主要扩大调节范围;

2. 反转拍主要训练调节灵敏度;

3. 拉小号负镜片法训练调节准确性;

4. 反转拍适应性训练锻炼调节持久性。

调节功能的训练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所以必须了解调节功能障碍的类型:

  1. 调节不足——主要扩大调节幅度,兼顾调节灵敏度、准确性、和调节持久性;

  2. 调节过度——主要扩大调节幅度,兼顾调节灵敏度、准确性、和调节持久性;但放松调节比较难些,必要时早期需要散瞳药和正球镜阅读眼镜帮助。

  3. 调节痉挛——主要扩大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兼顾准确性、和调节持久性。但更加难一些。初始阶段以放松调节为主,再刺激调节,扩大调节幅度,兼顾灵敏度、准确性和持久性。

  4. 调节不灵敏——以训练调节灵敏度为入手,必须扩大调节幅度,兼顾准确性、和调节持久性。

  5. 调节不持久——先正常化了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准确性、灵敏度。再强化训练持久性训练。

总结一句话,出发点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但结束点却是一样的:保证了调节幅度,精准了调节准确度、加快了调节灵敏度,最后强化了调节持久度。

不同的训练方法都会包含了调节训练的各个部分,这儿就开讲每个训练的具体步骤。

远近字母表(Near-Far rock)

这儿的字母表是可以更换各种类型和内容的,尤其是近字母表,早期字体大,易看见,后期可以做成很小约1-2cm直径的。重点是“远”和“近”,一张放远贴在墙上,一张放近拿在手上,这是不变的。

远近的尺度如下:远的离训练者2米或更远,条件是让被训练者戴上看远眼镜能清晰看清每个字母或数字;近的拿在手上,距离自定,条件也是戴上看远眼镜能看清每个字母或数字。

远近字母表的训练点在于:通过距离变化改变调节量,被训练者看清楚远和近的字母表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调节量,体会放松和增加调节的方法,感受放松和增加调节的感觉。

训练的步骤分为:

  1. 感知阶段    近字母表离眼前适当,尤其对症状明显的调节过度、调节痉挛患者不要求距离太近,30-40cm即可。重点在于感知看远看近,感知模糊,感知调节,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

  2. 训练调节幅度阶段    近字母表置于调节近点稍远的地方。具体操作为:眼前移动近字母表,直至看不清,然后回退一点至刚刚能看清。这个距离也就是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这个阶段要求看得清晰,不要求速度。学习应用放松和增加调节的“秘籍”。达到的目的是,将近字母表移到很近的距离,也就是移近调节近点,增加调节幅度。

  3. 训练调节灵敏度   在第二个阶段的进程中就可以掺入调节灵敏度训练。灵敏度训练的要点在于:保证远近字母表都能看清的基础上,要求速度。可以用计时器记录每分钟的回合次数:##cpm。记录在案静等提高。

  4. 训练难度的进阶     在上述训练都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加入节拍器、平衡木来增加难度。其意义在于:眼球是多个感官协同工作的一个,节拍器会传递耳朵的听觉信息,平衡木会传递前庭器官的平衡信息。能够和谐稳定执行的调节功能更强大。

  5. 注意事项   (1) 远近字母表放在一个共同的视轴上,目的在更换注视目标时不需要转头、抬头、低头及转动眼球等,单纯只训练眼球睫状肌运动。(2)远近字母表训练的最大诀窍在于决定近字母表的位置。选好位置,即选定了训练者有点难完成但轻微努力就能完成的点,就是最佳大的训练强度。

正负镜阅读

正负镜阅读的训练要点是:在常规40cm的阅读距离上(2.50D调节),通过正镜片放松调节,负镜片增加调节,来训练增大调节幅度。训练的关键在于正负镜片的选择,此时正负镜片的度数类似于NPA和PRA数值,只是选择视标不一样。

选择正负镜片可以参考正负镜排序的结果。在排序中,我们能够通过比对、感受找到勉强努力后能看清的最大正、负镜片。我们就可以选择这两个镜片来做阅读。

训练过程:

  1. 感知阶段   感知正负镜片看清楚时带来的变化,正镜片会放大字母,会让眼睛感觉放松;负镜片会缩小字母,会让眼睛有“用劲“的感觉。

  2. 训练调节幅度阶段     调节幅度练习起始的正、负镜度数每个人不同。调节痉挛的甚至得从+0.50/-0.50D开始,如果能轻松看清楚,逐渐增大正、负镜的度数。常规可以增加到+2.50/-4.00D训练,青少年甚至可以再增加负镜到-6.00D 。在此阶段的训练以看得清晰为标准,不强调速度。不过在增加度数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低调节幅度的调节灵敏度训练,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3. 训练调节灵敏度阶段    在患者在某个调节幅度范围能够清晰看清字母卡上的字母或数字,要求清晰的基础上增快速度。可以用计时器记录每分钟的回合次数:##cpm。记录在案静等提高。

  4. 训练难度的进阶     在上述训练都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加入节拍器、头顶沙包来增加难度。


  5. 注意事项     (1)正、负镜度数的选择是推动训练进程的关键,“找到勉强努力后能看清的最大正、负镜片”是跳跳就能够着的难度,也是最能让患者感受到进步的难度。(2)要求镜片放置于眼前。镜片离眼睛的距离越远,难度越低,字母卡上的数字/字母越大,难度越低。适当的时候可以调整此距离,让训练可以进行下去。(3)字母卡可以使用其它小字体的阅读材料替代,增加趣味性,提高依从性非常关键。

负镜法——瞳孔劈裂(Split Pupil Rock )

在美国的视觉训练中,Marden 球是一个 非常常用而有趣的训练工具,但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充分被利用。

这“Split Pupil ”翻译成“瞳孔劈裂”,我们那时候斟酌过。在一个度数大的负镜Rock片(常用-6.00D或-8.00D)的帮助下,2米以外的Marden球出现了两个像:一个正常大小球在负镜片上方;一个缩小的球在负镜片里面,靠近镜片上方边缘的里面。两个像靠得非常近,可以同时进入瞳孔,形象地认为两个像分别占据瞳孔上下部分,就是“瞳孔劈裂”了。

患者被要求往返地注视这上下两个像,认清楚Marden球上的字母/数字。注视上方的大球时放松调节,注视下方镜片里的小球时需要使用调节。调节的量跟负镜片的度数有关(负镜片度数越大,调节需求越大);还跟负镜片离眼球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调节需求量越小)。

这个训练不像前面两个有明确的章法和训练步骤,但用来感受模糊挺不错的。因为两个像同时在视野中央,一个清晰另一个是模糊的,也就是是精准的调节不会像相机的“无穷远”拍全景,让所有景色一样清楚(其实是一样模糊,没有哪个点是非常清晰的)。另外,Marden球可以远近晃动,可以联合远近距离变化和镜片度数切换来展示比较复杂的调节需求,训练更高阶层的调节功能(也许会针对运动员)。

在日常训练中,Marden球也可以由贴在墙上的字母表替代。

拉小号负镜法

为什么叫”拉小号负镜“?训练的动作像拉小号呗!用来训练调节精准度。

我们之前说过,负镜片在眼前的距离不一样,引发的调节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手持一个高度数的负镜片(-8.00D或-6.00D),放置在眼睛和Marden球的中间,透过不同位置镜片,需要患者使用不同量的调节来看清楚球上的字母或数字。

这个训练中可以用作调节感知训练,方法为:

  1.  训练师将镜片放置在某个位置上,患者使用调节看清楚Marden球上的字母,感受使用调节的感觉(有一些些眼睛用劲的感觉),然后维持住调节的这种感觉。

  2. 维持住后,训练师将负镜片撤走,要求患者依旧维持使用调节,这时后Marden球上的字母模糊(调节量不匹配)。

  3. 训练师再将负镜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感觉Marden球上字母再度清晰如前。这样可以验证在撤走负镜片的时候,是否如愿地维持住使用定量调节的状态。

这个训练对患者的依从性和感悟要求较高。需要患者意识到调节稳定精准对他的生活工作非常重要,才能将这个训练做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充足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玩耍中达到精准度训练。

总结一下:

以上诸多调节的针对性训练都是以增大调节幅度为主,有的严格次序步步为营,有的灵活轻松跳跃自如。不变的是:或通过眼前加正负镜,或通过改变注视目标的远近位置,改变调节的需求量,诱导着眼睛逐步从内部增加调节能力。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