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注译《立政》

 一空城旧梦一 2020-06-13

《立政》

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亦越成汤陟,丕釐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呜呼!其在受德,暋为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乂,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题解】

    《立政》:《尚书·周书》篇名。《史记·周鲁公世家》“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

德政的思想是贯穿整部《尚书》的一条主线,三代帝王均引以为治国根本,并一以贯之地施行。《立政》一章,是对《尚书·洪范》“建用皇极”的进一步阐释,本章的重点是“立政”,而落脚点是“庶狱庶慎”。强调谨慎不苟地对待刑狱诉讼之事,是建立以德政为基础的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

【书序】

    周公作《立政》1

【注释】

    1.周公:周文王子,名旦,相武王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定制度礼乐,制冠婚丧祭之仪,天下大治。薨后谥曰元,一云谥文。《立政》:树立德政,以助益于国家的治理,进而发扬光大文武之勋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树立范式。立,树立也。《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政,正也,下所取正也。如法制、禁令之属。《后汉书》“礼乐政化之本”。凡官府所治公事,皆谓之政。如出仕曰从政,致仕曰致政。办事之规则亦曰政,如家政、觞政。国家统治机关之总称曰政府;行政之权曰政柄;行政之要领曰政要;政治与教化曰政教;行政之计划曰政策;法纪曰政纲。而“以德治国”为三代帝王一以贯之的政纲。此之所谓《立政》,其本意为树立德政(善政)也。成王摄政之后,周公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树立以德政治理国家的范式敬告成王及左右,作《立政》以诫。

【译文】

周公(就树立以德政治理国家的范式)作《立政》,敬告成王及左右。

【原文】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1,告嗣天子王矣2。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3,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4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5!古之人迪惟有夏6,乃有室大竞7,吁俊尊上帝8,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9。乃敢告教厥后10,曰‘拜手稽首,后矣11

【注释】

    1.拜手:先以两手下拱至地,乃以头顿至手。头不至地而至手,故曰拜手。又谓之空首。稽(qǐ)首:至敬之礼。稽,拜首至地。《尚书·洛诰》“周公拜手稽首”。

    2.告嗣天子王矣:告喻天下,嗣位的天子成王正式摄政君临天下了。告,告喻,谓晓谕百姓也。嗣,继也,续也,凡有统系而继承之者皆曰嗣。天子,《礼》“君天下曰天子”。古称天以治人,故谓有统治之权者为天之元子。《西铭》“大君者,吾父母宗子。”言为乾父坤母之子也,古称天子,即此意。王,君临也。《诗》“王此大邦”。

    3.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就以德治国之事,训诫于成王并遍告其辅佐的大臣们。用,以也,咸,皆也,悉也。曰,告也。左右,辅翼之义,与“佐佑”同。《诗》“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4.常伯:常所长事,谓三公也。常任:知常所委任,谓六卿也。准人:执法之人,谓士官也。缀衣:官名,周置,掌衣服者,为天子亲近之臣。一说,“缀衣,盖侍帷幄之臣也。”虎贲(bēn):官名,周曰虎贲氏,为夏官之属。乃勇力之士,掌王出入先后仪卫之事者也。虎贲言如猛虎之奔,状其勇奋也。因此勇士亦谓之虎贲。《尚书·牧誓》“虎贲三千人”。谓乘兵车之甲士也。《国策》“秦虎贲之士百馀万”。

    5.休:美善也,庆也。兹:此也。《尚书·大禹谟》“念兹在兹”。知:主也。《左传》“子产将知政矣”。恤:赈也,赈贫乏曰恤。《尚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鲜哉:成王主政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周公感叹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幸运事。鲜,少也;好也,善也。《诗》“籧篨不鲜”。此引申为幸运。

    6.迪:语词。

    7.乃有室大竞:有强大的王室。谓人才济济、国家兴盛。室,指王室。古以国为王所专有,故言王室,犹今言国家。《尚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竞,强也。

    8.吁俊:求贤也。尊上帝: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天。[王安石诗]“天心初吁俊,云翼首离潜。”

    9.迪:用也。知:与“智”同。《中庸》“好学近乎知”。忱:诚也。《尚书·大诰》“天棐忱辞”。恂:信也。《列子》“且恂士师之言可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皋陶谟》“亦行有九德”。行:德行也。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易》“君子以果行育德”。

    10.教:训诲也。厥:其也。

    11.后矣:君临天下也。后,君也。《尚书·仲虺之诰》“徯予后”。

【译文】

周公顺言道:“行至敬之礼,告喻天下,嗣位的天子成王正式摄政君临天下了。就此(以德治国之事),我要训诫于成王并遍告其辅佐的大臣们,包括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等官员。

周公说:“啊!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主政治理国家、恤功于民真是少有的幸运啊!古人惟有夏禹碰到过这样的机遇,那个时候(国家兴盛、人才济济)有强大的王室,朝廷招贤纳士,大家一起同尊天命、共谋国是,用智慧和诚信之士践行九德。正因为如此,我才敢告诉大家并训诲后嗣的天子,对大家说‘行至敬之礼,我王已君临天下!’

【原文】

    ‘宅乃事1,宅乃牧2,宅乃准3,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4,则乃宅人5,兹乃三宅无义民6’桀德惟乃弗作往任7,是惟暴德罔后8。亦越成汤陟9,丕釐上帝之耿命10,乃用三有宅11,克即宅12,曰三有俊13,克即俊14。严惟丕式15,克用三宅三俊16。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17;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18

【注释】

    1.宅:定也。后“宅乃牧”、“宅乃准”义同。《尚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乃:尔、汝之称。事:职务,谓三公六卿之职也。《论语》“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牧:官名,州长也。《礼》“九州之长,入于天子之国曰牧。”故相沿称知州曰牧。

    3.准:均也;平也;所以为平之器亦曰准。《汉书》“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此谓准人(执法之人)也。

    4.谋面用丕训德:谓成王应面对现实,知人善任,以宽阔的胸襟顺乎德能之士而行德政也。谋面,[传]“谋所面见之事,无疑则能用大顺德。”今谓相见曰谋面。用,以也。丕,大也。训,顺也。《尚书·洪范》“是训是行”。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5.则乃:“”、“乃”义同。宅人:言居其位,谋其政,官得其人也。宅,居其位曰宅。《尚书·舜典》“使宅百揆”。

    6.义民:《尚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义民,谓民之善者也。犹言献民,贤民也。义,善也;至行过人曰义。

    7.桀:夏桀也。弗:无也。作:为也。往:昔也。《易》“夫《易》彰往而察来”。任:用也。《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

    8.惟:为也。暴德:害德,以暴政损德也。罔后:国家无以为继也。罔,无也。

    9.亦越:承上起下之词。成汤:商开国之君,契之后,名履。始居于亳,夏桀无道,汤伐之,放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在位三十年。陟(zhì ):升也,登也。《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集传]“故殷先王终以德配天,而享国长久也。”

    10.丕:大也。釐:赐也,予也。《诗》“釐尔圭瓒”。耿命:明命也。《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耿,明也。后文“以觐文王之耿光”。

    11.用三有宅:任用所确定的三类官员。三宅曰三有宅。宅,定也。

    12.克:能也。即:就也。宅:居其位也。

    13.曰三有俊:告诉这三类官员的下属,那些俊乂之士。才智过人者曰俊,凡事物杰出者皆谓之俊。《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

    14.俊:发挥才智也。

    15.严惟丕式:成汤之所以能够威仪整肃,是因为他有辅翼之臣一以贯之地遵循大法。严,威仪整肃也。《诗》“有严有翼”。丕,大也。式,法也。《尚书·微子之命》“万邦作式”。

    16.克:能也。

    17.用:以也,协:合也,和也。《尚书·尧典》“协和万邦”。厥:其也。邑:侯国之称。《尚书·武成》“用附我大邑周”。

    18.见:显也。《论语》“天下有道则见”。德:行道而有得于心,此谓德政也。

【译文】

告诉你‘确定好你的三公六卿,确定好地方州牧各方面的官员,确定好你的执法人员,完成了上述各项工作之后,你就可以摄政君临天下了。你要面对现实(知人善任),以宽阔的胸襟顺乎德能之士而行德政,让他们居其位,谋其政,官得其人,但在确定的这三类人中间不包括那些不能一以贯之地厚待祖宗的人。’夏桀治理国家不能像前人那样任用贤德的忠臣,因此造成以暴政代替德政(为害天下)不可延续国运的局面。于是,殷王成汤得以升任天子之位,他秉承上天之明命大赐有功之臣,任用所确定的三类官员,使他们都能够(居其位谋其政)各得其所,并告诉这三类官员的下属,那些俊乂之士,使他们也能够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智。成汤之所以能够威仪整肃(尽享天子的尊严),是因为他有辅翼之臣一以贯之地遵循治国的大法。能够合理使用精心挑选的三类官员和辅助他们的贤才。这些官员在商邑任职,他们能够用智慧在自己的侯国内协和一方百姓;这些官员在天下各地任职,他们同样能够用智慧以国家的根本大法彰显德政。

【原文】

    呜呼!其在受德1,暋为羞刑暴德之人2,同于厥邦3;乃惟庶习逸德之人4,同于厥政5。帝钦罚之6,乃伻我有夏7,式商受命8,奄甸万姓9。亦越文王、武王10,克知三有宅心11,灼见三有俊心12。以敬事上帝13,立民长伯14 

【注释】

    1.受:纣也。马云“受所为德也”。

    2.暋(mǐn ):强也。《尚书·康诰》“暋不畏死”。为羞刑暴德之人:惟进用那些刑杀害德之人也。羞,进也。《礼记》“使某羞”。刑,杀也。《国策》“刑白马以盟之”。暴德,害德也。暴,害也。《周礼》“禁民不得相陵暴”。

    3.厥:其也。邦:封国也。

    4.庶:众也。习:习惯也。逸德:误失德政也。逸,失也,过也。

    5.政:凡官府所治公事,皆谓之政。

    6.帝钦罚之:上天乃命我王敬天顺民对殷纣施以威罚。

    7.伻:使者也。

    8.式商受命:得用殷商之地并秉承其国运。式,用也。《诗》“作为式榖”。受,得也,与之而取也,承也,容纳也。命,国运也。

    9.奄:覆也,大有馀也。《诗》“奄有四方”。甸:治也。《尚书·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万姓:谓人民也。

    10.亦越:承上起下之词。文王:周文王,周武王父,名昌。本为殷之诸侯,其后武王有天下,乃追尊为文王。当纣之时,国于岐山之下,施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之,为崇侯虎所谗,纣囚之于羑里,散宜生以美女、珍宝奉纣,纣释之,使专征伐,为西方诸侯之长,曰西伯,迁都于丰,遂有天下三分之二。武王:周武王,文王子,名发。时商纣暴虐,武王率诸侯东征,战于牧野,败纣师,灭殷,即帝位,都镐。

    11.克:能也。知:喻也,觉也。心:古谓心为思虑之官,凡属思虑者皆曰心,今亦以意识之现象,精神之状态,谓之心理。此言心思、用心也。[杜甫诗]“心迹喜双清”。本谓存心与行事,今专称存心亦曰心迹。

    12.灼见:言见之明且审也。灼,明也。义同后文“我其克灼知厥若”。

    13.敬:恭也。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事:侍奉也。

    14.立:置也。《左传》“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长伯:领袖之称。长,位高也。《尚书·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伯,长也;领袖之称。

【译文】

啊!在殷纣执政的时候,他强横无道,是一个进用刑杀损害德政的人,他喜欢和封国的恶人同流合污;他同时又是一个聚众享乐误失德政的人,喜欢和这类人一起处理政事。上天因此诰命我王敬天顺民对殷纣施以威罚,于是我周邦的官员们领受上天的使命前往华夏诸邦,得用于殷商之地并秉承其国运,天下百姓从此得以长治久安。因此,我大周的明君文王和武王,他们知人善任,能够懂得三类官员的存心与行事,也能够明察辅助这三类官员的俊乂之士的心迹。以恭敬之心侍奉天地神明,(建国家、置诸侯)为百姓确立领袖。

【原文】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1,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2。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3。司徒、司马、司空、亚旅4。夷微、卢烝,三亳阪尹5

【注释】

    1.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谓树立德政,首先要任用贤智之人(做六卿),然后选拔(考核地方及各方面官员的)执法人员,再确定三公的人选,立政,树立德政也。后文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以及“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是周公分别对夏、商、周三代帝王树立以德治国的不同范式,就任用六卿、选拔执法人员和确定三公人选的不同次序分别加以阐明。任人,常任六卿。准,则也。《易》“《易》与天地准”。此谓准人(执法人员)。作:做也。牧,州牧也,官名。三事,大夫也。古又谓三公曰三事大夫,三公虽无职,而外与六卿之事,故谓之三事。大夫为丈夫之成名,即指三公而言。见《诗疏》。

2.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皆辅臣之属吏,隶属于不同的官府执掌不同的事务。(趣马: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掌养马者,为校人之属官,每皁一人,养马十二匹。《诗》“蹶惟趣马”。小尹:小官长。尹,官名。《尚书·益稷》“庶尹允谐”。言众官之长。左右携仆:官员身边的助手。携,携手也。仆,仆人。)百司:诸执事。庶府:众官也。庶,众也。府,官也。大官曰大府。《汉书》“文深不可居大府”。

3.大都小伯:谓大都之小长官。大都,都邑之大者。《左传》“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伯,长也。艺人:有道艺之人。表臣百司:诸执事之外臣也。表,外也。后文“方行天下,至于海表。”太史:官名。三代为史官及历官之长。又即左史,为记动之官。秦汉至南朝,太史并属太常,隋置太史监,唐改监为局,元曰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明清以来,以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史馆事亦多以翰林任之,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尹伯:众官之长也。尹,官名。伯,长也。庶常:官名。旅掌常事之善士。即掌理常事之众士也。吉士:善士,谓贤智之人也。吉,凶之对,善也,利也。

4.司徒:少昊时官名。唐虞以后因之,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以礼教导民。司马:少昊时所置官名。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司空:官名,少昊时所置。唐虞以后因之。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冬官大司空,掌水土之事。汉为三公之一。亚旅:《尚书传》“亚,次。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按]“亚旅即上大夫之别称,《左传》杜注云:‘亚旅,上大夫也。’”

5.夷:东方曰夷。言外国之在东方者,引伸为凡外国之称。古时称四方边境未开化之民为夷狄。东曰夷,南曰蛮,西曰戎,北曰狄。后世相沿,凡未开化之民皆称夷狄。微:地名。《尚书·牧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卢:地名。烝,众也,谓烝民也。《诗》“烝徒楫之”。《尚书·益稷》“烝民乃粒”。三亳:皇甫谧说“三亳,谷熟为南亳,即汤都;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受命;偃师为西亳,盘庚所徙。”[按]“南亳、北亳皆在今河南商丘,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后儒多从之。近世魏源谓汤立景亳于偃师,建为帝都,建东亳于商丘,仍西亳于商州,与皇甫谧异。郑康成说“三亳者,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言阪尹,盖东成皋、南轩辕、西降谷也。”阪:与“坂”同,山坡也。《诗》“瞻彼坂田”。谓崎岖墝埆之处也。尹:官名。众官之长也。

【译文】

(自古以来)树立德政,首先要任用贤智之人做六卿,选拔考核各方面的执法人员,以及确定三公的人选。然后,确定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的人选,使这些执事之官分掌不同的事务。再确定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的人选,让这些贤智之士分别掌理其日常事务。再任命司徒、司马、司空、亚旅的职务。再任命微、卢等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及三亳(成皋、轩辕、降谷)地方的官员。

【原文】

    文王惟克厥宅心1,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2,以克俊有德3。文王罔攸兼于庶言4,庶狱庶慎5,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6。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7。亦越武王8,率惟敉功9,不敢替厥义德10,率惟谋从容德11,以并受此丕丕基12 

【注释】

    1.文王惟克厥宅心:谓文王是一个能够存心于此,留意于选贤任能、树立以德政治理国家的明君。惟,为也。克,能也。厥,语助也。宅心,存心也。《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

    2.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因此,能将那些俊乂之士安置在各种领导岗位上主持日常事务。克,能也。立,置也。常,恒也,久也。《易》“动静有常”。事,为也。司,主也,主其事也。《尚书·周官》“钦乃攸司”。牧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司养牲畜于田野者。《诗》“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此谓州牧,以牧人之养畜,喻人臣之治民。古称人君治民曰牧民也。

    3.以克俊有德:谓文王能使用那些有才智、有德能的俊乂之士。

    4.罔:无也。攸:语助,所也。兼:并也。谓分者而合之于一也。庶言:众言也。

    5.庶狱庶慎: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庶,众也。犹言庶务,谓各种之事务也。《隋书》“次置六卿,分司庶务。”狱,讼案曰狱,折狱犹言断案。慎,谨也,谨慎不苟也。《大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6.有司:官吏也。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其专司,故谓之有司。《尚书·大禹谟》“兹用不犯于有司”。之:与也。牧夫:古养民之官。是训:听从正确的意见也。是,非之对。训,顺也。《尚书·洪范》“是训是行”。用违:《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违,背也。

    7.罔:无也。敢:勇也,谓无所畏惮。知:同“智”。兹:此也。

    8.亦越:承上起下之词。

    9.率:语助。惟:有也。敉(mǐ):抚也,安也。《尚书·大诰》“敉宁武图功”。(安抚武事,谋立其功。)功:事也,事功也。   

    10.不敢替厥义德:言武王惟安其故事,不敢废文王之义德,又惟谋从宽容之德也。替,废也。义,善也。

    11.率:语助。谋:营求曰谋。《论语》“君子谋道不谋食”。从容德:谓顺从宽容之德政也。前文“谋面用丕训德”。[传]谋所面见之事,无疑则能用大顺德。 容,受也,包函也。《易》“君子以容民畜众”。《尚书·君陈》“有容,德乃大。”

    12.并:合也,此谓兼并诸侯。贾谊《过秦论》“并吞八荒之心”。受:得也,与之而取也,承也,容纳也。此谓秉承天命。丕丕基:极大之基业,言帝王之位也。

【译文】

文王是一个能够存心于选贤任能、树立以德政治理国家的明君,因此,能将那些俊乂之士安置在各种领导岗位上主持日常事务,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文王(没有私心杂念)能兼听大家的衷告而无人己亲疏之别,他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能虚心听取各部门负责的官员与养民之官的正确意见而不至于违背大家的意见。在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的同时,文王从来不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因此,到武王执政的时候,他即使有安邦定国之功,也不敢废弛文王之义德,惟有(面对国情)谋从宽容的德政以治理国家,因此他兼并诸侯、秉承天命、创下大大的基业而君临天下。

【原文】

    呜呼!孺子王矣1!继自今2,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3,丕乃俾乱4,相我受民5,和我庶狱庶慎6。时则勿有间之7,自一话一言8。我则末惟成德之彦9,以乂我受民10

【注释】

    1.孺子:嫡长为后者之称。《尚书》之《金縢》、《洛诰》、《立政》三章,均谓成王为孺子。

    2.继:续也。《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3.其:庶几也。克:能也。灼:明也。知:喻也,觉也。厥:其也。若:顺也。《尚书·尧典》“钦若昊天”。

    4.丕:于是。乃俾乱:言既“灼知厥若”,于是使治之也。俾,使也。《尚书·大禹谟》“俾予从欲以治”。乱,治也。

    5.相我受民:助我成王秉受天命以治理下国之民。相,助也。《易》“辅相天地之宜”。

    6.和我庶狱庶慎:谐和于天子之邦,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和,顺也,谐也。

    7.时则勿有间之:合时宜、正确的意见不可横加干涉和阻止。时,是也。勿,无也。间,隔也;塞也。《左传》“于以间执谗慝者之口”。

    8.自:由也,从也;己也。《易》“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话一言:一句话、一个字。一言,一字谓之一言。《白虎通》“谥或一言或两言”。古者亦谓一句为一言。《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末:终也。惟:有也。成德之彦:谓我大周的官员们最终都会成为道全德备的美善之士也。彦,美士也。《诗》“邦之彦兮”。

    10.乂:治也。

【译文】

啊!我们的天子已摄政管理国家了!从此继承前人之志(而君临天下),我大周树立德政,首先设置三公,再任命执法之人,再任命州牧及各方面的官员,我希望他们能够光明磊落、懂得敬天顺民的道理,于是使官员们顺从于百姓的意愿而实施治理,助我成王秉受天命以治理下国之民,谐和于天子之邦,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对于合时宜、正确的意见不可横加干涉和阻止,哪怕是出自内心的一句话、一个字。这样,我大周的官员们最终都会成为道全德备的美善之士,用德政治理好我大周天子秉受天命统帅下的人民。

【原文】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1!继自今文子文孙2,其勿误于庶狱庶慎3,惟正是乂之4。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5,克由绎之6,兹乃俾乂7,国则罔有8。立政用憸人9,不训于德10,是罔显在厥世11。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12,其惟吉士13,用劢相我国家14

【注释】

    1.予旦:古者天子自称曰“予小子”。周公亦自称“予小子旦”,皆对于先王而言。后世平人亦有自称小子以示谦者。徽言:善言,良言也。徽,善也。《诗》“君子有徽猷”。咸:皆也。

    2.文子文孙:言文王之子孙也。今俗称人之孙曰文孙。

    3.其:庶几,希望之辞。勿:无也。误:谬也。如诖误、错误。

    4.惟正是乂之:惟以身作则、奉行此道者,则尊贤之也。惟,有也。正,正其不正曰正。同“政”,谓奉行德政也。乂,贤才。

    5.则:法也。《诗》“顺帝之则”。效法亦曰则。《诗》“君子是则是傚。”《论语》“巍巍乎唯天为大,惟尧则之。”言以天为法也。克:能也。宅:居其位曰宅。《尚书·舜典》“使宅百揆”。

    6.克:能也。由:用也,用先王之法,《尚书·盘庚下》“非废厥谋,弔由灵各。”言用众谋之善者。绎:理也;引其端绪而穷之也。《论语》“绎之为贵”。又“陈”也,《尚书·君陈》“庶言同则绎”。谓陈而布之也。此谓寻绎于古道也。

    7.兹:此也。俾:使也。乂:治也。

    8.国则罔有:谓国法无有不及者,谓治国之法无所不有也。国则,谓国宪,国法也。《汉书》“释之典刑,国宪以平。”则,法也。《诗》“顺帝之则”。

    9.憸(xián):诐也,佞也。见后文“其勿以憸人”

    10.训:顺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此谓德政也。

    11.罔:无也。显:有声闻名誉也。《孟子》“晏子以其君显”。

    12.憸人:奸邪小人也。今称利口小人为“憸佞”。[曾布文]“人君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

    13.其:庶几也。惟:有也。吉士:善士也。《尚书·立政》“庶常吉士”。《诗》“吉士诱之”。

    14.用:以也。劢(mài):勉力也。相:助也。

【译文】

    啊!我周公旦已将前人的嘉谋良言全都告诉了你!我文王的子孙将从此继承前人之志,希望你能公正无误、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对那些以身作则(奉行德政)的贤才要尊显他们。自古以来,从殷商的先王成汤,以至于我大周的文王,他们树立德政,首先设置三公、再任命地方州牧的长官、再任命执法的官员,他们居官任职都能够以身作则,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遵循古道,因此国家得以长治久安,治理国家的法则(面面俱到)无所不有。树立德政如果使用(夸夸其谈、苛酷残暴的)奸臣,那是不利于德政顺利实施的,也是不利于君王的声闻名誉称颂于世的。你从此继承先王之志树立德政,希望你不使用奸邪小人,而启用那些有德能的善士,以此鼓励大家勉力向前,辅助天子建设我们的国家。

【原文】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1。其克诘尔戎兵2,以陟禹之迹3,方行天下,至于海表4,罔有不服5。以觐文王之耿光6,以扬武王之大烈7

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8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9,以长我王国10。兹式有慎11,以列用中罚12

【注释】

    1.之:与也。

    2.克:能也。诘:治也。戎兵:指军队。戎,兵士曰戎。《易》“伏戎于莽”。

    3.陟禹之迹:步大禹之后尘,建立开天辟地的功勋。陟,登也,升也。禹,谓大禹也。迹,步处也,足迹也。《左传》“茫茫禹迹”。

    4.表:外也。前文“表臣百司”。

    5.罔:无也。服:服从也;天子威德所服之地亦曰服。

    6.觐(jìn ):通“僅”,止于此。谓文王德政之光如日中天,止于此至善之美也。《蔡邕·笔赋》“纪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觐。传六经而缀百代兮,建皇极而敘彝伦。”耿:明也。

    7.扬:发也,显也。《易》“扬于王庭”。大烈:烈,业也。《孟子》“功烈如彼其卑也”。大烈即大业,谓伟大之事业也。《易》“盛德大业至矣哉”。[疏]圣人极盛之德,广大之业,于行谓之德,于事谓之业。

    8.其:庶几。克:能也。常人:守常之人也。谓一以贯之地践行德政的俊乂之士。

    9.司寇:官名,古六卿之一。春秋诸国,亦有司寇之官。清时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苏公:《尚书正义》“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国。”式:法也;制也,样也,为人所取法者也。敬:恭也。在貌为恭,在心为敬。由狱:用国宪秉公断案,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谓能够秉公执法也。由,用也。

    10.长:久也。《诗》“尔受命长矣”。

    11.兹:此也。式:法也。慎:谨也。《后汉书》“方春东作,敬始慎微。”今亦谓人之从事不稍苟且者,曰谨小慎微。

    12.以列用中罚:谓可以陈力就列,作执法人员见用于司法之职。列,班位也。《论语》“陈力就列”。中罚,谓秉公施法也。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谓中。如中行、中庸。

【译文】

如今我大周文王的子孙,已摄政君临天下了!希望你能公正无误、谨慎不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刑狱诉讼之事,一定要尊重各部门官员与地方州牧的意见。希望你能够治理好你的军队,以前人为榜样,沿着大禹的足迹,去开天辟地,纵横天下,拥有四海,使天下万民没有不归附我大周的。以德政之美去发扬光大文王和武王开创的辉煌业绩。

啊!我大周天子继承前人之志树立德政,希望你能够启用那些一以贯之践行德政的俊乂之士。

周公顺言道:“太史啊!司寇苏公是一个模范地践行德政,敬天顺民、秉公执法的人,他的作为能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这样的德能之士,能依据国宪,谨慎不苟地治理国家,可以陈力就列,作执法人员见用于司法之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