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中描述古代审案为何升堂之后喊威武?

 白衣钱子 2020-06-14

我们的古装电视剧中,多多少少都离不开衙门,特别是这些年一直比较火爆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古装电视剧。给普通观众一个错觉,就是老百姓喊冤都要上衙门击鼓,让县太爷坐堂审案,左右衙役高喊“威武”。

云板响起来,惊堂木一拍,喝一声“堂下何人...”最后县太爷大笔一挥,判个秋后处决什么的,这就算结了案。

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喊“威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喊其他词?古代衙门审案时鲜为人知的“堂威”原理。

所谓“堂威”,指的就是公堂之上的威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公堂之上“官老爷们”都要有威严,不然朝廷制定的各项法规就不能很好的施行。

说白了就是宣扬衙门的威武之气,震慑犯人,让他们被带到公堂时,被这种气氛震慑,有利于犯人招供,说实话。给你个下马威,然后再让你交待问题。

总体来说还是心理战术,如果你看过电视,就会发现当衙差喊出“威武”的时候,下面的犯人有的腿就哆嗦了。

其实“威武”这两个字,最开始并不是“威武”,而是“恶无”。公堂之上,左右两边衙役,一边喊“恶无”,一边喊“无恶”,彼此交叉,由于读音相近,听起来比较像“威武”。

’威武’它有二种含义:一、就是由于’威武’声音有一种震慑感,因此会首先对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有一种压抑感,同样也是心理战术。二、它是来自“威武不能屈”,也就是让好人不能被权势武力所屈服,而做出违背道德、法律的事。

县老爷升堂审案时,衙役们除了会非常齐整的站在两边一边喊着“~威~武~”,一边还会很有节奏的敲着手中的棍子。那根棍子也很特别,上面涂着红黑两种颜色,有时打犯人也用这根棍子,那么这根棍子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你注意敲根子的声音它是有节奏的,给人一种紧迫感,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因为那就是执法工具,更具有震慑力。

这根棍子有个官方的名号叫“水火棍”,上部是黑色,下部是红色。棍子搞成这个样子不是为了好看,它有不容私情之特殊的含义。这根棍子可是很实用的,多少犯人都在它的面前“跪了”。

古代审案的官员经常会下令打XX多少大板,就是用水火棍打的。水火棍打的有多疼呢?应该是很疼的,县衙设的刑法等级一般是20、30、40、50下,不会多的离谱。

真要打五十大板,不是体质好的壮汉,一般人还真的抗不下来。据说打人的衙役练就了一手好功夫,可以把人打的皮开肉绽又不伤筋骨,也可以貌若无事却好几个月下不了床的,靠这手功夫收红包就可以打的“轻”一些。

光用“水火棍”和喊“威武”也不行,衙门审案时还少不了一个利器——“惊堂木”。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古代审案老百姓都会在棠外围观,免不了有人喜欢乱插嘴,公堂上的原告被告也是如此,再怎么杀威,也会有乱插嘴的,这时惊堂木的作用就显出来了。

当然了,不同身份的人拿的惊堂木也是不一样的。皇帝拿的叫“镇山河”、皇后拿的叫“凤霞”、宰相的称为“佐朝纲”、将军们的称为“惊虎胆”、普通官员的才叫“惊堂木”。

在公堂之上,即便古代也是不能爆粗口的,《案中冤案》里有个十来岁的“原告”诉说时,忍不住爆了粗口,立马就被给了个堂威,吓的小朋友眼瞪的像铜铃,话都不敢再说了。

审案时,对不从实招供的疑犯有的要打屁股,打屁股不是随便的,要退下裤子露出屁股打,这也是封建统治者为了震慑百姓的一种办法。试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脱了裤子打屁股,是何等耻辱。

如果案子较大,必须上呈到上一级府衙,就是州府或者知府。县令是没有判决死刑的权力,死刑必须由刑部核准才可以,刑部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

如果影视中出现县令直接判决犯人死刑立即执行的,只能说这是剧情需求。

从唐宋开始,正统王朝没有这么草率处理命案的,都是刑部在每年开春的时候,严格审查地方递上来的人命案件,签订判决书回复给地方衙门,然后统一秋后处决。

到了晚清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审案现场,正在审案子的官员,和电视剧中的场景有很大的区别。大堂上还挂着“公平正直”四个大字,照片中“犯人”几乎是趴在地上,可见当时底层平民对官员的畏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