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浩 ‖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创作札记

 tangli1111 2020-06-14

张浩 号缶鸣斋主,河南南阳人。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5次,在其他全国性书法展览中入展、获奖110余次。作品分别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常德市人民政府、尼日利亚驻华使馆、香港大公报社、澳门城市大学、经济日报社、中国邮票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业余时间创办有翰墨书法、博浩书法培训中心,开展中小学生和成人书法教育活动(电话13937766282)。

书法入展、获奖:

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

庆祝建党90周年“信德杯”全国书法展;

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展;

首届敦煌国际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

2009世界邮展“千人千邮”书法展;

首届“曾子红杯”兰亭奖孝文化书法展;

西泠印社首届书法大展;

2017“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

“象山书院杯”全国书法展;

首届“诗经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海峡杯”首届全国书法展;

“正山堂杯”全国第三届茶文化书法展;

“国艺杯”全国书法展;

“好风相从·中原水城杯”全国冊页书法展;

首届“西雁杯”全国书法展;

“大美张掖”第四届全国知名书家作品展;

第一、二、三届全国颜体书法大展;

“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展;

第二、三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

“纯学术·净书风”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展;

全国《沁园春·雪》书法命题创作展;

第二届“海丝杯”全国书法展;

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

荣获“宝地杯”2009—2010年度《书法》风云榜提名奖;

大观音寺首届全国《心经》手卷书法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

庆祝《书法导报》创刊3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中国书协硬笔委员会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庆祝建党85周年“和谐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首届北兰亭会员作品展二等奖;

《书法报》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赛铜奖;

“嫦娥杯”书法大赛一等奖;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特别奖等。

编者:日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历时4天评审圆满结束。本次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作品9148件,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共有209位作者入展,入展率为2.3 %。书法家张浩以六尺篆书作品《贺铸词青玉案》入展本次展览。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创作札记

□ 张浩

夜深了,妻儿已进入梦乡。

远处,从如意湖畔偶尔传来一两声蛙鸣,显得更加的寂静。

倒流香炉里的瀑布形烟雾早已散去,只留下椭圆形的灰烬,托举在紫砂香炉的佛像手中。

看着放在地上的作品——这已经是第三幅了,仍不甚满意,和心中想要表达的效果总是存在差距。

茶水已续了四遍,索然无味。

抬眼望一下窗外的高楼,那些华灯初上时透出斑斓多彩灯光的窗户,已一个个暗淡下去,偶尔某个窗户透出一丝光亮,显得格外夺目,如灯塔一样让人感到光明和希望。

目光从远处收回。审视着地板上刚刚完成的作品,墨迹还未干,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近一个时期,创作时经常感觉到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写出的作品总是无法达到心中预想的效果,这幅作品亦如此。整体上看,章法布局尚可,但心中预想的虚与实、大与小,穿插与避让、端庄与俯仰,总有些许的欠缺。我深知,自己在作品的虚实把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写出的作品密实有加,而空灵不足;实的地方多,虚的地方少。作品往往呈现出呆板、僵化之状,如死蛇挂树,毫无生机。盯着地上的作品,大脑犹如时光影像机,对如何创作第三届篆书展作品的思索历历在目……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于7月31截稿,这个日期,正是炎热的夏季。白天,尽管有空调,但仍感觉无法静下心来,面对窗外似火的骄阳和滚滚热浪,总会生出无名的烦躁。因此,利用晚上创作是最佳的选择。投稿时间临近,再有三天,就到截稿期了,心中已有一丝的紧迫和恐慌。创作内容定下的较早,和唐诗相比,宋词是我的最爱。“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非常喜欢贺铸的这首词,该词意境深远,兼具婉约与豪放之风格,是贺铸的代表词作。每每读到这首词,都有一种莫名的舒畅和愉悦。为此,三届篆书展的创作内容基本上从看到征稿启事那一刻就定下了。本次展赛,是全国篆书专项展,勿用多说,书体没有选择的余地,所有投稿作品全部为篆书作品。内容、书体确定后,决定采用六尺整张宣纸创作,在宣纸的色彩选择和形式制作上,我一直崇尚简约风格,不喜欢花里胡哨、七拼八凑的形式,乃选用纯净的米白色宣纸进行创作。为避免形式过于单一,落款时,另选色宣予以搭配。一切考虑成熟之后,晚上,推掉应酬,于夜深人静之时开始创作。

目光再次回到作品上,口中读着“锦瑟华年谁与度”的词句,脑海中闪现出《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祀三公山碑》等一个个碑刻……。最后,缶翁(吴昌硕)的面目越来越清晰,吴昌硕作为石鼓篆书第一人,以其篆书独步天下,300年来无人能及,是篆书史上的一座高峰,其13个弟子如齐白石、陈半丁、朱屺瞻、刘海粟、潘天寿、沙孟海、王个簃、诸乐三等个个名扬海外。齐白石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该诗表达了齐白石对吴昌硕等人的极度推崇与敬仰,愿作“门下走狗”来进行求教、学习。缶翁的书法不但用笔峻劲,圆浑有力,如锥画沙、屋漏痕;而且线条变化多端,具有平、圆、留、重、变等特色,用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顿挫、转折、粗细、方圆、连断、疾徐、虚实等,千变万化、神秘莫测,乃至无法之法。想到此,再看看自己地上的作品,犹如混沌之中露出一丝缝隙、黑暗之中透出一抹光亮,心中顿生豁然开朗之感觉。

张浩作品:常建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于是,倒掉索然无味的茶叶,重新沏上一杯新茶。看着茶叶在翻滚的沸水中舒展、升腾,茶水由清变绿。咂之,缕缕清香在口中渗化开来,令人格外的清醒和舒畅。这时,对地上的作品重新进行逐字端详、揣摩,根据《祀三公山碑》风格和缶翁的结字、用笔方法,对于不满意之处进行归纳和提炼。哪些字该大,哪些字该小;哪些字该端庄,哪些字该烂漫;哪些字该实,哪些字该虚,都在内心深处逐一进行了思索和调整。考虑成熟后,创作欲望油然而生。乃随即铺纸、挥毫,心无杂念,尽兴书之,一气呵成。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格外注重字的大小和虚实的变化,用笔尽量古拙、苍茫,力戒油滑和单薄。书罢意尽。看着书案上的作品,凝重的眼神逐渐舒展开来,满意之情荡漾在脸上。对我而言,因水平有限,惟有至此矣。而此时,已是凌晨丑时。

张浩作品:孟浩然诗一首

张浩作品: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张浩作品:烟云供养

古朴厚重 率意自然

----张浩书法印象

文/曾一

张浩先生的书法弥漫着秦汉人的气息,高古、博大,朴茂、雅致……,不跟风随流,无灵巧油滑和妩媚多姿之态,有谦谦君子之风和荣容华贵、超然脱俗的正大气象。黄山谷云:“书字百病可医,唯俗不可医也”。格调和气息决定了书法的品味,格调和气息低下的,再好的技法也只是“匠人”而已。

观张浩君之书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不俗和古雅。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气质和与众不同的味道,有一丝穿越时空的深沉、高古和沧桑,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化语言。书法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和经典法帖作基础,往往会流入恶俗和匠气。多年来,张浩一直游走在秦汉碑刻和墨迹之间,其为人内敛,不事张扬,是书法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从早期临习《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汉代碑刻,到近年来上溯隶书源头,取法乎上,师宗根源,对《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和《马王堆帛书》等进行了系统的挖掘。从而形成了格调高古、沉稳朴拙、气韵生动、率意自然的书风;字形结构结构隶中带篆、篆隶结合;用笔方圆并重、刚毅遒健;多质朴而少华丽,多沉雄而少妩媚,多古拙而少时风。注重书法的自然属性,表现书法的“原生态”,书法风格力追秦汉。

来源:翰墨书法联

whyd

邮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