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人设岗:团队走向败坏的关键!

 赤子威龙998 2020-06-14

什么样的管理,让人感到有尊严?

这5个关键一个都不能少。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康至军

来源:12个德鲁客(ID:peterdrucker12

吉姆·柯林斯在给德鲁克《管理》修订版写的序言里,总结了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是德鲁克一生的研究重点。

柯林斯说,他发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中并没有关注琐碎的细节,而是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德鲁克把“组织”作为研究的焦点,投入了一辈子的时间。

在《管理》修订版的后记里,第二作者马恰列洛用三句话概括了与德鲁克近30年的合作历程。

马恰列洛说:“我将永生难忘德鲁克给我的这些教诲——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对任务和成果的重视,对人际关系中正直品行的毫不妥协。”

我感觉这三句话对于自己理解德鲁克很有帮助。今天,围绕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我来分享的5个关键词,以便大家理解。

01

成  就

在谈到管理者的三大任务时,德鲁克认为其中之一是“促使工作具有生产力,员工有所成就”。

他之所以提出“让员工有成就”,是有历史背景的。

德鲁克旨在对抗当时的主流观点,也就是人际关系学派的理念:提高员工满意度,让员工有好的体验,诸如此类。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对人际关系学派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受这一学派理念的影响,企业花了很大精力改善员工的饮食、兴建运动场、健身房等等。

这些做法给了员工强烈的暗示: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大家很不容易。公司把福利搞好,大家享受过后踏踏实实做工作。

无形中,工作彻底沦为了代价。

所以德鲁克总结说,人际关系学派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工作本身去谈员工管理。这是致命的偏差。

工作跟人性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工作是人性的一个延伸。

包括在《最后的完美世界》这本小说当中,德鲁克还不忘把自己的这个观念嵌进去。

工作不应该成为生活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而应该是人性自然的延伸。组织不应该在工作之外寻求员工的满意度,而应该让员工在工作当中获得成就感。

02

Enable

第二个关键词,是“Enable”。

让员工有成就,是一个结果。过程呢?

德鲁克用了一个词,enable(使可能,使实现)。

The purpose of an organization is to enable ordinary human beings to do extraordinary things.(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句话凝结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我为什么对这个词比较较真和敏感呢?是因为德鲁克的著作,尤其是晚期的著作,他对于“人的管理”谈的是非常少的。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当中,德鲁克说“我们不得不推翻原来关于人的管理的定义,而应该代之以基于绩效和成果的管理。”

在《管理》修订版中,关于“人的管理”的篇幅非常少,而且核心内容是“工人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德鲁克试图对抗和抛弃另外两个概念:管理人和激励人。

德鲁克对这两个概念都不太认可。

德鲁克推崇“依靠目标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并把它称之为管理哲学。

谈到激励人,德鲁克认为,现在很多企业试图用股票期权来“贿赂员工”。

他对公司过于强调物质激励很反感,认为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工作完全沦为谋生的手段”。公司跟员工之间完全变成了交易关系,企业把员工当成了经济机器。

所以,结合第一个关键词——让员工有成就,德鲁克认为组织要做的事情,应该是enable普通人——通过组织的有力支持——能够做不平凡的事情。

03

长  处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谈及如何充分发挥人的长处(make strength productive)。

在《管理:使命、责任、实践》中,德鲁克再次强调,员工管理的核心,就是“让员工的长处充分释放出来,创造卓越绩效”(make strength productive)。

德鲁克一直反对依靠天才进行管理。

天才是稀缺的,供应是不稳定的。而且一旦天才离开,组织往往很难持续下去。

因此他一直关注,如何能够让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发挥人的长处。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讲了一个很有启示性的例子。

他说,你看残疾人工厂招工的时候,他们的招聘标语只会打一条,“我们更关心你能干什么,而根本就不关心你不能干什么”。

这些看似极端的情形,实际上揭示了深刻的本质。企业用人,在用人之长。

今天大多数主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践,都是反着来的。尽管用人之长是管理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举几个例子:招聘时我们会依靠非常完美的能力标准评价候选人,得分高的优先考虑。这种面面俱到的考察,跟用人之长的理念相去甚远。

德鲁克说的甚至有点极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能选到庸才。

人才发展中,我们强调为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有个形象的说法叫“补短板”。

最新的研究发现,优秀的领导者并非全才,都是在少数方面有突出优势。与其弥补短板,不如提供机会磨砺他/她的优势。

用人之长,意味着要重塑人才管理,任重道远。

04

自  由

在德鲁克的眼里,组织可算作一个小社会。

在谈到员工管理时,德鲁克说: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制定政策,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并对之产生归属感,但是这个还不够,因为这只能让员工获得短暂的心理满足。

只有当感情知识和理解力在工作中转化为进取心和责任心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让员工感到满意。

离开了积极的投入,短暂的心理满足毫无意义,甚至会酝酿出更强烈的挫败感。

为了唤醒员工在工业社会中的公民意识,赋予他们社会地位与职责,我们必须下决心尝试培养他们的进取心、责任心和参与精神。”

直到今天,大部分企业依然做得不好。控制式管理依然大行其道。

一谈到目标管理,就是定指标、压任务,哪有“依靠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的影子。

直到今天,大部分企业用的还只是员工的两只手。

杰克·韦尔奇在自传里谈到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细节。

19世纪9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组织了一场群策群力活动,有位员工在参与了某个任务组之后说了这段话:

“25年了,你们用的只是我的一双手,只有今天你们才用了我的大脑”。

19世纪40年代,德鲁克就提出了“员工自治的社区”。50年之后,在通用电气这个美国最优秀的企业当中,员工依然没有承担责任的自由。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现象。

05

公  正

德鲁克特别反对强调“潜能”“个性”等等这些词语。

其实德鲁克也认同天才的存在,他的苦心在于,如果组织在选拔、管理、晋升等决策中将潜能、个性作为主要依据,将会破坏机会均等和组织的公正。

试举一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德鲁克反对因人设岗

在谈到因人设岗的弊端时,他特别强调,如果因人设岗,大家就会关注“谁是正确的”,而不关心“什么是正确的”,这会让团队失去公正、走向败坏,破坏好人的干劲。

再举一例。

德鲁克呼吁,大公司必须保证每一个员工都享有均等的升职机会。

为此,他在《公司的概念》中对企业中的两种现象提出了批评。

一是公司在晋升评估中过于强调学历,对于很多员工不公平。

二是在员工甄选中使用测评工具。

德鲁克反对测评,他认为即使测评结果是有价值的,但测评太复杂,以至于员工无法了解背后的标准,这也是不公正的。

德鲁克强调,“机会均等意味着升职不能基于世袭,也不能凭借运气之类的外部因素。机会均等意味着公司对员工的提升,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标准。”

以绩效和成果为依据,说起来大家肯定都赞同,但有一点往往被忽略了,就是它很难做到。

关于绩效考评,另一位管理大师戴明与德鲁克就“势同水火”。

戴明基于严谨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一线员工的业绩表现,94%来自系统的影响。

所以,戴明认为绩效考评、强制分布之类是美国管理的恶疾,他给日本企业带去的最关键理念是“正确的过程才能导致正确的结果”。

其实德鲁克很早就意识到客观考评的挑战。

他在《公司的概念》中总结了通用汽车对各事业部的考评实践,指出评价绩效最难的一点,就是要摒弃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的因素。

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奖励真正的贡献,而不是奖励运气?这是一个延续至今的难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德鲁克强调绩效和成果,是想对抗在日常管理中“以领导者的喜好、主观感觉为中心”的天然倾向,因为这事关组织中的公正。

带着这个视角再去看谷歌的实践,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谷歌取消了管理者在以下事项中的决定权,代之以委员会:招聘谁、提拔谁、奖励谁。

这样做并不是互联网公司要耍酷,而是对权力的警惕,以及对公正的追求。

“这一切,都事关公正。”

06

结 语

马恰列洛先生的三句总结让我非常受益: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对任务和成果的认识,对人际关系中正直品行的毫不妥协。

关于“对人的尊严和发展的关切”,我试着提炼了5个关键词。

组织不应当追求员工在工作之外的满意度和体验,而应该让员工在工作当中获得成长和成就。

为此,组织对待员工要超越管理,超越激励,应该专注于Enable。

Enable员工,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取得卓越绩效,这涉及到职位设计、人才甄选等一系列实践的重塑。

组织也是一个小社会,应该将员工作为公民对待:给予员工承担责任的自由,让员工享有公正的、均等的发展机会。

关于作者:康至军,《德鲁克论管理》译者,19年高管与咨询实践经验。沿着彼得·德鲁克的指引,致力于组织和管理者的蓬勃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