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别让自卑毁了你的下半生以及你的孩子!

 朝华读书 2020-06-15


如果我问你,你自卑吗?
 
先不着急回答,我们先来一个测试:

1.跟女/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2.朋友开玩笑地提一件你比较尴尬的事情时, 你不会跟他说:“嘿,你这家伙,真不给面子啊!”而是自以为巧妙地采用其他方式转移话题;
3.与单位里的异性同事一起出外办事 ,你是不是经常有意无意地离对方远一些;
4.在与人交谈时,你不敢抬头和对方目光交流,而是低头或看别处;
5.当你进入舞会或步,入会场,如果这时很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会感到局促不安;
6.你有时向别人询问一些你已经确定了的事情。
7.跟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不会离那些不如你的人比较近;

如果上述现象经常发生在你身上时,说明你已经掉入了人生的陷阱。
 
自卑情绪让你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做事总是蹑手蹑脚,在别人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你对自己的任何评价还停留于过去,你感到自己和别人相比差距很大,照此下去,你的一生将注定失败!
 
因为在你的字典里没有自信这个词,有的只是你在困难面前的退缩,你在心仪已久的异性面前抬不起头,你在有钱的朋友面前总是在想自己的囊中羞涩。
 
你生活在极度痛苦之中,可是你却不清楚自卑对你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自卑情结,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自卑与超越》。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是这样被人推荐的:

1.全球畅销80年,本书可用于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维护、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建设、人际关系协调等多个方面。
2.北美阿德勒心理学学会(NASAP)、不列颠阿德勒学会(BAS)、阿德勒专业心理学院(ASPP)推荐阅读。
3.舒尔茨、墨菲、马斯洛等现代心理学大师诚挚推荐阅读!
4. “逾越自卑”已成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课,人人皆有自卑,人人可用超越自卑!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了九年。和荣格、弗洛伊德并称为心理学家中的三巨头,但是后来他也成为了弗洛伊德的反对者,于是便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派别——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在小的时候,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在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历,这使他十分的畏惧死亡。当他五岁时又得了肺炎,所以他痊愈后决定去当医生。而他上学的时候成绩非常的差,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才成为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长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年轻力壮,这些都可能在我们心底里引发自卑。


每个人表达自卑的方式不一样
 
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
 
自卑感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我们的内外生活环境。
 
自卑,可能这是一个连你自己都说不太明白的问题,哪怕是内心明白,你嘴上也不会承认你是一个自卑的人。
 
很多人认为,自卑就是一味地畏畏缩缩,一味地胆小懦弱,其实不是这样的。
 
阿德勒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三个同样是第一次去动物园看狮子的小孩,面对着凶猛的狮子:

第一个小孩躲到妈妈的身后叫嚷:“我想回家!”
第二个小孩站在原地、脸色发白、哆嗦个不停,嘴里却说:“我一点儿也不害怕。” 
第三个小孩目不转睛地瞪着狮子,然后问他母亲:“妈妈,我能不能朝它吐口水?”
 
三个小孩都在强悍的狮子面前感受到了自身的劣势(即感受到自卑),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他们表达自卑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所以自卑并不是属于特定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人,也不是一味地“软弱”、“退缩”和“怯懦”。自卑是普遍而多样的,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的时刻,通过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卑。

▼▼▼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年轻时曾非常自卑。
 
当他从一个北方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没见过世面。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女同学说话!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占据着他的心灵。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
 
著名歌星王菲说,她也曾自卑过很多年。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聪明,18岁时勉强考上福建一所并不出名的大学,又没有去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正经学历;她觉得自己没有毅力,减肥通常不超过一周就要打退堂鼓,明知抽烟不好,却总也戒不掉;她觉得自己不擅长交际,尤其不会讲话,所以一见记者就着急,不善于和媒体沟通,老给人家一个耍大牌的感觉……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不管是我们看着多么光鲜亮丽的人,在他们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存在过自卑感。
 
阿德勒经过研究,给自卑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解决,他在自己的意识中也承认无能为力,那么他在这时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自卑情结。
 
并指出,每个人都有某种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生活在绝对满意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都想生活得更好。
 

超越自卑的两种方式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方式:
 
一是学会奉献。一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希望能对别人有所贡献,那么,他自然会将自己的人格调整到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状态,并以此为导向,指导自己实际行为。
 
这个过程中,不但提升了个人能力,他的精神内在也会变得愈加强大和充实,这种良性的互动,会帮助他清醒地认识自己,从奉献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二是学会与人合作。有个哈佛大学关于幸福的演讲,其中谈到:与他人相处得越好,与周围人关系越融洽,就会越幸福。
 
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学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他们确立正确的优越感目标,比如职业目标、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等等。


金句评鉴
 
  •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 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 很多时候,目的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 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克服自卑感是人类成长的原动力。

  •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 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用自欺的方式麻痹自己。
 
  • 失败者的特点是合作能力低。


怎么样,是否有一种立刻想打开这本书的感受呢?
 
偷偷的提醒你,这本书适合深夜的时候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