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宝妈在后台给林紫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平时非常黏人,自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以来,只要和妈妈分开,就会哭闹不已,即便如今5岁了,也依然如此。每天从起床就开始哭泣着说自己不想去幼儿园,然后在去幼儿园的路上也是一路哭泣,妈妈将他送到幼儿园,他依然哭泣着拉着妈妈不愿意分开。只有当妈妈答应中午来接他的时候,他才会松开妈妈的手。可当妈妈离开后,他又不断地哭着对老师说:“我要妈妈。”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在玩游戏,他却独自坐在一边哭泣。孩子的情况,令父母非常担忧。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免令人不解,为何孩子一到这个阶段总是黏着妈妈呢。 
插播一条重要通知 ⚠️⚠️⚠️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变了,互动少的号就会一直往下沉。为了和大家常常见面,要拜托喜欢老师吧的亲们几件事: 1.阅读文章后,记得点击“在看”;
2.点文首☞进入老师吧公众号,如下图点右上角●●●,把“老师吧”设为星标🌟; 3.常常来看我,我就会出现在常用在亲们的微信公众号列表视线。
4.每天的好内容等着爱“老师吧”的你。 01 其实,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发生这种粘妈妈的状况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相信很多妈妈都发现了,原来的宝宝可以自己安静呆在一个地方自己玩,被不认识的人抱起来也会笑呵呵的,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变了。他开始粘人爱哭,一发现你离开或是陌生人靠近就会大哭,宝宝的种种分离焦虑和黏妈妈的现象,说明宝宝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02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婴幼儿在6-8个月时出现分离焦虑,到1岁半时达到高峰。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有一个很著名的依恋理论认为:“婴幼儿与父母亲分离导致的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他们会将这种分离体验为一种对他们快乐的根本性威胁。”TA已经确定妈妈离开了,还是会断断续续地哭泣,但发泄行为会减少,甚至自己一个人发呆。TA开始依赖现在照顾的人,也可以去自由活动,能和其他人一起快乐玩耍,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再出现,TA还是会难过。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是TA的一个心理缓冲期,当TA渡过了这三个阶段,就会增加一份安全感和力量。作为妈妈,最好不要去打断这个接受的过程,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宝宝出现分离焦虑时最怕的就是“妈妈不要我了!”被抛弃的恐惧战胜一切事情。每次分开前,至少提前一天告诉宝宝,妈妈有事要出门,时不时提醒宝宝,重申自己要出门的计划,给他洗脑。而且,沟通的时候要讲出细节,用宝宝能够理解的事情、动作来替代离开和回来的时间。 既然“粘”妈妈是宝宝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那么妈妈首先应该使其欲望得到满足,相当于在情感上先把宝宝“喂饱”,随着宝宝的成长,这种粘度会自然降低。用“回来”这个特定的字眼和拥抱这一温情的动作强化宝宝对出门后还会回来这一关系的认知。 很多时候,孩子很难度过黏妈妈的这一时期,是因为妈妈不愿放手,导致孩子总觉得自己还小,于是逃避度过这一时期。比如:在孩子哭的时候,可以抱他,但只是拥抱,之后放开手,等他和你对视后再用话语对孩子进行安慰。例如:《魔法亲亲》、《我不要上幼儿园》、《一口袋的吻》等等。 让宝宝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了解与接受“ 与妈妈分离”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宝宝能有一个平时非常喜欢的安抚玩具,它将会在这个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他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午睡的小毯子、睡觉的小枕头,这都能帮助减轻他们的痛苦,安抚他的内心。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让男孩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从而拥有正确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