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眼铳性能一般,在战场上杀伤力十分有限,为何明军还要大量配备

 汗青正浩 2020-06-15

每当我们谈起古代战争的时候,我们总能想到这样的场面:两军对阵,随着主将一声令下,双方人马一同冲向战场,使用大刀长枪互相厮杀起来。

其实在明朝时期,军队中就已经大量配备火器了,尤其是三眼铳。但是在三眼铳的时代里,鸟铳的各方面都胜于三眼铳,就连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日军都使用了鸟铳。那为什么明军不把三眼替换为更好的鸟铳呢?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三眼并不是神器,缺点其实很多

明朝在还未建立之前就已经在部队中开始大量装备火器,因为敌人是蒙古骑兵。汉人骑兵始终弱于游牧民族骑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素质和战马品质等。而火器的使用能够有效地缩短差距,减轻明军对抗蒙古骑兵的压力。但它也并非许多明粉所说的那么强大,实际上有着很多的缺点。

第一、射程太短,面对骑兵尤为致命。

据记载,三眼铳的有效射程不过50米至70米之间,而对于冲锋的骑兵来说只是几秒钟就能把马蹄子踢他脸上。过短的射程使得明军在遭遇对方骑兵偷袭时,还没来得及射击,敌人的弯刀就先砍过来了。

第二、杀伤力与穿透力十分有限。

面对身披重甲的敌人很难造成大的伤害,只是适用于对付蒙古轻骑兵和来犯的日本倭寇。这两者一般都不穿铠甲,防御护具少,或者只是配备简单的防具。只有面对这样的敌人,三眼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射击精度非常差。

第四、早期的火器本来精度就差,又加上马上射击,三眼铳的射击精度就更低了,只有在摆阵地战时,两排士兵轮番射击时,三眼铳的威力才能显出来。

三眼不仅有上述的这些“大毛病”以外,还有装弹速度慢、不好携带等小毛病。综上,从严格意义上说,三眼有着诸多的缺点,并不能算作一件优秀的火器,可为什么明军后期火器营人手一把三眼铳呢?

三眼也有自身独特的优点

首先,明朝末期财政困难,而三眼铳的制造价格低廉。鸟铳虽然在各方面上都要比三眼略胜一筹但其制造价格太高了。劣质一点的鸟铳造价为3银子,好一点则需要5银子。而三眼铳,不过是七八钱银子就搞定了。造一把鸟铳的钱可以造四五把三眼铳,财政危机下,三眼成了更合适的选择。

其次,三眼铳还能当冷兵器使用。三眼通体长176厘米,铳管长41.6厘米,三根铳管由铁箍加固,远看上去就像是大号的狼牙棒一般。还有的在枪柄后面安一个枪头或者铁箍,也便于进行近身厮杀。

当明军战士在马上射击一番过后,由于不好填装弹药进行第二次射击,就可以把三眼当作打击型武器使用,而且,发射过后的铳管一般都是滚烫的,用这样的铁家伙向敌人的脑袋狠狠砸去,受一次钝器的物理伤害不说,还得受一次滚烫的“魔法伤害”。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财政问题,使得明政府只能给士兵配备三眼铳。三眼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在面对持有新式装备的敌人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作用是大是小?实战见真本事

1892年,日本军队在丰臣秀吉的指挥下开始入侵朝鲜,明朝集结军队进行援朝战争。仅从两军的火器配备情况来看,日军使用的是新式的鸟铳,明军则是祖传的三眼铳。

在刚开始战斗时确实吃了一点亏,毕竟射程没人家远,精度也不如别人准。但好在明军火炮优势大,依靠火炮来压制日军的火力,这才不至于陷入太被动的局面。

战争结束后,明朝将领都体会到了先进火器的威力,但无奈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普及新式火枪,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朝灭亡。

三眼铳的优点与缺点我们都讨论完了,但无疑的是,明朝政府必须在国家财政和外敌势力之间做一个平衡的选择。三眼铳也和布面甲一样,为空虚的国库和士兵必须配备的装备之间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谁不想要好的装备来武装士兵,提升战斗力呢?可是现实不允许啊,崇祯帝都快跪下来求满朝文武捐一些钱财来充当军饷,可是呢?无人响应。清军入关,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276年统治结束。假如明朝后期士兵全部配备新式火器,再来与入关的清兵作战,那结果会不会有些许的不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