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士族与门阀的兴衰史

 四地闲夫 2020-06-16

中国历史上士族与门阀掌握朝廷命脉有几百年之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

士人的出现

自夏商周以来,只有国人能接受教育,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各诸侯国相互征伐,礼乐崩坏,一些有文化的人开始到处讲学,平民百姓开始接触教育。就比如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弟子无数。这些平民接受教育之后就想出仕,从而提升自己地位。这就是第一批士人的出现。春秋各诸侯国争霸不断,君主与大卿极力笼络一批士人为自己效力,诸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等,士人机会不断增加。

浅谈士族与门阀的兴衰史

士人转化为士族,开始影响朝局

刘邦建汉后,采取与民休养政策,经济发展,到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官员选拔上采用察举制,士人不用为出仕而到处奔走,逐渐发展出家族与经济基础,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不再以个人身份在社会上活动,而是靠背后整个家族势力的支持。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豪强也仗着自己家财雄厚资助本家子弟读书入仕。西汉末期,王莽篡权,因政策不得人心各地揭竿起义,汉室宗族刘秀在地方豪强与大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东汉政权。东汉的士族不仅在家族本身,更在于外围依附的人,即所谓的门生故吏,门阀的雏形已然形成。

浅谈士族与门阀的兴衰史

士族的壮大

东汉末年,全国大乱,各地方豪强与大士族形成割据一方势力,后经不断征伐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曹丕篡汉后采用陈群的新的官员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士族在朝廷里的地位得以确定。此项选人制度所评选对象只限于士人,而士人又是出自士族大家。所以九品中正制保障了士族大家的世代地位。曹魏后期,司马懿在大士族的支持下推翻了曹魏统治,后建立起统一的晋朝。但经永嘉之乱,士族开始分化南北两部发展,一部随晋室“衣冠南渡”,一部留下与胡人融合。南渡士族拉拢南方固有士族稳定东晋统治,曾一度威胁皇权,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失去活力变得腐朽不堪。到南梁武帝时期,经候景之乱,南方门第士族遭受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反观留在北方的士族,胡人统治汉人需要他们这些士族的帮助,胡人君王极力拉拢这些士族为自己效力,但是北方是胡人建立的国家,少数民族贵族在朝廷中还是有一定权威的,造成少数民族贵族与汉人士族的矛盾。各士族之间通过门当户对的联姻方式加强自身实力,门第观念深入人心。北魏孝文帝为缓和矛盾将鲜卑贵族融入汉人的门第社会里,并由政府出面决定门第的高下地位,支持门第在社会上的地位,巩固自身的统治。

隋唐科举制出现,门阀被君权打压

随着隋朝建立统一的王朝,急需一批有识之士帮助处理政事,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使平民百姓也能有机会参与国家高层决策,门阀士族的势力于是被削弱,从此致仕进入了公平竞争的道路,曾经的士族门阀累世为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浅谈士族与门阀的兴衰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