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若没有他捧哏姜昆可能一无所成,提携后辈不亚于恩师马季!

 相声迷 2020-06-16

  近几年来,媒体对中国曲协主席姜昆的口诛笔伐一浪高过一浪。除了每年各类下基层的慰问演出和央视春晚外,几乎对于姜昆的新闻报道都是围绕着大大小小的会议。而在民间相声团体占据主流市场的时代,观众们更愿意把姜昆归为“不会说相声”那一类。作为相声大师马季门下大弟子,姜昆从学满出师就备受相声前辈们提携爱护,而马季也将姜昆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给予了更多的指点传授。在姜昆的相声表演生涯中,还有一位不是恩师胜似恩师的贵人,他就是捧哏名家李文华。

  李文华先生离开我们已有将近十年时间,如今提到怹谈论最多的还是当年那一场临终前的拜师仪式,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提也罢,这回只谈关于李文华先生的捧哏造诣。李文华是工人出身,算是票友下海的典型。早先长期在北京西单的启明茶社听活。初于对相声的痴迷,他从郭启儒先生那儿得到不少表演方面的提点,但一直没有拜郭先生。35岁时,被侯宝林大师选中调入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捧哏生涯。

  客观来说,李文华确实还达不到跻身一流捧哏的水平。相比郭启儒、王凤山、朱相臣、赵佩茹、郭全宝这样的捧哏大师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在于李文华在给姜昆捧哏之前,也曾经给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人量活,当面对风格迥异的逗哏演员时,没能随得方就得圆。捧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程式化的捧哏既是个人风格的烙印,又是量活方面的短板。即便如此,在给姜昆捧哏时,李文华还是表现的游刃有余,一老一少的搭档说起创编段子来在当时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正是观众们所说的“老叟戏顽童”的经典搭配。

  《假灶王》、《如此照相》、《哺乳诗》、《祖爷爷的烦恼》...........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作品问世后,也让初出茅庐的姜昆一跃登上了个人相声表演生涯的巅峰。这其中,李文华先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姜昆的早起作品中,由于舞台经验不足,还存在着节奏过紧,表演过于夸张的问题,而李文华的存在很好的起到了“量”和“掌”的作用。

  1983年,李文华因病退出舞台后,组织上安排唐杰忠给姜昆捧哏,虽然也推出了诸如《虎口遐想》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但与唐杰忠合作时姜昆的相声表演生涯已经显露颓势,即便仍旧延续着一老一少的搭档形式,但唐杰忠的捧哏水平较之李文华还是相差甚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