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学堂|湿从哪里来,如何能祛湿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很多疾病和症状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今天我们就和专家团一起学习如何除湿这个问题。

什么是湿气?


湿气中医称之为“湿邪”。

有的人手经常脱皮,还经常感觉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体沉重、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出汗不畅,这些都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具有黏滞、重浊的特点,说浅显一些就是,我们的体内的水分过多了,或者说体内的水本该被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我们脏腑功能的异常,导致这些水不能转化为营养身体的津液。反而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湿气”。

湿邪是如何形成的呢?

 

湿邪按形成来源分为外感和内生两大类,外感就是周围环境湿气太多,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乘机倾入人体造成湿病;内生来说就是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津液停滞而为湿邪,而后阻滞经络、气机、蒙蔽脏腑清窍而为病。

我所处生活环境,过于潮湿是一种,但现在的生活条件,外界环境导致我们有湿气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源自我自己的问题,病从口入,湿气更多的来源是我们吃进来的。还有缺少运动也是湿气产生的原因。

中医讲“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我吃进肚里的饮食物都要靠脾才能转化成被身体利用的“营养”,否则的话再好的食物都会成为身体的负担,甚至是毒物。

我们现在吃鸡鸭鱼肉、奶制品、甜食,还有生冷食物,各种冷饮、过多的食用水果,尤其一些凉性的水果比如梨、香蕉、猕猴桃、火龙果、西瓜等,这些我们认为好吃又营养的食物,吃的得太多。

中医认为这类食物都是荤腥秽浊、生冷,难以消化的,妨碍脾胃的运化,从而虽然看上去有营养,吃起来味道也好,但却会大量的产生“湿气”。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另外,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气很多种,得了很纠结

湿是一种是最容易渗透、很纠缠的邪气,中医比于湿邪进入人体,就如同“如油入面”,想把湿气从体内赶跑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被湿气侵袭了,病症比较缠绵难愈。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通常会与热、寒,伙同作案 。湿气与寒为伍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这时如果您穿了一件湿衣服,那恐怕是难以忍受的。

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实际气温高很多,但感受上更让人痛苦,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也更容易让人生病。湿气与热为伍则成为湿热,这就像夏季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胸闷、头昏、身体乏力,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看起床的状况

有的人,特别懒床,每天早上该起床像登喜马拉雅山一样困难,而且起床后也不清爽,觉得头昏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

2、看动态

觉得周身沉重,懒得动弹,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

3、看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舌头边上有牙印(齿痕),舌苔厚腻(有种涂了一层后奶油的感觉)如果舌苔是白色的通畅是寒湿,黄色的是湿热。

4、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或黄褐色,圆柱状,“香蕉”便,或如“冰淇淋”状的,而且很通畅"。

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此种寒湿者的较多。

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5、看皮肤

皮肤上常长一些小疹子,痒痒的,有的像小米粒大小,有些可能更大,有的还会有小水泡,流水。如果红红的,一热就加重多属于湿热;如果小疹子不红、热的时候也不会更重可能是寒湿的。

另外,还可以观察以下两点,一是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

湿气很讨厌,预防很关键

第一要管住嘴

少食荤腥肉类、奶制品等甜腻食物,这类食物本身就容易产生“痰湿”,脾胃难以运化。是湿气的主要来源。

远离生冷食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冷饮、或凉性蔬果,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产生湿气。


第二多做户外运动,沐浴阳光亲近自然。

中医讲“久坐伤脾”长期缺少运动会伤害脾,导致脾虚而生湿气。反之,适度的运动则可以健脾“祛湿气”。谈到运动,对于本就脾虚的孩子(容易腹痛、大便不成形)最好不要选择游泳运动。


如何正确祛除湿气?


1. 饮食调理

湿气性属阴寒,就是水在体内没有被有效利用,利用的关键环节就是脾,尤其是脾中的阳气。就像自然界中太阳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就是潮湿的,充满湿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要温来祛除湿气,是根本大法。

谈到祛湿,很多人会想到食疗,食疗就会想到,知名度非常高的红豆薏米汤了。但这个著名的食疗方,并非万能,它只适合“湿热”的情况。关于红豆薏米汤具体做法,请参阅《红豆薏米汤你喝对了么?》

2. 推拿按摩

人体自有良药,按摩是祛湿好办法。而且可以避免寒凉食物或者药物的损伤,家长可以每天早晚帮孩子横搓中焦、揉按足三里各100次,来增强孩子的脾胃功能。系统学过儿推的学员可以结合辩证按脾阳虚、脾阴虚或者无明显虚症的穴方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手穴来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推拿手穴效果更好,但手法需要线下系统的学习,手把手教才可以体会到。此处列举以上易操作的体穴辅助参考。

3. 外治妙招

花椒泡脚:花椒性温,有祛湿的功效,花椒10-20克,煮5分钟,泡脚每天1次,每次15至30分钟。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祛湿都是治标,核心就是要健脾,强健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除湿的根本利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以阅读小儿易病的原因和脾胃养护要点一文了解更多健脾方法。


撰写:妙手莲华专家团
编辑排版: @Maggi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