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感悟|秋季小儿常见病之我见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张仲景讲疾病的起因,“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锁上。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这里讲了,人生各种病,其实就三种原因:一是经络受邪,传入脏腑,这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以致邪气趁虚入内;二是病在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这是外部体表受邪所致;三是房室、金刃、虫兽等致病因素损伤人体。

再讲通俗点就是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这里的不内外因就是既不是前面的内因也不是前面的外因,我将其归为意外。

本篇不再讲解意外内容,现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简单说一说,秋季时节小儿常见疾病。

小儿秋季易感的外因


初秋天气的典型特征是早晚温度低,虽然中午的太阳仍然特别大,温度也与立秋前不相上下,但到了晚上,特别是后半夜以及第二天上午,温度还是很低的。有时候下午天气热,甚至可能一直热到晚上。这时候就会有些家长在晚上开空调、开风扇睡觉,到了后半夜也不关。而第二天往往就发现小朋友开始流清鼻涕。怎么回事?受寒了!典型的外因。
 
风寒初起,往往是从流鼻涕,打喷嚏开始。这是风寒邪气中于体表皮毛,肺主皮毛。皮毛受寒,肺也受连累,于是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也有的风寒袭表,体表卫气收缩卫外,小朋友就发烧了,干烧,温度蹭蹭往上跳,一点汗都不出,有的甚至会打寒战,喊冷。这都是人体抵御外寒的正常表现。


小儿秋季易病的内因


秋天天气凉爽,大人孩子都有的一种感觉就是胃口大开,而俗语贴秋膘也提醒大家补一补。但这一补,往往就补出了问题。夏天,人体阳气浮越在外;初秋,人体阳气刚收未收时候,还不适宜大补特补。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立秋以后食欲确实变好了,于是遵循贴秋膘的古训,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看到孩子吃的多,特别高兴。变着花样的给贴秋膘,唯恐吃的不够多,饱了也要多喂上几口,恨不得把夏天食欲下降少吃的东西都给补回来。但是,此时人体阳气刚收未收,还不能将消化吸收能力由夏天的低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到高处理能力。于是,孩子撑着了,积食了。

积食的表现也有很多种,有些孩子会便秘,肚子鼓胀胀的,一拍“砰砰砰”的,口臭(可参考关于口气的帖子),舌苔厚等。有的孩子身体相对聪明,撑着了以后,发现消化吸收不了,立刻给排掉,结果一排就变成了腹泻。有时积食或伤食也会伴随着发烧。伤食腹泻也伤人正气,这一伤的表现就是腹泻不容易好。有些家长一看拉肚子了,赶紧妈咪爱、思密达吃上。有时候思密达吃的多了甚至还会变成便秘。


通常来说,内热外感的情况比较多,就是本来撑着了,或有点撑着了,结果又受了点风寒。人体的阳气或者说正气是有限的,在不同时间,阳气负责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在人吃饱的时候,正气就会分一部分到脾胃去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也是为什么人饭后容易困、没精神),而吃的越多,分过去的越多。一旦分走的多了,用于保护人体的自然就少了,于是给病邪可乘之机。外邪来犯,正气又想驱赶外邪,内部又消化不动了。积食产生内热还可能导致毛孔打开,容易感受风寒。

所以就出现了外感内伤。外感内伤的表现可能有积食便秘、发烧同时可能流鼻涕(清或黄,或者前几天清过几天逐渐黄),舌苔白厚或黄厚等。


如如何应对这些常见症状?


外感风寒
一旦孩子真的出现了流鼻涕、打喷嚏或发烧症状,应尽快判断一下是否是受寒所致,如是,可按照风寒感冒的措施进行干预。红豆包敷起来,吸痧嘬起来(拔罐也可以),驱寒水喝上,风寒感冒穴方推起来。一般及早干预,病情都能得到控制。(红豆包、吸痧、驱寒水见公众号,推拿穴方仅供学过推拿的家长参考。)

外感内伤
应对可根据具体症状分析。有寒的表现的,如打喷嚏、流鼻涕等,仍可以红豆包、吸痧;针对积食,清淡饮食,化积水等,学习过推拿的,也可以进行外感内热、消食导滞等手法推拿。

积食
判断重点主要是生病前有没有暴饮暴食或吃一些特别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肚子胀不胀、舌苔厚不厚,有没有口气等。如果判断确实伤食或积食,应首先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清淡饮食。少吃一点,给脾胃一点空间,进行自我修复。

对于积食便秘(可伴发烧)可通过摩腹促排便处理,也可以饮用化积水,学习过推拿的可通过消食导滞等穴方进行处理;对于伤食腹泻的,可逆摩腹,或按照伤食腹泻进行推拿。(公众号输入积食了解更多)


如何预防秋季小儿常见病?


外因预防

外因怎么预防?很简单,针对性消除原因即可。明白了天气中午热,早晚凉的特点。家长们就应该知道,中午的热,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不能因为中午的热就盲目开空调、开风扇。晚上睡觉前应帮小朋友检查一下,有没有可能的夜间致寒因素,关掉空调、风扇,如果房间通风特别好,也应该管点门窗。给孩子穿上背心,并为其准备夜间盖的被单或毛毯。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夜间冷了知道蜷缩,如果附近有被单或毛毯,他们也知道利用的。当然,夜间家长醒了,根据室内温度情况、孩子体表温度情况给孩子盖上被子也是可以的。

内因预防

内因的预防在很多家庭可能是一场史诗级的战斗,特别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的家庭。当代孩子的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吃多了对孩子并不好,但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当年都是有过(长期)饿肚子经历的,深刻了解和记得饿肚子是多难受的一件事情。所以唯恐孩子在受自己当年的罪,所以不断给孩子吃。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过犹不及。过度饥饿会对脾胃造成伤害但过饱对脾胃的损害更是严重,会引发很多疾病。预防内因疾病重点就是合理饮食,清淡饮食,宁要三分饿不要一分撑。并在平时注意关注孩子口气、肚子鼓胀情况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