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是一年中进补的绝佳时机,这时脾胃功能旺盛,食欲好,消化能力佳,很多人倾向这时多吃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过冬做好准备,其实五谷里也有一种适合秋冬进补的高热量的食物,那就是来自大西北的莜(yóu)面。 【名称】:莜麦 【 性 】:平 【 味 】:甘 【归经】:肝,脾,胃 【功效】:补益脾胃、润肠止汗、止血 莜(yóu)面是由莜麦(裸燕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原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 莜面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较平衡。糖分少;蛋白多,是糖尿病患者较好的食品。又因脂肪中含有较多的亚油酸,是老年人常用的疗效食品。 莜面的热量比较高,很耐饿。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三十里的路程。 相传,汉武帝时期战事不断,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损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继续。消息传到中央,汉武帝大怒,随即命大军前去征讨。可是游牧地区的匈奴大军忽东忽西,作战不定,给汉军造成极大损失。军队屡战屡败,加上汉军的补给全靠长安从内陆及各郡征调,补给环节薄弱很容易遭到打击。而游牧民族的骑兵,靠掳掠为主,随军自带干粮,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勇,令汉军十分头痛。于是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以供军需,并从各郡征调大批劳力调往当时的河套地区,使汉军的实力大增。当时别的农作物在当地产量有限,大量种植,此种一经播下,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亲自率众到河套地区,犒劳三军,并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从此,这种谷物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 莜面的做法、吃法很多,风格各有千秋。可加工成饸烙、鱼鱼、饺饺、丸丸、饨饨、拨面、鱼子、栲栳栳(窝窝)等。莜面有两种吃法,热吃和凉吃。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最适合孩子和老人吃的热汤莜面鱼鱼。 配料表 土豆3颗 南瓜200g 香菇3颗 菠菜一小把 香菜若干 制作方法 一、制作汤料 1、将所有的蔬菜都切成丁备用 2、起油锅,将蔬菜丁按照自己平日炒菜的习惯烹饪。 3、翻炒后加入水,淹没蔬菜,加适量盐,酱油. 4、 大火烧开改中小火煮至土豆没有棱角,汤有点浓厚就可以了。 二、制作鱼鱼 1、莜面用开水冲,边冲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没有干面即可。 2、快速的和成面团,多揉一会,要光滑。(速度要快因为烫手) 3、取一小块面团,搓长压扁,呈鱼形。 4、水开后上锅蒸6-7分钟即可出笼。 5、稍微晾一下用手撕开,倒入热汤中,煮2-3分钟,放入菠菜,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成品展示 吃的时候放一点香菜特别提味 Tips 1、做汤和做鱼鱼可以同时进行,汤做好立刻把鱼鱼倒进去最好。也可以分开吃,自己盛一碗汤,然后把蒸好的鱼鱼放进去伴着吃。 2、最后的绿色蔬菜可以按照喜好选择。南瓜也不是必须有,但是土豆绝对不能少,因为西北有三宝:土豆、莜面、羊皮袄。土豆和莜面一直是最佳伴侣。 3、莜面虽然好吃可也不能贪吃,莜面是粗粮,相比大米白面难消化,尤其是晚餐尽量不吃莜面。俗话说“莜面吃个半饱饱,喝碗开水正好好”。 撰写、编辑:拉拉小厨 编审:妙琳、晏如 图片来自妙手莲华 更多育儿美食: 育儿美食|大米萝卜变个样,健脾消食好味道 近期导读: 便秘、腹泻轮番来 背后原因居然是同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