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徐州的不老河

 新用户82177594 2020-06-17

不老河位于徐州主城区的东北,西起铜山区蔺家坝东至邳州赵墩镇的不老庄,全长97公里,最近处离古彭广场约9公里。明清时期,黄河、微山湖的大水由大孤山、茶城等处经不老河东入运河以资宣泄,乾隆皇帝说:“水过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趋壑方”,不老河的淤塞是形成微山湖的原因之一。这条河流承载了太多的乡愁记忆,既给百姓带来过灾难也给百姓带来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老河名字的由来

不老河是徐州百姓对这条河流最通俗最常用的称呼,《徐州市地名录》载:“不牢河又名不老河,该河原名潘家河,乾隆二十九年开挖,因流经不老庄,入运河口称不老河口,故又称不老河。由于该河负担运西地区行洪排涝,一过洪水常泛滥成灾,人们又将这段河流称为不牢河。”不老河因不老庄得名,不老庄位于邳州市赵墩镇,处于不老河下游的北岸,人口仅百十余户,“不老河啊悠悠香,神奇宝井美名扬。喝了一口甜井水,不老村庄传四方”,传说不老庄有一口神奇的老井,喝了井水的人都可以长命百岁。

▲清代《黄运湖河总图》

不老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

不老河早在明代就有了,明末开凿泇河之前,不老河同房亭河、沂水等互相贯通并汇聚邳州城,民国《邳志补》载:“当泇之未开也,北来诸渠南皆入泗,微湖之溜东不至邳,自良城既凿,广纳群流,北遏鲁河,西引湖水,而沂水、武水、燕水、艾水、不老河、房亭河交输互灌,并趋腹心。”腹心指的是邳州城,“微湖之溜”说的是微山湖的大水没有越过荆山流至邳州境内。伽河开通之后,不老河被大运河切断了。

赵明奇先生整理的明万历《徐州志》也记录了这条河流:“汴塘湖,在城东北百余里,水自南流而入邳州河。”虽然是对湖的记载,却佐证了这条河流明代时流向邳州城。

不牢河地名的出现则比较晚,民国《铜山县志》《邳州志》均找不到它的影子,就连1935年出版发行的《江苏省地志》也是如此,但是,不老河却有明确记载:“荆山河在北境东流,入邳县境为不老河,注运河,西经荆山桥与微山湖相连。”

▲清代舆图

不老河地名的三次变化

首先,由一段河流的名称变成三段河流的总称。2001年出版的《江苏省志·水利志》载:“不牢河又称不老河,不牢河由茅村河、荆山河和不牢河组成。上段茅村河接微山湖,荆山桥至汴塘为荆山河,汴塘以下为不牢河。”现住贾汪区塔山镇朱湾村87岁的肖继兰老太太曾是渔民,解放前家里以捕鱼为生,据她介绍这条河流既叫荆山河又叫不老河,岁月已然仍留下了河名变化的历史记忆。

其次,由三段河流的总称变成四段河流的总称。乾隆年间,为了接济运河,从不老河分出一条人工开挖的河流,这段河流也叫不老河。《邳志补》:“河一名茸山河,又名靳家河,自茸山坝分荆山河北出,《续行水金鉴》云:‘乾隆二十二年侍郎梦龄挑濬,四十二年在河头筑坝遏水出潘家河,即茸山坝也。’”茸山河因茸山得名,靳家河因靳湖村得名。茸山坝位于邳州市宿羊山镇茸坝村,据78岁的村民马士连介绍,这个距今240余年的古老坝子位于河西岸拐角处,解放后曾拆除一部分修建了村西的茸坝桥。沿岸村庄的百姓还把它叫一线河,枯水季节,水位低,河流呈一线状。

再次,1958年裁湾取直的京杭运河苏北段也叫不老河。这条河流实为一条新开挖的人工运河,《江苏省志·水利志》:“新河道由蔺家坝沿蔺山南行至班庄接老不牢河,到清山头改道跨过津浦铁路,至荆山桥下再接老不牢河”,文中把新开挖的京杭运河称作不牢河,把老河道改称老不牢河。这两条河流虽然都叫不牢河差异却非常大,长度和宽度不一样,出河口也不在一个位置,《江苏省志·水利志》记载不牢河全长71.2公里,这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的长度,198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国和国地名词典》记载不牢河长度97公里,这是包括茅村河、荆山河、不牢河、茸山河四段河流在内的不老河的长度,它不包括京杭运河苏北段。

▲清代《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彩色图》

不老河的名字至少十八个

明清时期,这条河流横穿铜山县、滕县、峄县和邳县,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简介如下:

1、邳县称黄墩河、彭家河、潘家河。民国《邳州志》:“彭家河即黄墩河,自微山湖分流径荆山口至汴塘入州境,分为成子河,又东过沙沟湖,又东流径新河口入运”,清代舆图《黄运湖河总图》绘有彭家河、潘家河,结合清代《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彩色图》,可以看到不老河下游河道摇摆不定,前图显示借彭家河、潘家河入运,后图显示只通过彭家河入运。清末至今又改由潘家河入运。下游河道忽南忽北游荡不定,于是产生了不牢河地名。

2、峄县称彭河、引线河。汴塘曾属峄县管辖,因此峄县方志有这条河流的记载。清光绪《峄县志》:“彭河亦微湖支流也(俗名引线河,去城九十里),自荆山桥西流,过汴塘又东流,一小河自西南来注之,又东流入邳州境。”一小河指的是屯头河,它的上游是屯头湖,今称潘安湖。引线河是引河与水线河的合称,水线河位于九里山北,今称丁万河。汴塘附近的百姓还把这条河流叫运粮河,它曾是苏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动脉,清代官员张吉梁《荆山桥放舟》:“解缆长桥下,来乘万里风。船头波影白,蓬背日光红。水势日趋下,乡音渐不同。群山如拱揖,迎我入淮东。”

 3、滕县称泉河,清道光《滕志》:“东南二百二十里曰泉河,其源出茱萸山西寿圣泉,西流入徐州镜韩家山入于泗。”茱萸山及其附近曾是滕县的飞地,村庄以寿圣泉命名叫泉河村,河流也以泉命名叫泉河,河流向西流淌进入徐州和明末设立“微山湖水柜”来接济漕运有关。这条河流位于茱萸山南侧,百姓还叫它南河,贾汪诗人鹿蔚之(18781963)写下《布临南河即景偶书》:“徐步优游河岸隈,顾瞻景物久徘徊。翩翩鸥鸟惊人起,泛泛渔舟各自开。渡口问津行客至,波心荡桨罟师来。滔滔昼夜常如此,归舟东海去不回。”诗人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鸥鸟惊飞、行客问津、撒网捕鱼、天际归舟的安逸美景,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不老河风光。

4、铜山县称引河、徐州河,清光绪《铜山县乡土志》:“引河亦曰徐州河,自新渡口上承微山湖水,东南流至荆山桥,折而东行过汴塘入邳州界,合于运河闸”,徐州河的叫法的确不同凡响,1945年编篡的《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仍记载为徐州河,名字气度非凡却一直没有流行开来。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老河仍然保留了几个渡口,来往行人及车辆照样需要摆渡过河,汴塘的茶棚渡口每半小时一班渡船,船老大是32岁的吴德超,对于年轻人来说,为了方便群众来往,收入不高却能一路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

5、徐州俗称大沙河,其实是泗水故道,只不过和不老河有一段合流。京杭运河苏北段利用了泗水故道,从荆山过秦梁洪至蔺家坝。“九曲黄河十八弯,一碗河水半碗沙”,明代大运河多次被黄河决堤带来的泥沙淤塞,重挑后叫沙河。五十岁以上的许多老徐州人都熟知三角线、大沙河地名,如今大沙河仍有遗存,位于徐州机务段院内,水域面积将近15亩。

不老河还叫荆山河、荆山桥河、荆山口河等,加上以上介绍的,名字加起来至少十八个,是徐州境内名字最多的一条河流,在江苏省境内,别称之多仅次于长江。

▲清中期《黄河发源归海全图》

不老河的镇水石犀

古有厌胜法,以物来辟邪,汉代未央宫是一个镇物,颜师古说:“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李冰用石犀压水精,杜甫《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千百年来,由于黄河在徐州恣意泛滥,面对这头水精,古人也采取了厌(yā)胜法,以为土能克水,徐州有黄楼;以为蛟龙畏铁,徐州有铁牛;以为狗能守护,徐州有石狗。无论是黄楼还是铁牛还是石狗,都和水患有关,都是徐州百姓抗洪救灾、祈求安居乐业的表现。清代官员鄂恒过徐州写下:“作镇何人铸铁牛,波涛声里出徐州。万重翠嶂横堤起,千里黄河抱郡流。”

除了以上三种镇水辟邪物,贾汪建平中学的韩震老师目前在不老河畔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镇物——镇水石犀,长1.1米,宽0.5米,高0.5米,有连体长方形底座,头部在文革期间被一铁匠砸掉。这是徐州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原滋原味的古代镇河牛,由于没有铭文,很难判断它雕琢于何时。

不老河畔的故事

贾汪区紫庄镇吴姚村位于不老河边,清末出了一个秀才叫鹿庆达(18551919),他的诗歌撷取了生活的精彩片断,再现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戏题醉汉》:“书馆槽坊近,常常见醉翁。每邀人两位,共饮酒三盅。入肆精神壮,流涎气色忽。沽来清浊好,筛去碗壶同。笑我鲸能吸,嫌君兕不同。”鲸吸牛饮比喻狂饮酒水;兕()酒称觥,觥(gōng)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精神头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一个低头猛喝,一个抬头猛灌,把醉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结束语

不老河历来是文人墨客争相赞美的对象,乾隆年间进士宋作梅《彭城图咏·荆山河》:“巨鳌冠三山,具灵劈二华。兹河类神工,天半长虹架,激流驶征帆,一碧银河泄。”不老河像一条纽带把微山湖和骆马湖连贯,“东接睢邳耕桑野,西连丰沛王霸乡”这是乾隆皇帝赞美荆山桥的,用来赞美桥下的不老河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