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辉的中国矿业大学(四)

 新用户82177594 2020-06-17

依着大山蜿蜒而行的古道,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文化遗迹,从云龙山的十王殿、汉沟的烽火台、台上的园通阁、寺后的东岳庙、桃山的普照寺、闵贤的闵子祠到夹沟的徐王坟,无不印证了这条古道历史悠久,并且历代过往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诗文,特别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和民族英雄文天祥,诗文中散发的报国情和英雄志一直是炎黄儿女的精神源泉,对一代一代的后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



韩 愈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春,韩愈来到徐州作幕僚,家却安在濉水边的符离,经常行走于徐州城南古道,来往于徐州和符离之间。当时濉水连着隋唐大运河,符离成了连接徐州至京城长安的中转站。另外,白居易在徐州也待了好长时间,他的父亲白季庚担当彭城令,也把家安在徐州的符离。这是韩愈和白居易多次行走城南古道的原因。

韩愈家在符离是张建封亲手安排的。大诗人张籍来徐州拜见,韩愈写下《此日足可惜赠张籍》:“东南出陈许,陂泽何茫茫。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仆射南阳公,宅我雎水阳。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张建封是河南南阳人,故称南阳公。

韩愈在徐州写下多首忧国忧民的诗文,甚至劝告他的亲戚也要为国家多做贡献。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张仆射即张建封,首任徐泗节度使,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燕子楼关盼盼的老公公。“汴泗交流”位于徐州古城东北角,今鼓楼区坝子街桥附近。张建封喜爱打马球,沉浸于玩乐之中,长此以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此,韩愈写了这首规劝诗。

韩愈的思想在张建封《酬韩校书愈打毬歌》中可见一番,“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韩愈惊讶张建封迷恋马球,劝他防患于未然,多做军事准备,万一有匪乱,可以从容应对。

韩愈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马球运动不利于军事建设,一是对战马驯养不利,二是对士兵的锐气养成不利,一旦发生战乱,将会耽误战机,那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韩愈《上张仆射论击球书》

“愈再拜:以击球事谏执事者多矣,谏者不休,执事不止,此非为其乐不可舍、其谏不足听故哉?谏不足听者,辞不足感心也;乐不可舍者,患不能切身也。今之言球之害者必曰:有危堕之忧,有激射之虞,小者伤面目,大者残形躯。执事闻之,若不闻者,其意必曰:进若习熟,则无危堕之忧;避能便捷,则免激射之虞;小何伤于面目,大何累于形躯者哉!愈今所言皆不在此,其指要非以他事外物牵引相比也,特以击球之间之事明之耳。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于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乘之有道,步骤折中,少必无疾,老必后衰。及以之驰球于场,荡摇其心腑,振挠其骨筋,气不及出入,走不及回旋;远者三四年,近者一二年,无全马矣。然则球之害于人也决矣!凡五脏之系络甚微,立坐必悬垂于胸臆之间,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春秋传》曰: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虽岂弟君子,神明所扶持,然广虑之,深思之,亦养寿命之一端也。愈恐惧再拜。”

张建封花天酒地,经常酗酒,韩愈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角度进行规劝。

《赠张徐州莫辞酒》

莫辞酒,

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

半作军人旗上红。

莫辞酒,

谁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响,

战士岂得来还家。

韩愈有亲戚在徐州,和亲戚闲聊都谈到报效国家这个话题,除了劝勉亲戚为国尽力,还谈到自己以身许国思想的由来,这种思想在韩愈年少的时候已经养成,甚至不惜离开家乡到处漂泊,来寻找报效国家的途经。

这首写于徐州的诗作,虽然不被大家熟悉,却是韩愈诗文中以小见大的典范,它具有强烈的思想冲击力,是抒发对祖国热爱之情的佳作。

《赠徐州族侄》

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

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

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一名虽云就,片禄不足充。

今者复何事,卑栖寄徐戎。

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

朝眠未能起,远怀方郁悰。

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

既往怅何及,将来喜还通,

期我语非佞,当为佐时雍。

【注释】

族侄:同曾祖兄弟之子。

云阙:犹天阙。指朝廷。

逐秋蓬:指到处飘泊。蓬蒿至秋而根枯断,随风而飞。

岁时:犹岁月。

迁次:迁移。

一名:指取得进士功名。

徐戎:指徐州节度使。贞元十五年汴州兵乱后,韩愈往投徐州节度使张建封。

濩落:落魄失意。

郁悰:心情郁闷。

天工:天的职能,行事。

:通达,顺利。

时雍:时世太平。


韩愈在徐州还写下《归彭城》《鸣雁》《雉带箭》《幽怀》等诗作,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离开徐州,前后在徐州工作两年多。

矿大玉堂园


文天祥



“壮士千年志,征夫万历程”, 1279年4月,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军押往大都(北京),在这茫茫万里的征途中,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介囚徒,而是以壮士自比,宁愿舍生取义也不屈服投降。文天祥经过这条城南古道是九月初七,九月九日离开徐州,共留下五首诗作。如果细分不止五首,如《徐州道中》是两首合一。

大家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事迹都比较熟知,写于徐州的诗作如下:

四季鲜花的矿大

在此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徐州道中》:

彭城古官道,日中十马驰。

咫尺不见人,扑面黄尘飞。

从文天祥诗作先后次序能够看出此文写于没有进城之前,这首诗有可能写于中国矿业大学院内的古道上,笔者只是说有可能,目的是把话题再切入到城南唐宋古官道上,这条古道到底有多长?当你知道它的答案,那么它不会像浮云一样虚幻,会拉近你和历史的距离。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宿州从徐州分出,《旧唐书》:“宿州上,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仍割徐州之蕲、泗州之虹。”此后,特别是宋明时期,徐州和宿州在官路上的界限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北宋地理名著《元丰九域志》:“徐州,南至本州界五十里,自界首至宿州九十五里”,明代依然如此,具体位置在宿州市埇桥区桃山,徐州至桃山即城南古道仅有50里路。徐州矿业大学位于古城南10里路,云龙湖风景区苏公塔南侧原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古桥叫八里桥,1992年修建湖东路的时候埋入地下。

苏轼好友贺铸也记载了这条古道,恰好是符离到徐州这一段。

《晚泊会亭》

后日符离复舍舟,马蹄尘土入徐州。

只应明月曾相识,伴我时登燕子楼。

他是从水路到达符离,然后骑马到徐州。这条唐宋古道是当时徐州南下宿州的唯一古官道,苏轼《上皇帝书》:“其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古人首先水路坐船,其次陆路车马,古代水运发达。

这条唐宋古道在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改道,迁移至铜山区二堡、三堡、四堡一线。

环境优美的矿大


这条古道上的故事太多,苏轼心目中的尔家川位于这条路边,“一色杏花三十里”也指的是城南,“佳处未易识,当有来着知”说的是城南某处的美景,在此不再一一详解。总之城南环境优美,古代如此,今日亦然。

作为矿大的学子当有一份骄傲和自豪,当你们漫步于矿业大学的院内,一不小心就和韩愈和文天祥的足迹重叠了。







谢谢收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