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与欢喜

 璇琮坑 2020-06-17
【注:研究结果,不探讨过程,就是耍流氓。过程,尤其是细节,不足为外人提。你也不要问。因为,没有人会真的和盘托出,这不符合人性。不要问,自己去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力,也要体现在家长自身。你家神兽,你都搞不定,你能搞定谁?】

  求知,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不要把那些学习非常好的孩子,都想象成小镇做题家模式。恰恰相反,很多学习好的孩子,活的更加快乐,更有想象力、创造力。
  内心不喜欢,是不可能永远通过外力强迫前进的。喜欢,也不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成绩。不喜欢,就更加难坚持。有一点非常的关键,那就是人很难说清楚自己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喜好变迁。因此,有一种喜欢,是你不知道自己喜欢。
  喜好变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男人在不同年龄段,对不同类型女性的喜好。从小到大,始终如一的喜欢一种类型,难。读书也一样。有人说,从第一眼,就喜欢上数学了,因此,有了高斯。你信么?你信,你就是大白痴
  持之以恒的前进,一定是因为内心欢喜的。所以,小孩读书状态对不对,就看孩子是不是保持欢喜。他、她们不开心,你为何要逼着他、她们去奋力挣扎呢?短期的不喜欢,是非常正常的。长期的不喜欢,感受不到学习的欢喜,你就趁早该干啥干啥,承认自己是个大花脸,别张罗孩子学习的事,就是最政治正确。
  西方舶来的众多教育心理学,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结果要政治正确
  这些书,写的那叫个恶心。关键在于缺乏过程的波峰波谷应对策略,只是机械的把结果写出来,这能解决广大贫下中农的吃饭问题么?那些,被孩子教育问题折磨的要死要活的家长,看完这类书,最大的心灵慰藉在于,终于可以安心的佛了。那些歪打正着的孩子学习好的家长,也会抓到理论依据。这些,都掩盖了客观与事实。客观与事实,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遇到不喜欢、不配合、不想学、彻底厌学了,该怎么改造成内心欢喜。记住,不能写,也不能问,永远是个迷
  人的心理,是一个谜题
  不同人,外显的造型,还完全不同。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喜好出现改变,该如何应对,这才是教育该精确打击的问题核心。一定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呀,要有爱呀,要这个那个的,都是夸夸其谈,是缺乏实际操作意义的。具体问题,就是你家孩子写字难看,他还不喜欢写,你怎么让他写的好看。具体问题,就是你家孩子不喜欢奥数,觉得太难,就不喜欢算题,你怎么办。具体问题,向来都是冷酷无情的,根本不会关心你的理论是哪个流派滴。因此,鸡娃,是一项有极高难度的实践工作。任何一个能把自己家孩子鸡出来的家长,都是有水平滴。
  求知,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没有达到这种状态的孩子,在帝都、魔都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想要位于头部,是绝对没戏的。你一定会看到那种各项科目都出类拔萃,还活的非常开心的小孩。你没看到,只不过是因为你的视野范围内未曾触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