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并发症」您知道低血糖背后的原因么? 张奇美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健康医学科普 2020-06-18

作者:张奇美

您知道低血糖背后的原因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可怕,尤其是糖友们,一些糖友们只知道一味地降血糖,殊不知血糖降得太低有很大的危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有关低血糖的一些知识。 

低血糖的概念

低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指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正常人血糖≤2.8mmol/L,糖尿病人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

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低血糖背后的原因

1、早期糖尿病   

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身体的胰岛β细胞功能失调,

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高峰明显滞后于餐后血糖高峰,

所以导致在餐后4-5小时常常出现低血糖。

2、特发性低血糖   

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

主要因自主神经功效失调,迷走神经高兴过度。

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一般在餐后2-3小时发生。

3、胰岛素过多    

胰岛素瘤、胰岛细胞癌、胰岛细胞增生、异位胰岛素分泌瘤、降糖药物。

临床上内生或外用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      

4、反跳性低血糖    

这是一种忽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所引起的低血糖。

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

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降落,从而出现低血糖。 

5、酒精性低血糖    

空腹大量的饮酒后,因为酒精在肝内氧化,造成乳酸改变为丙酮酸的反映受到克制,糖异生作用削弱。

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产生低血糖。

6、运动性低血糖   

持续的激烈运动或活动以后,因为能量耗费大,葡萄糖氧化分解敏捷而量大,

此时若未能及时弥补糖类食品,则可引起低血糖。 

7、饥饿性低血糖  

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储备有限,约为70-100克,10多小时即被耗尽,

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求”时即会导致低血糖。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力。

8、注射部位脂肪增生  

通过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友要注意了!

长期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出现硬结,会延缓皮下组织对肤岛素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先高后低。

9、糖尿病性胃轻瘫  

胃肠道动力减低、蠕动下降,俗称胃轻瘫,这属于糖尿病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糖友中大约有1/3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轻瘫。

合并胃轻瘫的糖友由于胃排空延迟,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中而无法进入肠道,食物吸收的时间不确定(往往是延后),

使降糖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不匹配,因而容易导致餐后低血糖或者高血糖。

10、肝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一方面会导致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胰岛素或降糖药在血液中蓄积;

另一方面会使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受损,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

肝功能不全的糖友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很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现象。

11、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机体代谢减慢,降糖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便会延长,使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肾上腺或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升糖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12、妊娠与分娩    

有些“糖妈妈”在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比较明显,进食不足加之呕吐,容易出现低血糖。

此外,分娩后,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产妇的血糖也随之降低,如果胰岛素不及时减量,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13、非降糖药物所致的低血糖    

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无须赘述,需要警惕某些非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如加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还有他巴唑等含有-SH基的抗甲亢药物。这些药物可引起内源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特别提醒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抵消一生良好控糖带来的健康获益。

因为低血糖是个急性子,如果不及时“修理” 它,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摧残”你。

它的危害性要以分钟来计算,因此不可小瞧了低血糖。

低血糖危害大,糖友们降糖需谨慎,一定要遵医嘱用药,最后别忘了定时监测血糖哦!

温馨提示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张奇美 

配图: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