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Davil_Wong 2020-06-18

如果把一片新会陈皮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外皮有颜色的那一面,就是“面子”,里面没有颜色的内囊,就是“里子”。

陈皮造旧一般是“面子功夫”,用烘干泡染色等工艺人造老年陈皮的“面子”,但里子的内囊,却无法造旧,但凡稍有经验的陈皮行家,都会以内囊的“里子”来判断这个陈皮是否真的“新会货”。

陈皮的内囊,我们也叫“橘白”。我国的陈皮原料主要是柑橘,其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摘的柑皮,“橘白”也是不同的,无论厚度、观感、味道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从陈皮的“内囊”角度去看陈皮。

以新会陈皮为例,根据每年采摘的时候不同而分为青皮、二红、大红等,在新皮时,新会柑皮的内囊可以根据明显颜色差异分为两种皮:青皮和大红皮,其中青皮的内容和大红皮的内囊也有明显的差异。

青皮比较薄,内囊小而紧密,因为尚在成长期其皮还没有成熟,所以质感偏硬,薄,内囊的纤维松不明显,无明显的痕迹,油胞油室分布十分明显。

如下图。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新会陈皮的青皮

而到了12月采摘的大红皮,其内囊就是十分厚实,呈现雪白色,因为成熟的柑皮富含糖分和纤维,水分湿度大,海绵浮松状明显,油胞油室张开,显得十分明显而稠密。

如下图。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新会陈皮的大红皮

真正的新会陈皮内囊是“立体”和“自然脱落”状态

一般来说,大红时期的柑皮会比较厚身,而陈化到一定年份时(一般是三年以上),其内囊就会自然脱落,立体感也十分明显,如果你选择的大红皮,商家说起有3年以上,而且看起来内囊厚实,没有脱落感,摸上去甚至是紧致感的,则有可能不是新会陈皮;若是青皮或者老树的薄皮,到了一定年份,内囊也会有自然的脱落现象,跟石灰墙脱落一样的即视感。

看到这里,咱们再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下图的这个是新会陈皮吗?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不是!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陈皮的内囊“紧致”,看上去就是纸糊一样的平滑感,更没有任何明显油胞油室状,细看更像是湿透后变干的“纸糊”状。

那么下图的这个是新会陈皮吗?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疑似新会陈皮的大红皮

呵呵,也不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确实是大红柑皮,但新会柑是茶枝柑,其大红皮比其他果皮会更加厚实,而这个图中的柑皮的皮身显得非常薄,内囊纤维也不明显。一般来说,如此薄身的柑皮,加上油胞油室分布密度较低,可以判断为“四川柑皮”,也就是行业内说的“川陈皮”。

最后再看一张图片,是新会老陈皮吗?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疑似“十年的新会陈皮造假皮

让您失望了,这也不是!

从内囊可以看出,其紧致无立体感,内囊颜色深浅变化过渡不均匀,再结合黝黑的外皮,可以猜测到应该是浸泡普洱茶水再烘干的人造工艺陈皮!

一起来看看真的“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因为其道地因素,有其特有的香味,这和新会地区的水土有关(银洲湖、谭江、西江等咸淡水交汇处形成的冲积平原,,土质条件特殊),新会陈皮会随着储存的年份增加而香味越浓。

一般来说,三年的陈化期后,新会陈皮的香味会有由“果香”转为“药陈香”。所以,你在选购我新年陈皮的时候,商家跟你推介说这是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新会陈皮时,你可以细闻香味——如果是陈香中带有果香的,基本可以断定是真货;相反,如果只有浓浓的“陈年味”,或者只有“柑果皮香”,那肯定是不到年份或者人造年份皮。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油室对比:青皮油室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油室对比:二红皮油室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油室对比:大红皮油室

说到人造假皮,即使你买回去也不会陈得起来。因为一般发黑发亮的人造皮,在制作的过程中泡水、烘干的过程破坏了陈皮的油胞,没有了皮囊中的挥发油,即失去了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新会陈皮的含量为1.9%—3.5%)以及多种柠檬烯、柠檬醛、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脂类和醇类物质后,陈皮的陈化就没法进行,所以购买了人造皮,就别再奢望其可以再通过存放变成“真陈皮”了!

用“五官”去感受新会陈皮的特质

  • 用指甲刮一刮

新会陈皮是茶枝柑的大叶种油身油品系,其果实的油性明显,只要我们用指甲轻轻刮一刮陈皮的表皮,刮过的地方对着光亮的灯光或者太阳,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有油光,在用鼻子闻闻,可以闻到明显的果香味道。而以杂皮假冒的“新会陈皮”,就不具有此“刮皮即可闻香”的特点。

  • 用嘴巴尝一尝

真品新会陈皮生皮入口即有回甘,仔细品爵会有甜带涩的味道,这是其中的挥发油的味道,而冒充新会陈皮的杂皮,通常入口会有明显的酸苦口感,俗称“辣嘴”的味道,仔细嚼烂还有麻痹的口感,没有回甘,余味是浓重的苦涩味道。

真的新会陈皮煮水,只需要“一瓣”放进1升水的壶中沸腾20分钟,其汤色琥珀,其味道不苦,甘甜耐泡,其沸腾期间的甘香味可持续挥发,可以连续煮上几次还有香味;而杂皮煮水两三壶后即无味,汤色只有柑果香味,而没有回甘,后劲余味苦涩。

  • 煮水之后摸一摸

若以年份来说,5年以内陈皮煮水,其汤色青黄,略有果香味,嘴巴敏感之人可以吃到果的涩味;如果是8年以上的老皮,其汤色黄棕;如果是10年以上的皮,茶色深棕,但清亮通透醇香,入口没异味,只觉有特殊的醇香味;如果是15年以上的陈皮,就有明显的“樟香药味”,而这个年份的真皮,可以连续可煲多壶水仍然甘味不退!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真的新会陈皮泡水之后

而其他产地的陈皮,即使是同样年份,同样的煮水泡茶,其汤色香味都不能跟新会陈皮相比,甚至带有明显明显的辛苦味,而且不耐泡耐煮。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假陈皮”在煮水之后内囊开始变色

如上图的陈皮,就是笔者在某个新会品牌陈皮网店购买的所谓“十五年陈”。而现在市面上很多新会陈皮都是以都染色泡水烘干的工艺造假。其实判断是否染色皮,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把陈皮浸泡于热水中,其内囊明显呈现深色的,就是染色的,真正的新会陈皮,期内容是不会有“掉色”的感觉!

  • “果蒂”看一看

传统的新会陈皮都是人手采摘,因为每个采摘时期都不一样,因此每一个摘皮都有“蒂”,而落地皮,则没有蒂。落地皮,就是“落地果”制作而成的皮。大多数落地皮都有一个“菊花”一样的圆形嘴;而手摘柑大多是剪刀剪掉的果蒂,切口非常明显。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三角”的中心是用剪刀剪断的果蒂

“落地皮”究竟好不好呢?落地皮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发育完成就自然落地的,因为每棵柑树的营养供应不同,每个柑树枝的承受力也不同,因此柑果也有优胜劣汰的过程,最后柑树会自然淘汰掉一些比较“弱”的柑果,让它们提前落地。

另外一种就是台风打掉的柑果。新会地处台风季风地带,每年夏季都是台风高发的地区,一些果被风刮掉,这些落地的果实也是“落地果”。但这些果实落地了,但是本身的问题并不大,作为新会柑的药效还是一样的。

需要正确看待“新会陈皮”价格和价值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对养生也越发重视,名贵珍稀中药材也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在北方,以长白山野山参为代表的珍稀中药材,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拍出千万元天价。而在南方,作为“广东三宝”之首的陈皮近年来也出现了大受热捧之势,有50年历史的陈皮,在2015年都曾被拍卖出了12.5万元/100克的高价!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10年(即2010年制)陈皮,2010年之前是按吨来计算,而2010年之后都是按斤来算。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市面上2013年的陈皮价格已经高达800元/斤,是前三年价格的3倍。而年份在的二十年以上的新会陈皮,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公开的报价,交易也不容易。

总之,陈皮是储存年份越久,价格越高,而市面上的低价陈皮,多数为利益驱使之下的外地仿冒仿造品或者广西柑等杂皮的“人造皮”。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笔者收藏的少量梅江陈皮

因为越少越稀缺,很多物品的收藏价值就越高,追逐的资金也就越为之狂热。

以目前广为人知的陈皮核心产区“梅江”为例,笔者在文章新会陈皮“核心产区”被征地:“一线产区”在消逝,陈皮要涨价?已经讲述过,梅江产区已经划为“主城区”,大面积的征地已经让原先著名的“塞口围”变成高楼大厦林立的市中心。在过去的原来2000多亩梅江柑种植基地如今不到两百亩!

新会陈皮鉴别经验:如何从新会陈皮“内囊”,发现真假皮的秘密?

新会梅江,随处可见的高楼已经包围了柑田

目前,一斤正宗的梅江陈皮,十年以上的报价5000元、十五年的要35000元、二十年的高代20万元!当然,对于一片即将消失的产地来说,“梅江皮”的历史意义已经大于其陈皮本身的价值了,其收藏价值应该不必大家多言。如果以后大家在各种茶博会展会上看到的“梅江皮”的身影,可谓要认真思考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