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总结丨论治痰三法

 逸农农 2020-06-18

作者丨卢秉久

王(文彦)老善治痰证,无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痰喘,均有专长,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痰三法。

一、贮肺之痰须速除
经云:肺为贮痰之器。因为肺脏具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说明肺具有调节机体水代谢的作用。如果肺的宣肃失调,则水液就会聚而为痰,存贮于肺。而痰这种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变生他证。因此贮肺必须速除。常用治法有三。

1.宣肺化痰
适应证为因外感或久病复感外邪而咳嗽、咯痰、痰色白而泡沫,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滑。常用药:桑叶、菊花、前胡、杏仁、橘红、紫苏、枇杷叶、甘草。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主宣发。若外邪犯肺,则肺气郁闭,肺之宣散布津功能失职,就会使津液聚而为痰。故凡因外感而致之痰证,治宜宣肺化痰。另外,由于辛味入肺经,加之外邪中以风寒为多见,故常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驱外邪。

2.清化热痰
适应证为久病积痰化热而见咯痰黄稠、咳嗽、胸闷气短、面赤、咽干、舌红苔黄、脉数者。常用药:瓜蒌、竹茹、桔梗、海浮石、知母、黄芩、黄连、栀子。王老认为咯痰黄稠、胸闷而无表证者,说明其病属痰热恋肺,可直投苦寒清热化痰之品以除热痰。即“热者寒之”之意。

3.温化痰饮
适应证为咯痰清稀,量多色白,形寒肢冷,经久不愈,伴见咳喘气短,不能平卧,舌淡苔白腻,脉沉滑。常用药:桂枝、茯苓、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葶苈子。
《温病条辨》云:“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即言正常情况下,通过肺的气化功能,宣发布散,通调水道,则机体不会有水液存留而为患。如果肺失肃降,治节无权,津液则聚为痰饮,扶肺而致咯痰量多,气短不能平卧。饮为阴邪,得寒则凝,得温则行。《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常选用辛而温的中药以驱伏肺之痰。

二、见痰休治痰,治其生痰之源

本治法是言切忌见痰只治痰,而应根据四诊,详究细辨,查找生痰的根本原因,然后遣方用药,绝其生痰之源。
王老认为外痰生于脾,本于肾,贮于肺。即是言外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行;肾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肺失肃降,治节无权,均可导致水湿停聚而为痰。因此,在治生痰之源方面,王老提出强肺、健脾、助肾、三大治法。
1.强肺法
强肺法是指通过加强肺脏自身的功能,使外邪不可干,痰饮不能伏。适应证:每因感受触冒外邪而咯痰、喷嚏、咳嗽、气短、语声无力。舌质红,脉浮滑。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桔梗。
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只有维持肺脏自身功能的正常,才能使机体免受外邪侵袭,并将脾胃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微通过宣发肃降功能而输布周身,濡养机体,无用的水液排出体外。因此,常选党参、黄芪等药补肺固卫。
2.健脾法
健脾法是指通过药物调节,增强脾脏功能,水湿健运,痰无所生。适应证:咯痰量多,胸脘痞满,恶心纳呆,腹胀,便溏。舌苔白,脉弦滑。常用药:党参、山药、白术、茯苓、甘草。
《医方集解》云:“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瘀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因此,临床宜酌加健脾化痰之药。
3.助肾法
助肾法是指通过温助肾阳、滋助肾阴之法来增强肾脏的功能,防止水泛为痰。适应证:肾阳虚者表现为:咯痰伴腰酸,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而尺脉无力;肾阴虚表现为:咯痰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口眼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药:肾阳虚用附子、肉桂、补骨脂、鹿角胶、淫羊藿;肾阴虚用熟地、山萸肉、枸杞、龟板、鳖甲、泽泻、黄柏。
王老常谓:肾主水液而司开阖,内寄元阳元阴。若肾脏功能失常,不仅其自身开阖失司,气化不利,水注为痰,而且影响肺脾两脏,从而产生痰饮或加重痰饮。因此,强调助肾尤为重要。正如《景岳全书》言:“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

三、见痰勿忘理气,气顺则痰消

此法所言理气,含义有二:其一是指在祛痰剂中宜酌加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其二是指宜重视调理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1.祛痰剂中酌加理气之品
常用药为柴胡、香附、枳壳、川朴、橘红。
《证治准绳》曰:“不治痰先治气,气顺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各类咳痰患者无论男女,均存在气郁的表现,故于方中宜佐理气之品,如此则均能收到良效。

2.调理脏腑的气化功能
常用药为“见痰休治痰,治其生痰之源”中所述的强肺、健脾、助肾之药。
《杏轩医案续录》曰:“气可化水。”《类经》云:“元气足则运化有常,水道自利,所以气为水母即是言只有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正常,才能完成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则痰自然消之,无所生成。因此临证宜重视调理脏腑的气化功能。

作者简介:

卢秉久(1961年~),男,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曾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文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

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辽宁省中医药感染病、肝病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编《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研究》《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文彦》《王文彦肝病辨证思维经验集》等著作17部。主持“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方案优化研究(辽宁省分中心)”等国家级课题5项,“乙肝后肝硬化与HBV基因型、基因变异及体质型相关性研究 ”等省级课题10余项,“疸清颗粒的药效毒理学研究”等市级课题5项。

…………

编辑丨任   鹏

审核丨郑佳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