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小课堂】单侧髋关节MR成像小技巧

 杨迎迎y 2020-06-19
髋关节MR扫描常为双侧,为了能更好的观察盂唇及满足临床需求,单侧髋关节MR扫描在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多见。然而在常规摆位及扫描无法满足单侧髋关节MR扫描的要求。今天将和大家分享一个单侧髋关节MR成像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图像。

大家在临床总是发现--单侧髋关节定位不容易,原因在于:
  • 角度太大(当扫描角度超过45°时图像翻转,导致解剖结构左右颠倒);

  • 图像歪斜,不符合阅片习惯;

  • 解剖结构最大层面不连续。

图1.髋关节定位

摆位小技巧

常规摆位方式,患者足自然伸直,轻度外展。横断位扫描图像股骨颈与水平方向角度偏大,加大了后续斜冠状位、斜矢状位的定位难度。当扫描角度大于45°时,图像会出现翻转。

图2.常规患者体位为双足自然伸直、轻度外展

图3. 常规摆位方法获得的图像最大层面解剖结构不连续、容易颠倒;同时因体位不佳,解剖细节显示不好,无法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图4.理想单侧髋关节成像

图5.摆位变更小技巧

摆位时,我们应该注意:
  • 将患者双足用绑带扎起,使双足呈轻度内旋(使用绑带可减轻患者自主内旋的疲惫,让患者在相对舒适的体位进行检查,能减轻部分因体位不适导致的运动伪影);

  • 足踝处使用沙袋轻度加压,能更好的固定患者,减轻运动;

  • 双膝处使用绑带固定,帮助患者更好的保持内旋体位。

图6.左图为常规摆位图像,右图为调整摆位后图像

通过图6可以看出,调整摆位后,股骨颈与水平面夹角明显缩小,对于后续斜冠状位及斜矢状位的定位有很大的帮助。

小变动大改进


图7.左图为常规摆位图像,右图为调整摆位后图像

调整摆位后,图像更端正,解剖结构能最大层面显示。这样的图像能更好的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图8.左图为常规摆位图像,右图为调整摆位后图像


调整摆位后,不仅股骨颈与水平方向夹角缩小利于定位,而且因患者固定佳,扫描时因体位不适的运动伪影也明显减少。

图9.左图为常规摆位图像,右图为调整摆位后图像。右图能清晰连续显示髂股韧带。

临床应用


图10.多回波mffe-radial扫描。髂股韧带与盂唇显示佳

图11. 3D_PDWI扫描。使用3D成像,摆位要求更低,同时可以多平面重建,更适合临床使用。

视频1. 3D_PDWI成像

图12. 3D_PDWI_CS扫描。使用CS sense,扫描时间仅需2分30秒。

3D序列扫描层厚薄,可设置各项同性。对于部分无法配合体位的患者,使用3D序列扫描能减轻由于体位不佳对图像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各向同性扫描能多平面重建,满足临床诊断的不同需求。然而3D序列扫描时间长,无法满足科室患者流转的需要。飞利浦新推出的压缩感知技术(Compressed Sense,CS sense)能很好的缩短3D序列的扫描时间,让3D扫描不再缓慢。


特别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壮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