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略谈(18)

 资料全录 2020-06-20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略谈(18)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建立。


民国元年(1912年) ,地方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实行省、府(州)、县(州、厅)三级管理体制。


民国二年(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发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重新确认道一级行政区划。同年2月废除府和州,将地方政区确定为省、道、县三级。全国共分22个省(直隶、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对蒙古和西藏地方基本沿用清代旧制。蒙古地区漠南采用盟、旗制,漠北采用部(盟)、旗制,西藏采用宗、豁制。


 



民国三年(1914年)1月30日,北京政府内务部鉴于全国有94县县名相同,决定根据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区域范围、涉外影响等诸多因素,故对重名政区重新命名,公布了《内务部改定各县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据统计,当时全国各地二县同名有74个,三县同名者有12个,四县同名者有4个,五县同名者有3个,六县同名者有1个。


 



1914年6月13日,北京政府公布了《各省所属道区域表》分一省为数道。全国计有道92个,1920年增至96个。当时省长有变更道权.如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22日,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下令改济南、济宁、东临、胶东等四道为11道:济南道、东昌道、泰安道、武定道、德临道、淄青道、莱胶道、东海道、琅琊道、兖济道、曹濮道。



1914年全国有1740县,加上旗等县级机构209个,计1949个三级行政区,到1920年,全国共有县1885个,另有设治局、旗223个,计2108个三级行政区。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全国废止“道” 制,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体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1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改为河北省。1928年9月5日将热河、察哈尔、川边4个特别行政区、宁夏护军使及宁夏道所辖区域分别改设为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西康5省。同年9月5日,将青海地方和甘肃省西宁道所辖区域改设青海省。1929年1月30日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全国省级机构达到28个,另有外蒙古、西藏两个地方。


国民党政府时期又增设市一级政区,并规定普通市与县平行,隶属于省政府;特别市与省平行,直隶于中央政府行政院。市制的确立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1930年5月颁布《市组织法》,规定特别市改称院辖市(如南京市、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青岛市等),普通市改称省辖市(如杭州市、南昌市、福州市等)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创设“专区”,其全称是“××行政督察区”。专区大致相当明清时期的道。专区不属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构。1938年在国统区15个省内设有142个专区,到1947年达到209个。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东三省改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合江、松江、黑龙江、嫩江、兴安9省,即把原来的东三省每一个省分成三个省(安东省、辽北省原为辽宁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兴安省原为黑龙江省的一部分)同时台湾省回归祖国,全国省级单位增至35个(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西康、青海、辽北、安东、合江、松江、嫩江、兴安、台湾),另有外蒙古、西藏两个地方。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撤兴安省.6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12个与省平级的院辖市,分别是:南京、上海、汉口、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天津、广州、重庆。全国一级行政区划达到48个。县级区划,截止到1947年6月5日,国民政府公布除西藏地方外,全国共有2016个县,57个普通市,40个设治局,1个管理局,132个旗盟,共计2246个县级区划。


1949年1月1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号”令,组建辽西省。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5号”,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安东省北部划归吉林省,南部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撤销辽北省建制。


1949年4月20日,撤销安徽省,并将今安徽地区划分为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1949年6月,撤销江苏省,并将今江苏地区划分为撤销江苏省,并将今江苏地区划分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949年7月25日至27日,华北人民政府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在原民国河南省的基础上设立平原省。
 
 
     中华民国历时38年,由于一直处于外患内乱频仍,政局动荡不安之中,因此其行政区划十分复杂多变。从民国初年的省--道--府、州--县虚四级,到废府、州后省--道--县实三级,再到1928年废“道”制后的实二级,1936年开始又实行省--行政督察区--县虚三级,抗战时期省--(省)主席行署区(稍后的几个大区公署)--行政督察区(专员区)--县虚四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同一时空出现两种(国民党和共产党,共产党和日伪) 或三种(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行政管理体制的并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的特点,是从战争体制向和平体制的转变,从频繁变动向相对稳定的转变,从省--专(地)--县体制向省--市--县体制的转变。


建国初期的行政建置,仍然较多地保留了不少战争环境下的区划特征。例如行政层级多(由省到县为四级,其中第二级大行政区是战时条件的直接产物)。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专区(后改称地区)制度就是由行政督察区移植而来的。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地县改市、以市带县”的体制。



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全国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律改称“××区专员公署”。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合并,恢复安徽省建制。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11月15日,撤销察哈尔省,平原省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为江苏省。



1954年6月,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8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


1955年7月30日,撤销热河省,9月,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地区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地区并入西藏。
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与此同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以少数民族聚居的省改为自治区。至今有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建立);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建立)
    


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