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都错了!

 四地闲夫 2020-06-20

以往,一提到知识,我们想到的都是书上陈述概念、定义;说明事实、解释现象等陈述性的知识内容。当个人的大脑中储存了过多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其他类型知识的时候,就会出现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但仍不会解题;孔乙已知识多多,仅面香豆的“苗”字就知道有四种写法,却挣不来钱,连喝酒都要赊账。当代认知学习理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家对知识概念的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就是指陈述性知识),发现了有某种能力的人的大脑中还储存着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当人们对知识的分类有了新的理解以后,对能力的理解也实质性地飞跃了一大步。看完这片文章之后,我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课中所讲到的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

一、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atve Knowledge) 是关于某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什么样的事实知识。这些知识能被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陈述,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等都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定义陈述了某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公式陈述了某些变量之间的互变关系;等等。陈述性知识也包括历史知识、自然知识、语言知识、社会知识、生产知识、法律知识、交通知识、政治知识、道德知识、礼貌知识等。

二、程序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程序性知识(rocedural Knowledge)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即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某一条件,那么该怎么办的知识。我们能够做好每一件事的能 力,都是因为在大脑中运行了一套这样的程序性知识。

我们以做饭为例,看一下程序性知识是怎样运行的。怎么做可以将生米煮成熟饭即是做饭的程序性知识。如果我们想做一锅米饭,那么先准备好米和锅;如果准备好了米和锅,那么把米放到锅里;如果把米放到了锅里,那么用水将米冲洗2~3遍;如果用水将米冲洗了2~3遍,那么将锅盖好锅盖打开电源。这里的每一个“如果.... ”都是一种条件(Condition), 只要一到某条件下, 大脑就自动地激活一种对条件做出行为反应的活动(Action)。当每一个反应活动出现时,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条件,于是就又引起下一组活动反应的运行。

三、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专门用来调控、指导、解决个体大脑内部的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过程的怎么办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指导我们大脑内部思维、记忆、意志、情感等怎么办,因此也称之为“元认知策略”。

由于元认知策略是国外认知心理学家最先提出来的,而认知心理学只研究认知过程而不研究情感和意志过程,因此在他们最早提出元认知概念并进行定义时,只把元认知定义为对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调控的认知。

在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操作过程中,是以人的心理为干预对象的,在人的心理世界中除了认知以外,情感与意志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组把元认知策略办事的对象由单纯地对认知进行认知和调控,改为对思维、记忆、意志和情绪情感的认知和调控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