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不愿意种地原因分析

 二月春风TSg 2020-06-20

农村土地撂荒,农民为什么不愿种地?

一、农业单产收益低,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1、据调查资料显示,

小麦500公斤/亩,单价2.32元/公斤;

玉米500公斤/亩,单价2.76元/公斤;

种地成本(不计劳工费)种地成本650元/亩;

2、种一亩地的年收益:

500×2.32—650+500×2.76—650

=510+730

=1,240(元/亩)

一个人一年靠一亩地这1240元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是很困难的。

如,我的老家处于浅山丘陵区,没有水利条件,并且地块碎小,最大的地块仅9亩,这样的自然条件,种粮基本靠老天爷啦,农业的收入就更低。

家乡一角(实景)

在农村从种到收,夏、秋两季用工不足30个工作日,我们可以按一个月计算,一年12个月,剔除过春节1个月,还有10个月时间农民是无所事事

、没有规模效益,靠种地难以养家

我国农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很多地方还不足1.0亩。若按4口之家计,户均耕地6亩:

1、家庭年收入仅有:

1240 x6=7,440(元)

4口之家一年的生活仅靠这7,440元,是难以想象的!

2、种地年用工作日:

1x6=6(个月)

所以,一个4口人的家庭种6亩地,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并且还有4个月的休闲时间。这可能就是我们目前农村存在的6038部队(即60岁以上老人和妇女)在种地的原因。大量的青壮劳外出打工,寻找其它谋生途径了,留守农村的就是603861人员,即老人、妇女和儿童。

三、另辟蹊径,把时间花在发展非农产业上

农业单产收益低,规模效益低,这一现实,摧生了农村改革两大成果,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19.4%,提高到2019年的60%以上,每年以1000万左右的人口转向城镇脱离了农村。国家仍然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非农产业收入。

如,我们巩义市就有民营企业7000多家,涵盖个体、私营、外资、乡镇、股份合作等各个类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全市建成市镇两级产业园区15个,基本吸纳了本市劳动力就业问题。

其中,回郭镇民营科技园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铝深加工产品集中地,占地13平方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