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理记】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下)

 真友书屋 2020-06-22
对于两人之间的分歧,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中称:“然先生论格物,条阳明之说四不可。阳明亦言‘随处体认天理’为求之于外,是终不可强之使合也。”这句话所说的“四不可”,则是指湛若水所作的《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一信中,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提出了四点质疑,可见湛若水也不认可王阳明的观念,王阳明则认为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是一种外求,这也就是两人观念的本质区别。而对于王阳明的这个质疑,湛若水在《与阳明鸿胪》一信中予以了辩解:“兄意只恐人舍心求之于外,故有是说。不肖则以为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认得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故格物非在外也,格之致之之心,又非在外也。于物若以为心意之著见,恐不免有外物之病。

那湛若水怎样看待他跟王阳明的区别呢,他在《答杨少默》中予以了这样的解释:“吾与阳明之说不合者,有其故矣。盖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湛若水承认他跟王阳明的观点不同,他认为这个不同主要是如何看待“心”的问题。湛若水所谓的“心”包含了天下万物,占这个角度而言,湛认为自己的心不分内外,同时他认为王阳明所说的“心”,指的就是肚子里的那颗心,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那颗心之外,都叫外,所以,王认为湛所说的“心”是指的外,也就等于说,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之于外,因此湛若水认为,王阳明没能理解他所说的“心”。

而湛若水对王阳明所提出的“致良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点,他在《韶州明经馆讲章》中有很长的一段叙述,我节录其中一小段如下:“这章书孟子是直指人之良心真切处,欲人扩充之以成其德的说话。此一章血脉都在这‘良’字与‘达’字……昔者吾友阳明先生论学,亦只以此良知作一个题目,欲人易知易能,亦是吃紧为人的盛心。但学者超脱的固有,间亦多有不知孟子本意全在达字上,连其师之意亦昧了,即和一场容易见成的道理看去,便以常知常觉、灵灵明明为良知,不待学与虑,不消得读书学问,路上三尺童子皆能之,岂不误了!”

猛望上去,还是觉得有些突兀


湛若水首先说,“良知”的观念是孟子所发明者,而他的朋友王阳明则因此而提出了“致良知”的观念,但何为“致良知”却少有人能够真正体味得出。而后他对这个观念进行了层层剖析,讲出了其中问题所在。王文娟特别看重这个讲章,她在书中称:

“《韶州明经馆讲章》可以看作是甘泉对阳明致良知的不良回响提出的最全面的回应,其言辞恳切、发人深省,笔者认为其文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论语义利章。在孟子‘良知良能’章中,甘泉将重点落在‘良’与‘达’。关于前者,他先从正面肯定阳明接续上孟子‘良知’的意义,接着指出‘良’是在天然自有、不待丝毫人力的意义上肯定知、能出自天的赋予;而从现实个体的角度而言,必待学而知、虑而能。这固然是甘泉的一贯理路,却也不乏针对阳明的用意。而他突出‘孟子本意全在达字’则更是出于对持续扩充工夫之必要的强调。”

总之,湛若水与王阳明站在各自的角度讲解着他们对于天理与人欲的见解,而后渐渐分出了门派,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称:“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甘泉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相比较而言,王阳明的弟子更为壮大,然而在当世之时,他们之间却还能相互学习:“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对于湛、王二人的比较,王文娟在其专著的序论中总结道:“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上接宋儒,中承白沙,其中又不乏自得之处,与阳明的‘致良知’之教并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工夫进路。阳明直截,甘泉稳健,阳明浑融,甘泉廓大,两者互相补益,具有重要意义。”

带路者


湛若水墓位于广东省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的天蚕山麓。这天我在增城市的新塘镇下车,等十余分钟不见出租车,摩的则不计其数,恍如回到十几年前。问摩的是否知道陂头村,对方要价15元,这个价钱到是不贵,但我考虑到,到了陂头村可能还要寻找一番,此后还有下一程的寻访,犹豫一番,还是没有乘摩的前往陂头村。我向摩的司机请问,这附近哪里有出租车,他的回答是:5块!我理解这是将我送到出租车的费用,于是坐在了后面,果真,他把我送到了一辆出租车的旁边。
商量一番,司机同意前往陂头村并等候,车开到村口,我在此村的第一家就去打问湛若水墓所在,一位老太太反问我:“你说的是尚书墓吧?”还未等我回答,她就叽里呱㕸说了一长串方言,奇怪的是问我的第一句为什么是当地的普通话呢,可是她后面的所言我努力的猜测一番,还是不能听明白究竟为何意,于是我把出租司机请了进来,老太太又向司机解释了一番,而后重新上车,司机说,他已经明白了如何寻找。

她边走边向我讲解

开行一番之后,来到老太太所说的那条路,在路边上及附近山上看不任何古墓,没办法,我只好让司机拐上另一条路,沿途探看一番,还是看不到痕迹,我感觉到这一带已经出了陂头村的地界,正在此时,一位女士骑着电单车迎面驶来,我立即跳下车将她拦下。我的这个举措很是唐突,把这位女子吓了一跳,她愣愣地站在那里,过了几秒钟才缓过神来,大概从长相上感觉到我不像个坏蛋,她听完了我的问话,说没有听说过尚书墓。我说您是本地人,怎么会不了解呢?这样的问话听起来也像是打劫,这位女子只好小心地解释,她不是本村的人,而是前不久刚嫁到了此村,所以对这里的情况并不了解。而后,她想了一下说,前行不远,那里有不少的墓,我不妨到那里去找一找。

我不确定此女所言是真是假,隐约地感觉她有可能是赶快打发我走,以便能够脱身,但到了这种地步,我也不能不信,于是向她表示了谢意,她飞快地骑上那个小电单车,扬长而去。我能想象出她在这个过程中大大的舒了一口气的感觉。按其所言继续前行,果真从一个小岔口上去,看到了一大片公墓。从外观看,没有一座能够称得上是古墓,看来那位女子真的是为了脱身而把我打发到了这里。

我在公墓内看到有一家人前来扫墓,于是我向他们请问,这一带哪里有古墓?此人告诉我,当地确实有古墓,但却不在这座山上,而是与之相平等的另一座山头之上,而要登上此山,则需要从这里走下去,然后再转上另一座山,他说,这两者之间没有直通的路,并且要穿过一片树林,他劝我说,不要独自前往寻找,如果没有人带路,不可能找到那座古墓。闻听此言,我向这位扫墓者提出可否带我前去寻找那座古墓,然此人却说,他今天另外有急事要办,确实没空带我前往,他建议我再返回村内,找到一位知情者,而后付钱给他,肯定能达到目的。

我不太甘心重新返回村中,想了一下,按那位扫墓人所指的方向,准备独自寻找。出租司机到是对我的寻访渐渐有了兴趣,他陪同我前往探寻,果真走出不远,就看到了扫墓人所说的小岔口,但眼前所见者,连条小路都算不上,只是溪水冲刷出来的沟壑,但除此之外,这一段路也没有其他的路口了。我请司机在此等候,独自沿着这所谓的路向上行。这种路太难走,我前行不远就觉得自己无法继续前往,只好返了回来,于是让司机开车把我送回了村内。

回到村口,在一家小店里,问坐在那里闲聊的两位妇女,可否愿意带路,我愿意付辛苦费。其中一位听到我的话,立即拉开车门坐了上来,用广东腔的普通话说:“她要看店,我去!我带过两次路了。你是第三个!”显然,这位妇女对挣这点儿劳务费很有兴趣,这个结果让我也很高兴。

在她的指引下,我又来到刚才那条小路,她让司机在路边停下来,打开了路边一座苗圃的围栏,示意的士开进去,我们以为有路可以上山,结果她只是让司机停在那里,说只能步行。然后带着我穿过苗圃来到山边,跳过一条小溪,眼前马上暗了下来,我想这就是那位扫墓人所说的树林。

这片树林面积不小,且所种之树也有一定的年龄,虽然称不上遮天蔽日,但也遮盖了头顶上的苍天。今天一路上在下雨,到此时虽然雨已停歇,但依然阴着天,在这种天气下,走在树林之中,更难以辨识方向,我庆幸自己没有胡乱闯进,否则的话,有可能会在里面迷路。

湛若水墓


入林不久,即见到两只石马倒卧在杂草和灌木丛中。带路的妇女不断啧啧地叹,说“好靓好靓”。虽然她说的是粤语,但我毕竟还看过几部港产片,知道她在赞美这尊石马,但古物用这两个字来形容,我还是觉得有些特别。这位妇女告诉我,以前树林中有一条大道,可以直接通到墓前,后来因为没人管理,这里的树越长越密,就把路彻底掩盖了。我猜想她说的应当是墓前的神道。而今我的眼前所见,除了这片树林,已然看不到其他的痕迹。

有人献上的鲜花


妇女告诉我,原本湛若水墓前的路很长,后来这段路分属于两个村庄,她指给我看,其中一边属于陂头村,另一侧则属于另一个村,可惜我没能猜出她所说的村名是哪几个字。

石墙上的字迹

文保牌贴在这里有些突兀


继续前行,穿行在这时明时暗的丛林中,前行不远,进入了一片开阔地,头上的天顿时明亮了起来,在这开阔地的前方,突然出现一处像荒城一样的建筑,这让我联想到了远古的玛雅古城,又让我想起了宏伟的吴哥窟,虽然从体量上讲,眼前所见的这处古建完全无法与前两种相提并论,但在这茂密的丛林中,能够突然看到这样的一种建筑,还是让我心中为之一颤。而带路的妇女告诉我,这就是尚书墓。

仔细辨认

这只是县级文保单位


站在这片空地之上,我的脑海中涌现的仅是“荒凉”二字,而自己的思绪也瞬间带入了另一个时代,站在那里,我不能确认自己处在怎样的时代,有如科幻片中的某人闯入了时空隧道,像钻入了虫洞一样,出现在了另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罩住了我,让我站在原地动弹不得,有如思维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操控,让我无法自主地做出判断。而带路的妇女却没能受到这种控制,她依然以极快的语速向我讲解着这里的一切。

倒伏的翁仲

这里还有一匹


妇女的言语令我解脱了魔咒的控制,我的心思回到了现实,我注意到在这古墓之前摆放着一些鲜花,从花的枯萎程度看,应该在近几日有人拜访过这里,妇女告诉我,前几天湛氏的后人曾来此做过祭拜。看到这位前贤还是不曾被历史所遗忘。然而难得者,是这座古墓未曾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毁坏。虽然望上去,这座墓也有被整修过的痕迹,但整体上看,却保留了原式。在这里我看到了2003年广东省所立的文保牌,因为天气潮湿的原因,这块仅十几年的文保牌,也满披着时代的风尘。在一侧墓墙上,隐约地看到了“山斗八座”几个大字,回来后查资料,方得知,这里是拜台,而墙上原本刻着“山斗八座贞儒千载”、“九十五年全归不朽”,以此来赞誉着湛若水辉煌的一生。

像是牺牲在了这里


在拍照过程中,那位带路的妇女突然惊叫了起来,我以为发生了怎样的意外,马上跑到她的近前,她指着地上的某处跟我说,原本这里有倒卧的石马,但现在不知被什么人偷起了,妇女说,她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整齐的排列着四个石人石马,但现在仅剩了一个 :“被偷了三个!被偷了三个!”她竖起三个手指头。

带路者说:原本这里还有一匹


看得出她对这种行为十分的愤恨。说话间,她突然刹住了语音,愣愣地看着我不再言语。我猛然意识到,她在怀疑我也是想来偷盗湛若水的墓,我努力地动脑筋,斟词酌句,希望能够向她讲述清楚,我不是盗墓贼,但我觉得自己想到的几句话,说出来都没有什么力量。在这僵持阶段,我突然想到了出租车,于是跟她讲,你觉得那辆出租车能够拉走这些石人石马吗?我的这句话让妇女猛醒,她说,是哦,原来我们村有几个人想把石马扶起来,来了几个人都没扶动。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