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议收藏!不见面开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光影棋盘 2020-06-22

独家音频

公采传媒读新闻 来自公共采购 13:29
点击上方绿标,轻松收听学习

导语: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不见面开标成了招投标领域最迫切的需求,全国各地纷纷加快推进实施。江苏推行不见面开标较早,2019年完成搭建全省统一不见面开标平台并全面推广,本文根据江苏不见面开标的运用实践,提出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供业内借鉴。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招投标已从纸质时代进入了电子化时代,2013年《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电子化交易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大整合而取得快速发展。近两年,各地更进一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纷纷推广实施不见面开标。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家对不见面开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2020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中明确 “全面推行在线投标、开标,年内实现所有依法必招项目在线投标、开标”,可以预想,招投标电子化和不见面开标将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但不见面开标是近两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事物,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江苏是较早推行不见面开标的省份,早在2017 年就有地方开始实施,2019年完成搭建全省统一不见面开标平台并全面推广,到2020年一季度,全省不见面开标率达49.65% ,部分地市已达80%以上。下面笔者以江苏不见面开标系统标准版为模型,总结了不见面开标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七个问题,供业内参考。

一、 无法联系投标人的问题

很多地方不见面开标才刚刚施行,平台技术和功能还不完善,投标人还不太适应,在开标过程中会出现投标人不及时响应的情况。这个时候,及时跟投标人取得联系还是有必要的,以便了解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但有时通过现场不见面开标大厅的网络无法及时联系投标人,这种情况下如何开辟与投标人的其他联系通道,笔者考虑了两种方法:

一是在投标人进入不见面大厅签到时,要求投标人代表登记联系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现场投标人代表,能及时解决问题。但也有限制,不见面开标签到不是一个必须的程序,如投标人未签到,就没有联系信息。现在正考虑完善这种方法,将联系信息登记提前到上传投标文件时,但前提必须保证联系方式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只有到了开标时间后才能查看到联系方式信息,目前正在评估这项功能的安全性,如果能保证安全,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解决。

二是通过会员诚信库查找联系方式,缺点是这个联系方式有时不够准确,不一定能及时联系到现场投标人代表。

二、保证金核查的问题

在当前诚信体系不太健全的情况下,招投标项目还在普通推行保证金制度。在招投标过程中,什么时候核查保证金,在实践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开标环节核查,另一种是在评标环节核查。以江苏为例,全省十三个地市,有五个地市是在开标环节核查,有八个地市是在评标环节核查。现在不见面开标,投标人不在现场,开标环节核查有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开标停顿,甚至误退投标文件。如果在评标环节核查就没有这个问题,有足够时间处理,并可保证开标的流畅性。

问题是按规定保证金究竟应该在哪一个环节核查?

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和财政部87号令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两种可以拒收投标文件的情形:一是逾期送达;二是投标文件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从这个规定来分析,未按要求提交保证金,不是拒收投标文件的法定情形,也就是说,没有规定要求将保证金的核查放在开标环节。

同时,财政部87号令第六十三条和发改委2017版招标文件范本中明确,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保证金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文件。从这个规定分析,未按要求提交保证金的投标文件,应该在评标环节由评标委员会否决,也就是说,保证金的核查就应该在评标环节。

所以说将保证金核查放在评标环节是没有问题的。

三、有关系数抽取的问题

招投标法体系下的工程类招标,一般开标现场会涉及有关系数的抽取,目前主要有两种抽取方式:电脑抽签和现场摇号。电脑抽签,投标人普遍不太信任,所以现在用得最多的还是现场摇号,以使用乒乓球式摇号机居多。

对于摇号机的使用我们要注意,因为投标人对招标组织者有一种天生不信任感,特别是现在不见面开标,有时受摄像头角度和清晰度的影响,投标人不一定能非常清晰的看到抽签的全过程,更会增加投标人的疑虑。同时要特别注意设备和球的质量,设备和球的质量会对概率产生明显影响,质量越差概率差别越大。在实践中,发生过多次连续三次抽到同一个系数事情,事后证明是球和设备的质量出了问题。但问题是也不太可能经常对球和设备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系数抽取充分公平随机。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解决:

一是使用具有公信度的第三方电子摇号平台,摇号过程可查可验,摇号痕迹、随机因子等长期保存,可追可溯。能够保证过程、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随机,不受设备和人为因素影响。

二是笔者创新提出了一种不摇号不抽签的系数确定法——“双盲两步确定系数法”。该方法系数完全由所有投标人的报价决定,任何一个投标人报价都会影响系数,能够实现双盲充分随机,并完全由系统自动计算。

举个例子:先设定几个字母

           名称
简称字母
抽取的系数名称

K

投标人报价之和

M

M的所有单个数字之和

S

S的个位数

G

假设招标文件约定:K值范围为93、93.5、94、94.5、95;

G=0或1
K=93
G=2或3
K=93.5
G=4或5
K=94
G=6或7
K=94.5
G=8或9
K=95

有三个投标人,报价分别为:4102546.01元、4203678.03元、4039454.05元;

则M=4102546.01 4203678.03 4039454.05=12345678.09元;

S=1 2 3 4 5 6 7 8 0 9=45;则G=5,所以K=94;

前提条件:K值范围须为2个数、5个数或10个数,因为G值是0-9计10个数,要使相等数量的G值对应一个K值,保证概率相同。

实施好处:无需抽签,开标现场会更流畅。在报价出来之前任何人无法预测K值,所有投标人都能影响K值,你怀疑K值有问题就是怀疑自己有问题,能够确保公平、公正。

这个方法讲起来有点绕,实际上道理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全部由系统自动计算,无需人为参与。

四、投标文件解密的问题

有这么一个真实案例,一个不见面开标项目,投标截止时间有三个投标人,到解密环节,两个投标人正常解密,一个投标人迟迟不解密,代理公司反复联系,投标人找各种理由不解密,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直接无法联系,最终项目流标。这很明显是投标人故意不解密,想要项目流标。而这种情况根据一般电子化招标的约定,只能流标,对投标人也没有任何制约措施,江苏目前基本都是这样约定的。正常投标人较多时一般不会发生,只有投标人较少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流标后重新招标,因投标人少且名单已经泄露,很容易导致围串标行为。

对这个问题如何依法依规破解?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投标人原因造成投标文件未解密的,视为撤销其投标文件;因投标人之外的原因造成投标文件未解密的,视为撤回其投标文件。《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投标人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投标保证金应当退还;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可以不退还投标保证金。

针对上面的案例,对照以上规定,应该属于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情形。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招标文件中增加约定:“因投标人原因未解密的视为撤销其投标文件,保证金不予退还”,就可以通过保证金制度来约束投标人的投机行为。

五、投标人名单泄露的问题

不见面开标环节,当投标人不足三家流标时,到开标时间系统会自动展示所有下载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称和已上传投标文件的一览表。这会影响二次招标,本来投标人就不多,名单泄露,在重新招标时很容易发生围串标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当开标投标人不足三家时,系统自动屏蔽所有投标人信息,只显示投标人不足三家,应作流标处理。

六、投标人数量泄露的问题

不见面开标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实现不到现场也取得和现场同样的开标效果。在开标前,投标人会纷纷进入网上开标大厅,每个投标人可以占用一个席位,跟现场一样,身临其境。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投标人就很容易知道大概有多少家单位投标,对于投标人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容易被个别投标人利用,可以事先做好几套不同方案的投标文件,在开标前最后两三分钟,根据投标人的数量情况来选择投标方案或放弃投标。

这个问题在见面投标中也会发生,但那是无法避免。现在是不见面开标,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通过技术改造,投标人在开标前只看到自己是否在席位上,看不到大厅中其他投标人的数量,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七、投标文件无法打开的问题

现在见面的电子投标一般会要求投标人提交一份备份电子投标文件,当系统出现技术问题导致投标文件无法打开时,会启用备份电子投标文件。但如果不见面开标中遇到这个问题,没有备份文件可用。虽然这个问题发生的概率很低,但还是要考虑意外情况发生。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两种方式解决。

一是招标文件中增加约定,如果由于交易系统或系统硬件故障等非投标人自身原因,造成投标文件无法正常打开的,可以经申请进行现场封标,待技术问题解决后再开评标。

二是“云端预存、双向解密”,就是投标人在上传投标文件的同时上传一份同样的备份投标文件放在云端,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启用,这跟现有见面投标提供备份电子投标文件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据笔者了解,这个技术思路已有地方提出,正在研发中,还没有真正应用实践。

结语

不见面无纸化招投标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不见面招投标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实践中会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完善。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促使更多新技术新智能在招投标中应用,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备的规范、标准和制度体系,保证不见面开标更加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作       者:万长权;盐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版面编辑:张丽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