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鸦岭记事】二十一、韩洼,郁郁乎文哉

 小酌千年 2020-06-22

言及韩洼,我总会想起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来。韩洼虽然名之曰韩洼,韩姓在村内却并非大姓,村内三大家族田、许、沈呈鼎立之势,这可谓是韩洼版的“三家分韩”了。

韩洼,因为“三家分韩”的缘故而显得另类,但在我的记忆里,它更为独特的是,韩洼很有文气!于鸦岭众村落中,它有历史不知有多少年的古庙,有闻名遐迩的剧团,有北宋宰相韩琦的古墓,还有经年不散的古今话场......韩洼,文质彬彬焉,灿灿兮,殊异乎乡里。

古碑寻根

宋代之前,韩洼并不叫韩洼,叫什么呢,且随我到韩洼玉仙庙外的石碑旁去寻个究竟。

盖韩家洼,古号井字洼,韩魏公之故里也。”,一句惊天,韩洼原来叫井字洼,什么时候改名为韩洼的呢,也许是北宋韩琦之后改了名。

说起韩魏公,沈孟红老师告诉我,韩洼东边的洼里以前有座韩琦坟,那就是石碑上所写的韩魏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坟前还有石羊、石马,他小时候还见过,可惜今天这些石羊石马不见了,就连收到村子里的石旗杆座也丢失了。

韩琦,何许人也?他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出生在安阳,三岁时父母双双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天圣五年,十九岁的韩琦进京赶考,名列探花,自此入仕。

宝元二年,四川旱灾严重,韩琦被任命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他到四川后,首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稠粥,救活饥民多达190万人,蜀民无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韩琦不仅在民间政声很好,在军事上也有作为。康定元年正月,韩琦大胆推荐被贬越州的范仲淹。他在上仁宗的奏章中说:“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五月,韩琦与范仲淹一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充当安抚使夏竦的副手。由于两人守边疆时间最长,又名重一时,人心归服,朝廷倚为长城,故天下人称为“韩范”。边塞上传诵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这便是韩琦的人生大略。对于韩洼人来说,韩琦是不能不了解的。说到这里,再念起韩洼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心有波澜,有骄傲、有自豪呢!

洼中天地

说罢历史道地理,韩洼的风水地貌在鸦岭很是奇特,可乡亲们多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玉仙庙外的一古碑有辞云:“其间诸山来朝,势若星拱,众水同归,形如带折。”

诸山来朝,势若星,打开卫星地图,韩洼四周确实是丘陵环顾,中有一洼地,平如磨石。鸦岭一百多个自然村所处的位置大部分都是沟坡岭崖,能在洼中立村的少之又少。在农耕社会,洼地都是最好的庄稼地,乡亲们都是把洼地留作庄稼地,怎么会舍得建房呢。譬如鸦岭,村子建在岭枝上,依着岭坡的走势高高低低安家落户,把村子北边的两处洼地都留作了庄稼地。

除了叫岭和坡的十数个村子外,全乡叫沟的有四十余个,你可以想象这些村子地理形势的恶劣。对比之下,你就会知道这些叫洼的村子的金贵,它们都是在庄稼地里安家落户,真可谓是安家奢侈啊。全乡能称为洼的村子只有九个,分别是柿树洼、槐树洼、银子洼、老虎洼、兼洼、陵洼、大洼、韩洼,还有一个楼子头,也俗称楼头洼。在这九个称洼的村落中,属韩洼村人口最多,占地最大,可谓九洼之最奢侈者。

众水同归,形如带折,韩洼村东西各有河流,如蛇行,蜿蜒陵丘间。村东的沟底下,就是马营河的源头。以前,那沟底下因为有泉眼的滋润长了大片的芦苇,沈孟红老师说,那苇子叶与众不同,就像鸦子岭上的圪针一样有着神奇的传说。那苇叶的每片叶子上都留有三个指印,据说就是王莽撵刘秀时刘秀所遗。村西也有一条河流,村民沈孟彬说,它的出处在韩洼村西的名为“小西沟”的龙眼处。泉水甘甜,四季汩汩流出,搞大寨田时村里还因之专门修了水库,以便两边坡地的灌溉。最后,这条小河向西流入董家沟水库,然后再向西汇入甘水河。

关于韩洼地理,吾可一句而综述之:有山有水,形胜也;有洼如砥,物阜也。

三大家族

田姓为第一旺族,全村约1500人左右。据说先祖是从济源带着妻儿一担两筐逃荒到了韩洼。后来,这位先祖因为和妻子过不到一块,他一个人又跑到了常川,在那里又扎根立了家。这位田姓先祖留在韩洼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子过活,代有繁衍,继而形成了三枝人,绵延至今。每到上坟时节,韩洼的田姓人家正月十四去常川,常川的田姓人家正月十五来韩洼,以此来维血脉之关联,继香火之攀附。

沈姓为村里第二大家族,人口约1300人。据说其先人是从洛阳迁徙而来,如今已经历十四五代。沈孟红老师听其父亲说,洛阳轴承厂附近曾有沈家老坟墓园一个,有一联却只记得半个,上书:一代帝王师。我的姨夫亦姓沈,尚存有族谱。

许姓人家共分两枝,以百岁寿星许喜林代表的是长门一枝,是从孟津直接迁到韩洼的;以许火臣老人为代表的是二门一枝,从孟津先迁到柿树洼东的西许沟,后来又北迁到韩洼。

韩洼虽然三姓鼎立,其它小姓人家也相安而居,众姓人家相处得很是和睦平顺,近些年没发生过什么械斗。曾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洼村与鸦岭村争戏,其村团结如一人到乡政府讨要说法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称奇,赢人啧赞。为什么会如此?我想,这大抵是其村风拜文气所化的缘故吧。

梨园轶事

“韩洼戏,溢坡箱,魏湾跟着瞎慌张。”,说起戏曲文化,村子里的许火臣大伯说得颇为激动。韩洼剧团开始唱小曲,后唱老越调,最后改唱豫剧。领戏的班头叫沈忠行,威望著于乡里。他带着剧团到处唱戏,与宜阳寻村乡官庄、偃师佃庄、洛龙区溢坡村、魏湾等村过往甚密,经常相互往来唱戏,声望鹊起于豫西。

好剧团必有奇人,韩洼的剧团有一人叫沈其芳,是一个好奸生。有一年,与葛寨的剧团对戏,对方戏服严整鲜亮,声势很大。待到沈其芳一上场,个子不高的他,脖疙瘩猛一缩,两眼怒如灯,脚下步生风......光这扮相就让观众张目结舌,尚未开腔,台下偌大人群早已如痴如醉,继而就是掌声如雷,经久不息,乡人传为笑谈。

箱管田聚财,已九十岁,当年剧团如今只剩他一个。

佃庄对合头,不对是肉头。说起对戏,村子另一位老者许光周饶有兴趣地又讲起一个故事。民国时,佃庄与合头村对戏,佃庄人对自己的剧团信心不足,便请韩洼的剧团去李代桃僵。那场对戏异常激烈,竟然到了以命相搏的地步,令今人听来也心惊肉跳。

许光周老人说,一九九六年在洛阳定鼎路菜市场,他曾碰到了一个自称是佃庄的人。他对那人说了一句“佃庄对合头,不对是肉头”,那人笑问“你是韩洼的吧”。

呵,韩洼剧团之影响,由此一斑可见。

万安古寨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当我在玉仙庙外的古碑上俯首认出这些字的时候,很是吃惊,这些抑扬顿挫的文辞摘自《诗经》大雅里的《绵》。讲的是什么呢?仔细读下去,发现竟然是在民国时期合村乡亲们为抵御土匪共同修建了一座万安寨。仔细阅读碑文,文采斐然,其辞有云——

从来御辱必须弓矢,卫民莫若寨堡。前人虚志已久,未随所愿。迄民国十年冬,徒匪蜂起,村被扰攘,老幼受惊者苦不胜言。咸欲修寨,异口同词,公举沈永中、田恒心、沈永誉同为寨首,许宗元、田发瑞、田瑜、张万寿、田守桢、田太、沈永丰、沈中伦、沈广山皆为执事,鸠工命匠,选日开工,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不数月,功告竣矣。是日也,少长咸登,徘徊四望,喜相谓曰:真万安计也!因命名曰“万安寨”。

关于万安古寨,今年已经101岁的韩洼老寿星许喜林大爷说,打寨的时候他才三岁,那寨墙有三四米高,和鸦岭、楼子头用石头砌出来的石寨墙不一样,韩洼的寨墙是百姓们一夯一夯打出来的,很费工夫。由于工程量太大,周边的村子都出工出牛。关于许喜林大爷所说的这个信息,石碑上也清楚记载有:“石崖沟工四十个,贾寨工五十三个,杨铁沟工五十八个,尚家沟工五十二个,何窑工十八个,东沟牛二十四个,鸦岭牛二十个。”

古寨有多大,石碑上也有记载:“其寨方圆三百六十丈有零,共分六排。”花费多少?石碑也有言云:“费工三万有零,花费一千一百串有零。”


许喜林大爷说,万安寨有两个寨门,其中南寨门写着“万安寨”,寨墙四周还有炮楼,一共有十二个,很是威武气派。自从万安寨打好后,刀客再也不来骚扰韩洼了。周边村子里若遇到刀客,村民跑到韩洼也就万无一失了。

万安,真万安计也!

玉仙古庙

鸦岭的寺庙屈指可数,韩洼却有一座古庙,可追汉代矣。此庙出身不凡,乃皇家敕建。这不是子虚口传,而是有碑可考。

《重修玉仙圣母、白衣大士、牛王、火神庙碑记》有辞云:“......韩洼邨旧有玉仙圣母、白衣大士、火神、牛王庙数座,自汉迄今重修屡矣。'在如此陬野之地,竟然有与白马寺同朝代的寺庙,这不能不令观者讶异慨叹。关于古庙的皇家出身,立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的《重修玉仙圣母庙碑记》亦有记载,其辞凿凿:“庙本敕赐,非曰淫祀。”

古庙能苟延至今实属不易,这主要赖于历代均有热心人士重修之功。玉仙庙门口左右有古碑三方,东庙墙外亦镶嵌有古碑五方,这都是历代重修之碑记。有两方古碑因字迹漫漶,何年何月所立已不可识,其余六方古碑则分别是明代嘉靖、清朝乾隆、道光、光绪、宣统所立,由此可知,在这几个时段古庙均有重修。

为什么要修建这座古庙,明代古碑述其缘由如下。

尝闻古之立庙祀神,惟德配天地者祀之,仁及万民者祀之。兹圣母也,握造化生成之柄,肇长养繁育之权。仁爱及物,广恩群生,是以府州郡县村落,民无不仰之、慕之、爱之,由是以行祠遍天下。而洛土为最繁,况魏公故里所在乎?魏公生于宋代,庙宇必为之立矣,于今千有余年。

明代之时,谁人又为之重修,此碑也有记载,今天我也赘述其文,以传善人志士不朽之名耳。

屡修屡覆,嘉靖三十六年河南卫舍人陈君佩为之重修,至今数十年,风雨颓圯,门墙殿宇悉皆坏,居民文君儒首倡,率田士举、巴文登等同谋共成。是以村落之众云合响应,富者愿输财,贫者愿输力,辐辏辚辚,鸠工庀材,撤旧易新,为正殿三间,圣神粧塑焕然一新,金碧交辉。文君儒又买地九亩三分,以为住庙焚香诵经日常之资。

到了清代之后,乾隆年间也曾有两次重修之事,记载在《置香火地添补旗号铸钟碑记》和《重修拜殿暨西廊壁案并铺地补棂葺房记》上。一次是田拱辰发起的,他志气很大,非百顷千亩不满其志。可惜的是,志未遂,事未果,玉楼诏修矣,拱辰去世。幸运的是,田拱辰之子田永庆能够子承父业,命工添旗,耀辉煌于四方;倡善铸钟,垂遗响于千载。另一次是张百行首率的,他约了志同道合的人士十一人一起修庙。他们各捐囊金,鸠工庀材,村里乡亲也踊跃协赞。数载之间,心力俱劳,工程尚未竣工,而百行去世,遽赴玉楼。百行死后,其三兄张笃行又率众继续修缮,最后终于修缮成功。

到了同治年间,全村又都推举许身荣为功德主,再行修缮古庙之事。许身荣亦慨然不辞,直以修缉为己任。在田忠等人的辅助下,甫一载,于同治九年创修玉仙庙山门西边陪房一间,补修舞楼一座,越台石坝也一时完缮。谁知道,身荣劳心太甚,竟然因此而仙逝矣。犹幸有子思魁能够克绍父志,又率众人继续修建,于同治十一年重修了白衣堂拜殿。又三年,于十三年把玉仙庙正殿与牛王庙拜殿也重修了,山门也得到了补修。

再后来,到了光绪二年,许身长又率执事田忠等补修了玉仙庙的越台、山门、院墙、容路,同时也铺了地,粉刷了诸墙屋,兼修火神庙东山壁。不仅如此,还在白衣堂垣墉庙前买地基一块,以为演戏所。

到了民国初年,田得寿又以重修为己任,沈永福、田发甲、韩得润、叶如松等人协力相助,鸠工命匠,各庙又得以补修,同时也重修了石坝。

在修缮古庙上,不仅韩洼的百姓尽力为之,还有窑底村的一位名叫吴广恩的人士也为古庙捐了十来亩地。这件事情在玉仙庙门西的《施地碑记》里有记载。清末宣统三年,吴广恩的母亲身染重疴,到处求医无效,最后到了玉仙圣母庙中乞祷,蒙神默佑,不数日而疾全愈。吴君无以报德,情愿将自己的十余地施庙以助香火之用。

百岁仙翁,南山老人

解放后,古庙于1951年又进行了翻修,把原来的三间正殿扒掉翻建为五间正殿,绵延至今。据村中百岁仙翁许喜林老人说,古庙上世纪四十年代还有道士呢。古庙还有一口大钟,高约五尺,有八个耳瓣儿,每个耳瓣发一个音,各不相同,当时传为神奇。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庙里的道士就会敲响大钟,月明星稀之时,家家户户都会听到那钟声。听着听着,我遐思联翩,天上垂金铎,世外有遗音,耳鼓被冥想也撞出了不了清音......

倡善铸钟,垂遗响于千载,可惜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口钟丢失了,那悠远而厚重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竟成绝响。仙翁讲完,一声哀叹,两行老泪,竟无语凝噎。再过古庙,我心戚然,顿生黍离之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今天,俯身古碑觅隐言,方知老庙之历史;再闻黄耇老者语,才觉古庙甚不易,更有为了修庙,父死子继,兄亡弟及,韩洼代代有善人,家家有志士,才留得古庙今世慭遗。

烈哉,文有铮铮筋骨!

韩洼,虽没有生于斯、长于斯,但我亦很亲切,因为我大姨家就是那个村子的,距鸦岭村仅三里之近,是为比邻。

小时候,过庙门外的古今话场,最喜那虬髯白须者的老话连篇,我喜闻乐听而不思归。逢庙南剧院演大戏,眼前一个个鲜活的古人穿越了古今,铿铿锵锵里,追得“他们”千年回。每次从玉仙庙经过的时候,我更会看几眼那些古碑,虽不知其所写为何,但知其历史必重,迨至今天,方觉悟出那些古碑就是一部部石书,藏着古村的来世今生,隐着善人志士的不朽精神,把这些石书集合起来,就是这个村落的一部大石经!

呜呼,韩洼,郁郁乎文哉!乡亲何故无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殆如是矣!

附录:石经考

第一部分:牛王庙内古碑三方,从北望南排列。第一方《创修万安寨碑记》

从来御辱必须弓矢,卫民莫若寨堡。前人虚志已久,未随所愿。迄民国十年冬,徒匪蜂起,村被扰攘,老幼受惊者苦不胜言。咸欲修寨,异口同词,公举沈永中、田恒心、沈永誉同为寨首,许宗元、田发瑞、田瑜、张万寿、田守桢、田太、沈永丰、沈中伦、沈广山皆为执事,鸠工命匠,选日开工,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不数月,功告竣矣。是日也,少长咸登,徘徊四望,喜相谓曰:真万安计也!因命名曰“万安寨”。恐后人莫知其初,略该数语,叙其始末,庶可传于当时者,并可传于后世矣。是为序。

业儒田书田撰文,业儒沈永昭书丹。

寨首沈永中、田恒心、沈永誉。

管事许宗元、田瑜、张万寿、田守桢、沈中伦、沈广山、沈永丰、田发瑞、田太。

局首田恒心、沈中行

管代田子宝、沈中行

X勇田三法、董梦周、XX、XX、叶福乐。

其寨方圆三百六十丈有零,共分六排,费工三万有零,花费元钱一千一百串有零。

头排二人名字不清,二排二人名字不清,三篇四人名字不清,四排田存义、沈永孝,五排沈永清、田存正,六排田文、叶如壁、叶如璋。

石崖沟工四十个,贾寨工五十三个,杨铁沟工五十八个,尚家沟工五十二个,何窑工十八个,东沟牛二十四个,鸦岭牛二十个。

民国十二年三月下浣 谷旦 合村仝立。

第二方《重修牛王圣神、创修关帝圣君庙宇碑记》

窃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善继善述,懿谋庶几弗替也。韩洼村旧有牛王庙一座,由汉迄今,重修屡矣,代远年湮,禅宇颓圯,倘非加以重修,岂能焕然一新乎?民念八年间,幸有沈君甫永誉协合村人士,勃然起修葺之志,复念关帝圣君保定民众灵应不爽,又不可令其淹没。于是,鸠工庀材,重修者争先,创建者恐后,不数日而庙貌魁巍,神像辉煌,均有以告厥成功焉。谨持勒诸(左王右贞)珉叙其颠末,以俟后之来者尚其体沈君之心,时加修葺有以善其后,俾其永久弗敝焉。则幸甚,是为序。

洛阳简易乡村师范毕业耀三氏范光荣沐手拜撰。

共费洋柒百零肆元叁毛

功德主沈永誉

首事人沈永中、田恒心、沈永昭、许三才、沈永庆、许三公、沈永享、沈中岳、田恒盛、沈中立、沈中伦、田存智、张世杰、田恒成、田守贞、田庚心、田发仓、张心清、沈××、田守材、沈中逵、田守财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中浣。

第三方《重修玉仙庙东廊房白衣堂院墙牛王庙?》

传曰:鬼神无亲,惟德斯辅,韩洼村有玉仙、白衣、牛王、火神庙数座,庇护一方,灵应不爽。自古迄今,屡经重修,代远年湮,不无亏损。幸有田君得寿率太明二子好义急公,直以重修为己任,又有沈永福、田发甲、韩得润、叶如松等协力相助,鸠工命匠,各庙补修,又重修石坝,其中,劳心劳力难以尽述。功竣之日,属序于予,予不揣鄙陋直书其事,庶可传于一时者,并可传于万世矣,是为序。

功德主:田书田、沈永昭、田得寿、沈永福,执事人:田发甲、韩得润、叶如松。

民国八年八月上浣,谷旦

第二部分:玉仙庙外东墙古碑五方,从北望南排列。第一方《置香火地添补旗号铸钟碑记》

从来人之建功各殊,而无功不录。立德非一,而有德即书其大较也。况意欲垂久,尤胜于修在一时者乎?如洛南洢西有名区韩家洼者,其间诸山来朝,势若星拱,众水同归,形如带折,以故地灵人杰,善士冯生而尤著者,莫若文星字拱辰。田君其人也,其持行也公,其存心也直,且性嗜善,故村中咸举为功德主,以经理公积当。主事之时,庙宇完固,无庸改作之役。神像聿新,何烦更粧之,工嘻其何建立哉?而拱辰有成算也,谋为香火之计,爰兴置地之策,意愿恒奢,非百顷千亩不满其志。奈岁在龙蛇,志未遂,事未果,而拱辰已玉楼诏修矣,此诚人间一大可憾事也。苟非令嗣,何以睹堂构箕裘之盛乎?幸其子讳永庆,贵昆玉者善继其志,善述其事。向之置买无几者,今已数十其亩矣,可不谓大烈焉。此不第香火弗忧其匮乏,而修葺粧塑亦资之裕如矣。况命工添旗耀辉煌于四方,倡善铸钟垂遗响于千载。其所建立,岂不超修庙粧神之表哉。有子若此,而拱辰之心慰矣。虽永庆谦抑为怀,不敢即以为功,而要实可录而可书者也,故序之以垂不朽云。

洛邑居士张怀德仁巷氏、后学李孝忠两全氏。

功德主:田文星子永庆等

管事:董学诗、王一保、许国林、陈正、田镇、田百州、田畴。

铸钟化主:田永祥、董言吉、许万仓、许国桐

董沐拜撰敬书

共费钱一百千零。

一段十四亩六分坐落槐树洼南北(田尔)东田西董南(土吝)北路

一段地六亩七分坐落何家坟,南北〈田尔)东西至田南北至路

一段地五亩坐落村西北岭东西(田尔)东郑西路西沈北路

马吉施地一亩众议种之不便转买

住持僧传亮徒化善

工任锡邱,石工杨遵法、秦汝石

乾隆三十三年岁在戊子孟春吉旦立

第二方《重修玉仙圣母庙碑记》

碑额:明朝重建

碑文:

尝x古xx立庙祀神,惟德配天地者祀之,仁及万民者祀之。兹圣母也,握造化生成之柄,肇长养繁育之权。仁爱及物,广恩群生,是以府州郡县村落,民无不仰之慕之爱x×之,由是以行祠遍天下。而洛土为最繁,况魏公故里所在乎?魏公生于宋代,追礼仁x,庙宇必为之立矣,于今千有余年。屡修屡覆,嘉靖三十六年河南卫舍人陈君佩为之重修,至今数十年,风雨颓圯,门墙殿宇悉皆x坏,居民文君儒首倡率xx事,田士举、陈锦x、巴文登同谋共成。是以村落之众云合响应,富者愿输财,贫者愿输力,辐辏辚辚,鸠工庀材,撤旧易新,为正殿三间,圣神粧塑焕然一新,金碧交辉。文君儒独施xx又买地九亩三分,以为住庙焚香诵经日常之资。工既告成,不可无文以记xxx曰,庙本勑赐,非曰淫祀。庙貌重新,非曰x始,岁时瞻拜,敢曰妄x。惟天为大,惟神则之。万代瞻仰,堙祀不绝,神必默佑,庆育功德,敢以是垂不朽。

乡进士紫垣候钦爵撰,乡进士梅x李x发书。

匠王守政、匠马天x、田望云

龙飞万历三十六年岁次戊甲夏四月丁巳吉日立。

第三方《重修玉仙圣母、白衣大士、牛王、火神庙碑记》

闻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功与德均足志也。韩洼邨旧有玉仙圣母、白衣大士、火神、牛王庙数座,自汉迄今重修屡矣。其间神圣威灵与地势形胜,前人已皆表扬,兹不具书。独于同治八年前功告谢,佥思庙中数十亩之课租无人收积,数座庙之亏毁无人修补,此诚吾村一大憾事也。幸有许君讳身荣者,素行端方,合村咸推为功德主。犹有田君讳忠等众人共戴为执事人,而身荣君亦慨然不辞直以修缉为己任。因统众执事人极力经营,甫一载,于同治九年创修玉仙庙山门西边陪房一间,补修舞楼一座,而越台石坝一时完缮。孰意劳心太甚,而身荣君从此仙逝矣。犹幸有子思魁克绍父志,又率众执事人经理一载,于十一年而白衣堂拜殿重修焉。又三载,于十三年而玉仙庙正殿与牛王庙拜殿又重修焉。而山门又补修焉。厥功告竣,属序于予,以余之才等鼯鼠、见同醯鸡,方诸前余作序者,自愧不逮万一,特感于诸君之功德,不容湮没,不得不于一序,呈其陋也,是为志。

后学:董瑗伯玉氏拜撰、田堃兰圃氏书丹。

功德主:许身荣

管事人:田忠、沈文明、许身长、田兰、田锡爵、田珍、田生智、叶茂林、张荣仁。

共计六秊课租钱一百九十三串九百八文。

置铜器旗号花费钱三十串整。

兴功共花费钱壹百陆拾伍串整。

铁笔李元祥

光绪二年十二月初七谷旦立

第四方《重修玉仙、火神庙碑记》

窃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善继善述,懿谋庶几弗替也。韩洼村邨,震方故有玉仙、火神庙、牛王庙、白衣堂,由汉迄今,重修代有其人,功德溥著,指不胜屈焉。特代远年湮,禅宇恒多颓圯,宜重葺补惜乏,丕承其任,伟烈弗彰,庙貌奚克,焕然重新也。光绪二年间,幸有许君讳身长,协众执事田忠等,酌届租储蓄余资,堪膺庇(庀)材鸠工之用,遂补修玉仙庙越台、山门、院墙、容路暨铺地黝垩诸墙屋兼修火神庙东山壁。白衣堂垣墉庙前买地基一区,以为演戏所,至石坝。补修余勇所贾,波及之末务也。诸工落成,不可无识以序谒,余嘉乃丕绩,不恤管窥综绪颠末,永志不朽云。

业儒张蓬岚鹤轩氏拜撰。.

功德主:许身长

执事人:田忠、田珍、沈长庚、叶茂林

光绪七年前庙中修补共费钱一百零一千文

八年至十年课租尽归主持

石工李青云

光绪十二年仲春谷旦立。

第五方《重修拜殿暨西廊壁案并铺地补棂葺房记》

兹记何为乎?记拜殿西廊山门也。盖韩家洼,古号井字洼,韩魏公之故里也。其东北旧有玉仙圣母庙,庙前有拜殿西廊山门重修不知凡几,独记乾隆甲辰正殿聿新余未能无憾今者,举而营缮之,朱甍碧瓦,拜殿焕然改观,更于右庑之壁案培砌完固,而铺地补棂修葺房院亦相继而施焉。倡其首者张公讳百行,博古能书,而性好善,爰约同志十一人,经营积储,又各捐囊金,鸠工庀材,里人踊跃协赞。数载之间,心力俱劳,惜未竣而百行遽赴玉楼矣。其三兄讳笃行,率众图厥成,属予为文以记之。余善其事,不辞简(?)陋,谨综巅末而勒诸石,至若崇明祀、获福报,涉于祝史祷媚之说,皆略而不言,惧亵也。

邑庠生周台望应三氏

后学张志行子正氏

功德主张百行施钱七百文,许天佑施钱五百文,沈兴周施钱五百文,田×x施钱五百文,曹中花施钱四百文,田安施钱四百文,田永和施钱四百文,田万邦施钱四百文,田士中施钱四百文,董乐施钱四百文,田广x施钱五百文,田万施钱二百文,张笃行施钱五百文,张志行施钱五百文,张言行施钱五百文,张xx施钱五百文

董沐拜书撰文,董沐书丹箓额

铁笔李文魁

道光玖年岁次己丑季春吉日立

第二部分:玉仙庙门西古碑三方,从西望东排列。第一方《施地碑记》

书曰至诚感神斯语信不虚传矣,韩洼村东十里许窑底村吴君名广恩为母身染重疴百方(马念)至,玉仙圣母庙中乞祷蒙神默佑,不数日而疾全愈。吴君无以报德,情愿将自己地十有零施庙以助香火之用,四至坐落开列于后,众皆欣赏称赞不已,咸曰嵩邙苍苍,伊洛洋洋,主之德,山高水长,恐代远年湮,无可稽考,爰勒贞珉永垂不朽云。

计开四至坐落,一段坐落东岭南北(田尔)东至许西至许南北至圪(土吝),一段坐落五亩有零系当契坐落马家岭南北(田尔)东西至许南北至圪(土吝)粮当价十两整日后赎去价仍入庙东岭地大粮壹钱整。

业儒田书田沐手撰文并书丹

功德主田得寿、田发甲

管事韩得润、沈永福、叶庚辰

同中人李德俭、吴富来、吴广学、田琳、沈永中、田恒珍、田恒心、沈永清、许逢年

铁笔李青阳

龙飞宣统三年前六月二十四日

第二方《x南路十六乡南保公议差务碑》

字迹漫漶难识,略。

第三方《......西来龙脉气碑记》

字迹漫漶难识,略。

【老鸦岭记事系列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