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辈心得】舍己从人不费拿,拿住气血与神意——擒拿之精义

 武谈 2021-01-21

说到太极拳,对我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位名叫李东昇的先生。李先生是山西夏县人,民国时候是太原监狱典狱长,擅长擒拿,因为也练太极拳,常参与太极拳的一些交流活动。

李先生少小来太原谋生,做过很多职业,好武成癖,入伍后被派在监狱工作。当时是个乱世,监狱里的犯人们也是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都有,比如有擅长跳墙越檐的贼,有打家劫舍的强盗,有横行山陵的土匪,甚至也有许多有江湖背景的人士。李先生人比较忠厚,对犯人们不像别的狱吏那样粗暴刻薄,渐渐地和一些犯人熟悉起来。其实那样的社会,大部分犯人是生活上没着落,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的。和这些犯人熟悉之后,东昇先生便会请教一些功夫,有真懂真教的,也有不懂瞎教的,李先生无不用心钻研琢磨,也和会练的同事们交流,时间久了也悟出不少东西。后来监狱里关进来一些绿林人物,还有犯事的武官,有些是死刑犯,他们见李先生真心好学,也不想自己的看家本领没个传人,就有不少人倾囊相授,这里面有很多功夫都是乱世里实战出来的经验和技能,难能可贵。李先生的功夫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由于他经常要抓捕犯人,就尤其留心各种擒拿法,日积月累的,也颇有成就。我曾见他和人试手,狠辣多变,无不简捷实用,很少落败。他告诉我说,他的擒拿一般人练不出来,为什么呢?一般的武行练家都是师徒、师兄弟之间练功切磋,点到为止,不会真的攻击要害,不会真的下狠手,这样的训练总是留有余地,真要交手,往往差点狠劲儿。而他为了实践学来的技艺,有时会故意留机会让犯人跑,他再去抓,把学过的技术都用到逃犯身上。下手没那么多顾忌,犯人拼死相抗,他也是用尽全力,所以他的擒拿和一般练家不同。一般的练家是师友切磋,点到为止,在实战上往往有“不及”之弊,而李先生则是出手不留余地,有“太过”之嫌。总之出手伤人,过犹不及,分寸很难拿捏。

有一天下午,在说到拿法的时候,李先生说:“我年轻的时候拿人全靠技巧、靠劲,拿人的关节。把人体经络、骨骼、关节点了解精熟,吃透了,然后一出手便能合了套,拿骨节、拿经脉、拿穴位,把对方制住。但是晚年返乡后,才透过那一层,知道真正的拿是拿气血、拿神意。”

结合太极拳的精义,总结起来,就是“舍己从人不费拿”,“在擒拿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舍己从人,不是拿对方的劲,而是拿对方的神和意”。这些说法让我受益匪浅。李先生还将他毕生的拿法总结成了口诀,其中一段话我一直记得:“远搭手,近靠肘,不远不近肩一抖。虚能灵,灵能懂,懂能变,变能化。力不打劲,劲不打法,法不打化。”又说,“远求手,近求肘,不远不近靠肩抖。”当时在他破旧的土屋里,李先生没有下炕,靠在炕桌边,安静地示范着每一个动作,他目光炯炯,双手像两条活龙一样,完全不似老迈衰弱。我在他对面的一把破椅子上坐着,安静地看着,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阳光从背后的旧窗户照进来,像几条小溪。室内的浮尘、他示范时衣袖卷起来的尘土,像黄色的轻烟翻卷在这几道阳光里,我静静地看着,心里生出了很多感动和敬畏。这才是习武给予人的益处,即便是形体衰残,而精神和内心却永不失其灵明。

作者遗述:

 

我叫安慰,祖居太原,世代为宦,诗礼传家,于桥头街有祖宅一座,门面若干。性恬淡寡言,幼而颖悟,泛览群籍,能通其意。

先后师从王新午高足霍宝珊、刘殿琛高足辛元、何月波弟子路开源、孙禄堂之女孙剑云诸先生习武学技。于理能探幽发微,于术精益求精,将易、医之原理,释道之体性,与拳术融会。师承皆名家巨手,习艺技精功深,精形意八卦而尤擅剑术。遂精义而入神,慕山林之野趣,侠隐出乎风尘,哀珠璧沦于草莽,欣遗芳泽于后人……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