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体用王宗岳《太极拳论》(下)

 tjboyue 2022-01-23

2020-03-11-09_55_08-语音合成

2022.1.

上一节课,咱们从开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讲到“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讲了这么一段。总结起来,还要往深说一说,这个无极应该怎么解决,也就是说练太极,必须得练出无极。这个无极,现在通行的练法就是站无极桩,打坐。通过打坐,通过站无极桩达到把大脑练空了,怎么才能把大脑练到无极状态、空灵的状态,那就是像佛家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空色色,色色空空",道家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致虚极,守静笃“,《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什么是恬淡虚无,这个必须得明白,“恬淡”就是啥也不追求,“虚无”就是若有若无,这都指心态、指大脑,修炼大脑,站无极桩,打坐,一定要有一个恬淡虚无的心,啥目的都没有,“懒肢体,黜聪明"。练不出这个无极,就难懂动静,也更难懂阴阳。有了这个无极状态,意就会起作用 ,动意会起作用,静意也会起作用。动静之机,静中触动动犹静在大脑中不断地循环,就会产生太极功夫,产生虚实、阴阳的功夫,所以练无极,非常非常重要,这是我这些年站无极桩打坐练出的东西,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刚柔走粘。动急缓随,这些应用就能够得心应手了。可是这个得心应手是怎么来的呢?那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拜个师父,你就能够得到的,必须得走“三个阶段",必须要懂得什么叫着熟,怎么把着熟练出来,然后再通过推手,怎么会听劲、会懂劲,听劲懂劲明白之后,往神明上走,那就得需要名师指导,没有名师指导是很难做到的。我两个师父,都是神明的,我通过与马长勋先生多年的交往,和黄震寰先生的交往,读他们的书,和他通过推手交流,都体会到了什么叫神明。那是了不得的,这个神明是咱们最终追求的目标,可是不难,不难在哪儿呢?要有恒心,要抓住青山不放松,这个叫“功夫无息法自修”,没有功夫无息法自修的韧劲,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岁月的打磨,你想走入殿堂,然后再升到楼阁而览无限风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得需要坚持,在坚持中不要朝三暮四,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才能达到神明的阶段。

继续往下学习。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一段继续说太极拳怎么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个“虚领顶劲"。有两种应用,一种是练拳的应用,也就是练拳的时候,或者站桩的时候,百会穴要往上虚领,所说虚领不是实领,不是用力领、就虚虚的一想,把这头顶上的那个劲体会到,这是练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就是内气要练到肚脐以下,内气练到丹田会有感觉,会有温热感。这个丹田在太极里有“浑身无处不丹田”之说, 也就是“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了,想哪儿那儿就是丹田了,尤其要把它练到涌泉,涌泉有温热感那就更漂亮了。

“虚灵顶劲"的第二种用法是推手用的功法。双方推手,有虚功的人,能够听淮对方力的顶点,用虚功虚领对方那个力的顶点,对方就会浮气拔根,站立不稳而被发放出去。

“虚领顶劲"是太极推手奇妙的功法之一。我虚领他的劲端,把他全身轻飘飘地拿起来,令他不能自主而任我摆布。这个虚灵顶劲是在推手中听劲的一个很高的功夫,这是我太极推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並录下了很多视频。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是什么?不偏不倚,要和王宗岳《十三势歌》的一句话联系起来,叫“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你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就能够是体验不偏不倚的意蕴。所以咱们打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尾闾中正,周身中正安舒,你练出来中正安舒,这个才能够懂得啥叫不偏不倚了,会不偏不倚了,那在推手中那就随心所欲了,就会叫对方啥也摸不着,能达到忽隐忽现的目的。

太极推手往往对方的力是有方向的,力的方向,无外乎是上、下、左、右、前、后。太极推手,不懂劲儿的或者是功夫浅的人,都会用力推手,用力基本就是这六种方向,或者是与六种方向相近的方向,所以“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这就是推手应付各种力的“虚领顶劲”的功法。他在我左手使劲,我就用左手虚领,他在我右手使劲,我就用右手虚领,他往上使劲,我就往上虚领,他往下使劲,我就往下虚领,他拉我,我虚的意用的长一点,他推我,我虚的意用的快一点,这就是这几句话地具体用法。这都是“虚实"的功法,要能够用好,必须在拳里练出来,怎么练出来?用神意练出来,不是用力气练出来,用力打拳永远练不出来。怎么用神意练出来?那就是打拳克服用力的习惯,养成意在先的习惯,意在手先,意在形先,比如这个“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就是用云手的拳式,把它练出来,左云手,虚意要在左手,右云手虚意要在右手,不要练干巴力拳。“仰之则弥高”用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练,“俯之则弥深”用海底针、击地锤练,所以这个既是练法也是用法,咱们练拳一定要神意领先,练神意气,神意气是太极劲,神意气的太极劲要表现体悟到拳架子里,怎么体悟到拳架里?一定要以神意气造型,不要用干巴力造型,不要练表演竞赛,练表演竞赛,就把神意气给忽略了,也练不出王宗岳拳论里的东西,说句不客气话,用力练拳,很难明白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用力练拳的如果解读王宗岳《太极拳论》,会是另一种说法。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我已经写了一篇文章来专题说这个,在这我就不详细说了,但是这个“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有很多解释和我解释的是不一样的,我解释的有点独出心裁。很多解释都是不应该离开接触点,离开接触点那就不是太极了,就不是太极功夫了,很多人都是这么说,他不承认脱手离开也是功夫这个形态,实际功夫纯正了,推手时双方接不接触,脱不脱离,都是一个道理,都是丝毫不用力,都是“神意气是太极劲"。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是王宗岳对他所论的各种功法的概括总结,也就是说拳论中的所有用法,都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知己不知彼,不可能英雄所向无敌。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

斯技旁门甚多,“斯”是啥意思?斯是“这个”,斯在古文中是指示代词,这里指代“太极",技是“技能”、“技艺”,太极这个技能之外的门派很多,或者说特别多,太极这个之外的门派相当多。这个“旁门"不要理解成“旁门左道”,旁门左道是贬义了。这个旁门就是太极之外的门派,别的门派,其他门派。现在来说,如少林了,武当了,形意了,八卦了,这些门派和太极是不一样的,它都可以理解为太极之外的门派,叫旁门。说这些旁门,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功夫形式,形式各有区别,都不相同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外乎“体壮欺负体弱,手慢让手快,速度慢的来避让速度快的,有力的打无力的“,总之太极之外的门派的共同特点是玩力,斗力。

王宗岳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用力不是太极,是“斯技旁门",不信这句话,就难懂难明白什么是真太极。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这句话,有很多不一样的解释,我觉得应该从全文的整体来解读这句话。“是皆”,这个“是”是啥意思?这个“是”,不是说'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不是说这些,我的理解,这个“是”说的啥?说的是太极。这个 “是”也是一个指示代词,这个“是"和那个“斯技”是一个意思,说太极都是啥?都是先天的功能,自然的功能。所说先天的功能,就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咱们修练太极,有那么一句话叫“后天返先天”,也就是把后天养成的与先天不同的用力的各种习惯返回去,返回到先天,返回到少年儿童那个先天的不用力的本能,自然的功能,太极不是用力学到的东西,是生来具有的东西,生来具有的本能,所以先天自然之能就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能,神意气就是人的本能,也叫先天自然之能。也就是咱们练太极,不要用力练,用神意气练,一定要“致虚极、守静笃,能如婴儿乎”,你练太极达到婴儿的状态,这样才能有太极的真功夫。所以这个“先天自然之能",它不是用力学来的,“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和用力气而有作为是不相关的,是没有关系的。“非关学力而有也”,这句话我过去也理解不了,现在通过推手,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就是太极,它都是先天自然的功能,不是和用力气相关的,太极和力气没关系。

下面这句话就挺关键了,“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你体察一下,想一想,这个察就是考虑考虑。你考虑考虑,这个太极,有四两拨千斤这样的话,显然和力量没关系,不是力量取胜的。这个四两拨千斤。现在人们经常用这句话说太极功夫,可是往往他把四两也说成是力,千斤也说成是力,这就错了。我在推手中有专说“四两拨千斤”的视频,应该怎么理解?这个“四两拨千斤"它是一个比喻句,四两和千斤他们相比较,是不成比例的,想一想,他一点也不成比例,所以这个四两我就认为就是“虚无”,千斤就是对方的实体。用虚无功夫就能战胜他那个实体力。前面那些什么“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啊,“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啊,“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啊,那些功夫出现的效果,我认为都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因为那些功夫的表现效果,都和力没关系,都和神意有关系。“仰之则弥高",我神意练出来、我往上一想,对方一出力就把他拿起来,他就蹦起来了;“俯之则弥深",他的力往下走,我往下一用意,就能叫他跳起来了,

这都可以理解为“四两拨千斤”。

“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你在网上看,太极界那些八九十岁的老前辈,如,汪永泉,坐着轮椅还御众发人,朱怀元将近90岁,还有那样精彩的推手功夫,马岳梁95岁的推手视频也神奇精彩,如,健在的黄震寰、马长勋、高壮飞,他们同庚,在87岁之前我多次与他们交往,体验了他们奇妙的“御众之形",这些耄耋御众的神奇,“快何能为”?以快著称的外家拳是做不到的,外家拳是练不出这种神奇境界的。

这段话有两个关键词一定要准确理解,一个关键词是“斯技",这门技能,这门技艺,斯技指的是太极。另一个关键词 “是”,“是”乃顺着“斯技"来说的,“是”也指的是太极。这两个代词明白了,这段话自然就明白了。

咱们继续往下讲,“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什么叫“立如平准”,这个枰准的就是准星,也就是说要象秤一样的平衡,才能够有“活似车轮”的功夫。不偏不倚,就是立如平准,忽隐忽现就是活似车轮,可以这么理解。我在很多视频里都跟拳友们研习了“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立如平准就是中正安舒,活似车轮,那就是转自己的气圈。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不是跑、就是跟随着转圈,都是神意气完成的,不是力完成的。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句话一定要理解明白了。这个沉和重是一个意思,我理解是什么呢?这个沉和重都是对方使力了,使力表现出来的那个感觉,是不是就有沉的感觉啊、重的感觉啊?所以这个沉和重都是使力。什么叫偏沉则随呢,对方使力,你就随从他、顺从他,随从他的力,顺从他的力,就叫“偏沉",他那个力就不好使。这个我也经常用这个偏沉则随来演示推手,也就是把对方的力听得真真的,准准的,顺着他力的方向就给他来一个偏沉则随,来一个偏沉则随,他自然就漂起来了,自然就拔根了,自然就起来了,这是偏沉则随的功夫。“双重则滞”,双重就是双方都较力了,都使力了,都使力,那就互相达不到很干脆麻发人的效果了,谁也发不了谁了,这就叫双重则滞。这个双重在很多太极理论里头,把他都说在拳里头,说两脚如果同时在地上平均用力就是双重,这样理解是错的。马老爷子给我们专门讲什么双重,这个双重不是在打拳里,是在推手里的,推手的双重主要表现就是互相较劲,支支巴巴,撕拉扯拽、搬脖搂腰。就是现在很多和太极不相关那些推手,类似摔跤那些推手,所有那些推手都是双重之病。要避免双重,我们推手的时候,千万不要互相使力,两人都较力,研究推手,是无力胜有力,是以柔克刚,以慢制快,以静制动,舍己从人,这样去推手,才不至于双重,会功夫的人,他绝对不使力,不使力,对方使的力就不好使,就能达到偏沉则随的目的。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说我们常常看见练了多少年的功夫,自认为练的是好功夫,当遇到对练,俩人一搭手,他运化不了,被人所制,互相牵制,为啥出现这个效果呢,“双重之病未悟耳”。也就是说他不明白什么叫双重,双重是病手,是推手的病,他没有把这个悟透,所以就出现“率皆自为人制",达不到发人的效果。

怎么来克服双重呢,下边这句话就告诉怎么克服双重了。“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要避免双重这个病手、推手的毛病,就应该懂得阴阳。那就是懂得太极这个理,前面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你不懂得阴阳之母,那就不是太极,就容易双重。“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个黏和走,走和黏他们俩实际是一回事。这前面都已经说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句话挺深奥,也很难理解。这个就得通过两个人搭手来理解它,尤其要拜访有神明功夫的老师来体悟。这阴阳的关系,黏走的关系,都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这个很难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明白的,两人一搭手用肢体语言可以把它说出来,做出效果来,用肢体语言可以说出什么叫阴阳、什么叫黏走。可是讲课,我确实很难说清,确实说不清楚。这个懂劲,知道阴阳方为懂劲,咱们前面说过“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你知道阴阳了,才叫懂劲,咱们前面说会听劲才会懂劲。那会听劲实际就在体悟阴阳的关系,体悟阴阳相济的关系,要不你做不到那种听劲非常灵的效果。懂劲了之后,才能够越练越精,精到什么程度呢?精到神明阶段,精到高级境界。

“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王宗岳这些拳论应该好好地用心仔细研究琢磨,好好地体悟,好好地思考,在练中慢慢就能够达到的从心所欲了。

最后结尾,“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啥叫“本是舍已从人”?本来呀这个太极的东西是舍己从人的,哪些是舍己从人呢?“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这些都叫舍己从人,你会这些就叫舍己从人,你能“随曲就伸",能“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能“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也是舍已从人。所以这个舍己从人有很多人就从字面解释,舍掉自己顺从对方,你怎么舍掉自己顺从对方呀?就是王宗岳前面说的,所以他再加一个 “本是”,本来是我(王宗岳)说这些都是舍己从人的,可是呢,“多误舍近求远”,啥叫“舍近求远"呢?“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就是用力气玩这些东西都叫舍近求远。那怎么才能够舍己从人、不舍近求远呢?就是用意不用力,“凡此皆是意”,“势势存心揆用意,是要全凭心意用功夫,要在神意气上下功夫,你用力和用意是差之毫厘的,差之毫厘,就谬之千里。这是我的理解,“舍己从人”和“舍近求远”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舍近求远这些东西和意没关系,甚至有人把意说成意淫,他们只能用力玩,所以叫舍近求远。“是为论”。是说我论述这些啊,你们学习的人不能不详细的辨别,一定要认真地琢磨,详细的辨别,什么是太极,什么不是太极,太极应该怎么用,应该怎么练?不是太极的,应该怎么去规避,不要练那些东西,“不可不详辨焉”。一定要辨别清楚啊。好这节课就说这些。

这个《太极拳论》,我用了三节课,讲的都是原文,都是本意,就是对原文本意的明明白白的理解。我讲的没有旁征博引,也就没有把自己的私货塞到这里头,没有这个。全都是按照文章的结构,按照文章各个词语的关联,段落的互相照应,互相的关联来把它理解明白讲清楚。咱们如果有哪儿还不明白的,可以互相研究和互相讨论。但是我建议,学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要想把它学好,学深学透,应该读读汪永泉的书。读读谢守德的书,我还建议要学学李雅轩的练拳日记。李雅轩的练拳日记,有很多精到的东西,它对理解《太极拳论》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因为咱们以前都在群里发过李雅轩的经典论述,你像杨澄甫,昨天发杨澄甫的那一段话,什么是真太极呀?“臂如绵裹铁非常沉重,推手的时候,其拿人之时候,手非常轻非常轻,而人不能过。而放人之时,像脱弹丸似的,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费力。被发的人,并不觉疼痛,已跌出几丈以外”。出现这样的效果,才是真太极。而且杨澄甫最后说:“真太极,意也。"真太极是用意。所以那些撕撕巴巴,费劲巴力的,而且出现效果也非常勉强的,那些东西应该用杨澄甫的话来辨别他不是真太极。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