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语不清、肢体抖动 1 年,你的诊断是?

 火星上的云2030 2020-06-23

又到了神经病例时间,快来学习吧!


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通常在疾病早期阶段很难鉴别,部分 MSA患者脑桥“十字征”或壳核外缘“裂隙征”不典型甚至缺如,那我们如何做到不误诊呢?

其实只要我们识别了这种影像征象,就可缩小诊断范围。


 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运动迟缓2年,言语不清、肢体抖动 1 年入院。2 年前出现运动迟缓,进行性加重,开始表现为行走缓慢,逐渐出现翻身、行走困难,感四肢僵硬。1 年前出现言语不清,语速慢,右侧肢体抖动,呈持续性,伴便秘及尿失禁。2016年7月给予美多巴治疗未见改善,后于外院加用普拉克索仍未见改善。
 
入院查体:血压80/55 mmHg(卧位),60/45mmHg(坐位),语言含糊,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构音欠清。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双侧Rossolimo征阳性。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阳性。


颅脑MRI示: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萎缩,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及 T2Flair高信号,DWI未见明显受限。MRA未见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生化示:尿酸510mmol/L。三大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全套、风湿三项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胸腹部CT平扫未见异常。
 
01.诊断思路

①定位诊断

运动弛缓、震颤、肌强直(帕金森综合征)
锥体外系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双侧Rossolimo征阳性
锥体束
言语不清,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阳性
小脑性共济失调通路
记忆力、计算力减退
大脑皮层
便秘、尿失禁、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神经

②定性诊断:

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损害,诊断MSA可能性大。

回顾一下2008年Gilman等提出的MSA诊断标准。

可能的MSA:散发、进展性,成年(30岁以上起病),并具备以下特征。

1. 具有下面两项之一:
(1)左旋多巴反应不良性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伴肌强直、震颤或姿势不稳);
(2)小脑功能障碍(步态共济失调,伴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或小脑性眼动障碍)
2. 至少有下列1项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表现:
(1)无其他病因可以解释的尿急、尿频或膀胱排空障碍,勃起功能障碍(男性);
(2)体位性低血压(但未达到“很可能的”MSA 的诊断标准)。
3. 至少有1项下列表现:
(1)可能的MSA-P或MSA-C:①巴宾斯基征阳性,伴腱反射活跃;②喘鸣;

(2)可能的MSA-P:①进展迅速的帕金森症状;②对左旋多巴不敏感;③运动症状发作3年内出现姿势不稳;④小脑功能障碍;⑤运动症状发作5年内出现吞咽困难;⑥MRI表现为壳核、小脑中脚、脑桥或小脑萎缩;⑦18F-FDG-PET 表现为壳核、脑干或小脑低代谢;

(3)可能的MSA-C:①帕金森症状;② MRI表现为壳核、小脑中脚或脑桥萎缩;③18F-FDG-PET 表现为壳核、脑干或小脑低代谢;④SPECT 或PET表现为黑质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能纤维去神经改变。

因此该患者临床诊断为可能的MSA。

02.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
相比MSA,左旋多巴疗效好,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
出现核上性眼球活动障碍、假性球麻痹和中轴躯干性肌强直等,一般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质基底节变性
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有异己手综合征、失用、皮质感觉障碍、不对称性肌强直、刺激敏感的肌阵挛
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
多有明显的智力障碍,且基因检测可以发现FMR1基因突变

03.
MSA的影像学特点

脑桥“十字征”和壳核外侧缘“裂隙征”为MSA 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

壳核裂隙征为MRI T2WI所显示的壳核背外侧面线性高信号影,多见于MSA-P型。壳核裂隙征改变很可能由于壳核神经细胞丢失、胶质细胞 增生造成壳核萎缩,壳核和外囊间的间隙增大,或者由铁沉积和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导致。

壳核裂隙征

脑桥“十字征”为MRI轴位T2WI显示的脑桥十字形异常高信号影,多见于MSA-C型患者。这种特征性征象是脑桥核和脑桥小脑束变性,胶质细胞含水量增加,而齿状核发出构成小脑上脚的纤维和锥体束未受损害,从而形成T2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高信号。
  
脑桥十字征
 
近年,有学者认为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在MSA 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MSA-C亚型患者中诊断的特异性高达82%,敏感性可达100%。
  
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

03.总结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损害的病因

磁共振表现为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异常信号的病因分类:


 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MSA的诊断具有一定挑战,部分患者脑桥“十字征”或壳核外缘“裂隙征”不典型甚至缺如,但可出现明显的双侧小脑中脚病变。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多见于MSA-C型,识别这种影像征象可缩小诊断范围。

直播预告

扫码下方二维码

6月23日19:00

免费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刚主任医师讲解

痴呆诊断与鉴别诊断进展:来自临床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Brain MRI of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of cerebellar type: a prospective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criteria. J. Neurol. 2020 May;267(5)
2. Hot cross bun sign. J. Neurol. 2019 10;266(10)
3.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年10月第36卷第10期.



首发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整理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沈遥遥
责任编辑丨章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