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士下山》:红尘中乱了阵脚 失了分寸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6-23

南都今日娱论

要称赞《道士下山》确实很难,这部电影好像是六十四手起了牛逼的一手,最后却勉力收手不知所终。但我也不太赞成目前的局面,评价《道士下山》变成了一篇比赛刻薄的命题作文。

所有负面论调里,最没意思的,是借《道士下山》的表现乏力,上纲上线地强调时代翻篇。我很怀疑这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消解权贵的热情,其实是在作品呈现之前就早已预备好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固然可嘉,可今时今日华语市场还真没出现和这拨导演代表作叫板的电影,一代胜似一代,归根结底是作品的超越才算数的。现在所谓的翻篇儿,不过是占个时间的生理优势,“今日侬葬花,他日谁葬侬”。

我们不遗余力地讨论《道士下山》这样的电影,除了槽点多多的话题设置功能,本质是电影也有交流的欲望。比起《搜索》声讨大众媒体,《道士下山》表达的东西更本质、困惑更坦诚:山中独寂寞,下山又迷茫。凯爷对这个时代的无所适从几乎毫无遮掩地放进了片中,你可以说他是佯装执拗天真的何安下,也可以说他是强装淡定的如松法师。

个人看来,《道士下山》的故事主旨原本不复杂,空空如也的小道士下山一趟,经历人间爱恨情仇,心满了,放下才有了意义。这一路飘流,本有些东方《七宗罪》的意思,可惜最后在红尘中乱了阵脚、失了分寸,一会儿放下屠刀、一会儿有仇必报,大搏杀后匆匆回山说自己收了心性。只能让人感叹:情绪很不稳定,不似世外高人应有的模样。

不管是原书还是电影,一个有意思的设定都是:小道士有了问题,求解的方向却是寺庙里的和尚。佛道是中国人解惑的,道教自度而佛教度人,佛家十恶中分身业、语业、意业。身业中三恶,第一杀生,第二偷窃,第三淫邪。小道士遇到的三件事恰与此有关——— 有缘由的杀生、不自知的偷窃、帮人忙的淫邪,到底算不算恶?他沉入湖底看到四大金刚的画面,颇有震慑力。高清电影

可惜电影也就到此为止了,小道士一脸诚意地征询法师,法师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我很高深你不懂”上了,说了那么多道理,我就记得一句“没看到大家在吃饭”。以理,在电影里是服不了人的。

电影不是佛经道文,用扎实的故事诠释一个坚定的三观才是成品。D先生提醒我,《道士下山》其实是拍得不尽如人意的《修女艾达》。的确如此,《修女艾达》也是个“下山”的故事,有诸多元素,镜头考究、情绪节制、行动线轻巧,艾达把人间欲念悲欢都经历一遍,在一个早上淡定从容收拾利落,重新“上山”。

看完《道士下山》,琢磨起《修女艾达》的好来。前者原本也是让小道士做亲历者,目睹人生乱象,参透世间法则,但家族恩怨那点儿事儿还不如之前的“三恶三惑”,到了后半部,文戏让位于武戏,动作场面并未让人惊艳,而且插叙战争场面的粗糙也是我不能忍受的,至于台词里的槽点,讲过的人那么多,也就不多讨论。感觉后半段就是精力不济勉力支撑,有如乱了阵脚的拳法,徒有其表唬人,而缺一击致命、夺人心魄的实招。

多说一句,几个原著党和我聊天,隐隐有拍毁了的怨恨,我倒觉得未必,我当奇闻异志录来看,又有点像文摘。徐皓峰只有和王家卫的结合才是安全的,两人都是于黑夜里给你看块锦绣,着力处一针一线光彩照人,让你浮想联翩其华美无边。相对于擅长藏拙的王家卫,陈凯歌就显得太过实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