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

 经方之道 2020-06-23

​悟透这4种经验,湿疹不在话下!

(1)湿热并重型 

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潮红、灼热、肿胀,继之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疹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以清热凉血,利湿消肿,清热除湿 汤:

生石膏、马齿苋、车前子、生地黄,龙胆草、黄芩、生山栀,冬瓜皮。

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大便秘结者加熟大黄。

(2)脾虚湿盛型 

病程日久,皮疹肥厚、浸润、色素沉着,或有轻度渗出糜烂,伴有纳食不佳、口渴不思饮、身倦、大便溏或先干后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以健脾除湿,佐以清热,健脾除湿 汤 加减:

白术、茯苓、枳壳、黄芩、川萆薢,生薏苡仁、白鲜皮,车前子、泽泻、苦参。

对湿盛而有热象者,应用生白术、生枳壳、生薏苡仁;对湿盛而无热象者,则宜选用炒白术、炒枳壳、炒薏苡仁,并可加用苍术、厚朴等。

(3)血虚风燥型 

病程迁延,皮损粗糙肥厚、脱屑、瘙痒,表面有抓痕、血痂,皮损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缓。

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养血润肤 汤 加减:

当归、川芎、茯苓、白术、苦参,首乌藤、鸡血藤、白鲜皮,丹参、赤芍、白芍、生地、熟地、猪苓。

上肢皮损加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阴部皮损加龙胆草,头面部皮损加菊花等。

(4)胃肠积滞型 

多见于小儿,常有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腹脐膨胀,夜寐不安,大便不正常等。皮疹为淡红或淡褐色斑片或呈局限性苔藓化,抓后糜烂渗出。病程日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好发于四肢屈侧。舌质红,苔腻,脉滑。

以健脾消导,清理胃肠积热:

白术、枳壳、焦槟榔、炒莱菔子、鸡内金,焦三仙,薏苡仁、白鲜皮、马齿苋、黄芩。

此型宜健脾消导为主,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辅。对于小儿湿疹,应少用苦寒泻泄及滋补厚腻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