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0-06-24

说起儒学,似乎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庸之道,是温柔敦厚的学问,这自然是正确的,但是这确实是片面的。儒学是一套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内容,虽然传统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是它的底色,但是其中不乏有洒脱轻狂、刚毅反叛的部分存在。心学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这一部分,同时心学的热潮也激发了儒学中更加不同寻常的部分,这部分的思想转变影响了书法变革。

一、在明朝中后期,社会逐渐变得腐朽,理学成为了僵化的科举考试的工具,因此掀起了反理学思潮,心学逐渐占领思想高地,同时心学的流行影响了士人们的审美心态。

明朝建立之初,虽然社会千疮百孔,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政治强人,他一面用强权稳定住了政治治理,同时不断歼灭残余元朝势力,最终恢复了社会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的良好运行。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将相权收归皇权,但是这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无穷的,即使没有手握大权的宰相,还是有其他身处高位的人行使着类似于相权的权力,而只要即位的皇帝稍有软弱,那么大臣们就会蜂拥而上想要夺取更多的权力。比如在万历皇帝即位时,首辅张居正一力主宰军政大权,这时他的权力是胜过皇权的。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在明英宗即位后,宦官的权力已经日益扩大,英宗好大喜功,听信谗言,决定去攻打蒙古部落瓦剌,最终遭受重创,大明军力几乎全军覆灭,最后英宗也被蒙古部落所俘虏,经此一役大明元气大伤。

明朝之后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昏庸无能,不理朝政的那一类,例如万历皇帝在其即位的中后期曾经长达数十年没有上朝,宦官作为皇帝的身边亲信逐渐收割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与他们勤俭的祖先不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耽于享乐、骄奢淫逸,政治腐败极为严重,朝臣和宦官之间的争斗不休,地主兼并土地现象十分猖獗,农民起义频发,社会秩序极度紊乱,经济停滞发展。

  • l 社会背景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高度,明朝中晚期,经济陷入僵局之中,人们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很自然就会引发思想危机,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就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缺陷,它的特点是分析详细精妙,这使得它很适合作为科举考试考察的内容。科举考试是关乎人的命运前途的重大考试,为了能够考上科举,人们自然就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程朱理学的特点甚至是优点逐渐就变成了缺点,它使得人们的思想腐朽僵化,缺乏个性,而学风就倾向于极端的功利主义。

  • l心学占领思想高地

随着社会危机的出现,思想开始出现动摇,理学不再能够统治人民的思想,反而人民开始发现理学自身的缺陷,因此反理学的思潮迭起,以王阳明为首的心学逐渐占领了思想高地,王阳明阐述的心学理论如“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都对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儒学发展方向。

在《顾端文公遗书》中顾宪成曾经这样称颂心学:

“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词章之间,骤而闻良知之说,时心目俱醒,况若拨云雾而见白日。”

  • l 心学的崛起影响了士人审美趋向

在明朝中晚期,心学的门徒遍布全天下,人人都对心学推崇备至,在这种思想热潮的影响下,士人的审美趋向自然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之前明朝的人们信奉理学,相信理是高于一切的,万物都是有一定的评判标准的,因此只是具有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主观性,使得理学缺乏个性。

而心学则不同,心学问的是自己的内心,寻求的是真我,相信心即理,使得儒学思想方向转变为主观和个性的结合,追求一种更加自我自由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儒学中刚毅、反叛、轻狂的部分就得以展现出来,比如李贽为了抨击当时的虚假的思想曾抒发了自己的“童心说”。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这一观点收录在《李贽文集》中: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二、狂狷人格随着心学的兴起而出现,逐渐左右了士人的审美心态,这种狂狷人格使得书法创作在三方面发生了改变。

  • l 狂狷人格的出现

在心学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个体性,因此促进了狂狷这一类人格的出现。当然这种人格指的并非避世逃离的人心,而指的是出淤泥而不染,即便是在腐朽的社会环境中依旧保持反叛抗争的精神。这种人格在晚明十分受欢迎,上文说到的儒学大家李贽就认为,豪杰就在于狂狷和破绽,如果左右逢源的乡愿之徒可以被称之为圣人,那么儒家中得道的人就将会是数不胜数了。

  • l 草书的风靡

出于对于狂狷人格的偏爱,晚明的书法也彰显了对于草书的偏爱。在明朝前期,士大夫阶级大多受元朝赵孟頫的影响,或者依据受困于二王的书法风格之中,再或者是习惯于光洁规整的台阁体。但是随着明朝心学的兴起,儒家主张个体和个性的融合,因此不落窠臼的草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 l 巨轴的出现

因为在明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身为知识分子,士人对于时局、社会自然有一种忧虑,这种忧虑助长了人们的抒情需求,因此在这一时期书法的篇幅越变越长。以前的书法作品只是在书案边观赏的艺术作品,随着书法形制越来越长,人们开始要把书法挂在墙壁上观赏,使得新的书法形制巨轴得以出现。

  • l 狂狷成为重要的审美标准

因为人们对于狂狷的偏爱,狂狷甚至成为了评判书法的审美标准,比如项穆在其书《书法雅言》中用狂狷评价书法之精妙

“是以人之所禀,上下不齐,性赋相同,气习多异,不过曰中行、曰狂、曰狷而已……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妙,是犹自狂狷而进中行也,慎毋自暴自弃哉。”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有的书法家对于狂狷推崇备至,直接就把狂狷作为评判书法作品成绩的直接标准,将狂狷作为书法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三、心学讲究内心的感受,很容易陷于玄虚之中,在明末清初,心学的缺陷逐渐为人所知,因此人们开始倡导回归朱学,或者修正心学,这些引致人们的尊卑意识。

  • l 心学的缺陷

随着心学的发展,其缺陷自然也是日益显现。心学主张心即理,一切来源于内心,因此心学的理论主张难免流于玄虚,缺乏实用性,这些都会带来一部分的消极心理,对于儒家学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因为在明朝末年心学流传甚广,在庞大的信徒中这种缺陷就被无限地放大了。因此这明朝晚期的知识分子人群中主要有两种想法,其一就是要摈弃心学回归朱学,或者就是摆脱心学的弊病,拥抱更多经世致用的思想。

  • l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回归

因为心学的弊病日益明显,因此人们心中开始更加看重经世致用的思想,摒弃玄虚之风,而这一思想就促进了人们的尊碑意识。在明朝末年出现了大批士人外出访碑,考据碑文,发表了一批金石学的著作,用自己的学识来考察史据。

心学立命,狂狷当道:士人挥笔纵横书法间,理学为何卷土归来?

同时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心学的弊病,士人们开始回归程朱理学,重新信奉理学。而理学本身就是厌恶空谈之风,注重对于儒家经典的研读,因此理学的回归也促进了人们访碑考据的活动,促进了人们的尊卑意识。

结语

明朝前期,统治者们大多实行较为严苛的政治手段,因此皇权高度集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好景不长,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耽于享乐,不理政事,权力落在了宦官和权臣的手中,而宦官和权臣又处于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经济运行都岌岌可危。

在这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思想逐渐出现危机,占据主流的程朱理学成为了科举制度的帮凶,成为了僵化腐朽的代名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反理学思潮甚嚣尘上,因此心学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式微,心学影响了士人的审美心态。心学更加重视个性和主体,促进了狂狷人格的出现。

士人喜爱狂狷,因此草书风靡一时,书法的形制也一再变大,而狂狷也成为了书法作品评判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心学的发展,心学的弊病展露无疑,因此人们开始更加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回归程朱理学,务实的心理促进了尊卑意识的出现。

参考历史文献:

《明史》

《书法雅言》

《李贽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