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伤寒论》六经含义:

 chi_ping 2020-06-24
《伤寒论》三阳三阴各代表什么意思?众说纷纭。前几天看到一篇《易演伤寒论》,扯到易经十二辟卦里面去,似乎越扯越远,更增后学疑惑,有求深反晦之嫌。

 我说过,古代先哲,是强调天人合一的。说人身就是一个小天地。但如何体现是个小天地呢?具体情形怎样的呢?

试看地球结构,最外一层,是几千米?还是几万米(?)厚的大气层。地表还有地球磁场,有磁力线,还有各种电磁波,各种射线。对地球形成了一个最外层的大气保护层。这相似于保护地球的卫气层。流星殒石,想侵入地球,多数在高空就已被大气层所烧毁,不能进入地球表面。只有特大殒石,能进入地球。

内为阴,外为阳。最外层之阳,即称为太阳。所以伤寒论说的太阳,就是指人体周围最外层的卫气层。人体周围,也跟地球一样,也是有一层无形之气包裹着的,中医称为卫气,对人体起着保护作用。卫气强固者,无论风雨寒暑,百邪不能侵入。

       中医有君火相火之说。五行之中,唯火有二,其余四行都只有一个。什么道理?君相二火,在天地中,如何取象比类?​

      中医称心为君主之官,称心之热力为君火。  心脏君火,即如天上的太阳,光照大地,万物赖之以滋生。如果没有太阳的光热,地球只是一个冰球,草木不生,更无人类。在人体言,心脏就相似于天上的太阳,把热力输送到全身,无微不至。故心脏位居上焦胸中空旷之地,与大气相通。跟太阳高悬于天空正好相似。《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太阳每天从天上走过,行其职务,从不懈怠,给地球送来光和热,以滋生万物。人的心脏,也一刻不停的搏动,把产生的热能敷布给全身体表,以形成体表温暖的卫气层,是《伤寒论》太阳卫气的来源。

相火即是地心的高热。地心有热,才能把海里的水,循着岩石缝隙,蒸发于喜马拉雅山的高峰之巅,蒸发于各名山的高峰之巅,化作缭绕白云,产生潺潺流水。肾中有相火,时时温暖丹田,膀胱中的津液才能蒸腾上升,以熏肤泽毛。

心脏居胸膈之上,与肺相通。肺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小天地的天空部位。心居左右肺叶之中,有如太阳悬于天空,故心脏为君火之脏。

肝肾深藏于下焦,内藏相火,为水中之火,故为相火。

        人身既然是个小天地,其结构与地球结构尤有其相似处。地球表面,有几千米厚的空气层。这空气层,不仅起了保护地球的作用,而且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空气保障了动植物的炭氧交換,保障了生命体有形物质跟无形之气之间的氧化代谢,转化循环。

        人体周围,也是有一层卫气包裹着的,现代科学术语称为人体热辐射,也称为人体生物电的电磁场,中医称为卫气。卫气强大,细菌病毒难以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疫屏障。练功功深者,能产生毛孔呼吸,与外界进行炭氧交換。不仅自己周身之卫气特厚,颜色光华,还能出现特异功能,能看到别人身上的气场厚薄与颜色。​

        人身阴阳之分界,以外为阳,内为阴。人之成长为阳为进,有幼,青,壮;人之衰老为阴为退,有衰,病,死。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衰亡,都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有三阳三阴之分。​

        人身之阳,最外层的阳为太阳,在地球言,即是离地心最远的高空。太字有初始之意,有极字之意,地球的最外层,方为极,为太始,人身的最外层,才能称为太阳。​

        比如人的老祖宗,称太祖。​

        但是这里有一个一般人最易误解之处,即以为既称为太阳,必是阳气最旺盛之处,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太阳为人体最外层,是阳气最薄弱,阴寒最多之处。苏轼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球的最外层,是寒气最多的地方。所以飞行员上天要穿皮衣,水气升到高空,必因寒而凝结为水珠,变雨水复降于地。

人体内的热气蒸发到体表,即变为汗,即是体表有寒气之故。所以太阳经又称为寒水之经。

        我说内为阴,外为阳,人体最外一层的保护圈,才能称为太阳。​

        人体温热,源于心脏的氧化,体表是毛细血管所到之处,是动脉的最远端,所以阳气稍有不足者,虽当盛夏,亦穿棉衣而恶寒。说明人身体表是阳气最弱之处。阳气稍虚,即易生外寒。​这种寒,体内自生。

        太阳经主要指足太阳膀胱经。膀胱水府,藏水分津液,心脏君火下照,津液蒸腾上升,其中含有炭氨成份,是一种很冷的化学物。所以老百姓在夏日炎炎骄阳之下劳动,虽汗流夹背,却並不觉热。  说明太阳经里面含有一种寒性物质,能够抵抗烈日骄阳的暴晒,不然那些烈日下劳动的苦力们,早已被太阳晒得皮开肉绽了。

由于太阳为人体最外层,阳气最少,寒气最多,所以太阳得病,必见恶寒。有恶寒症状的才属于太阳病。故《伤寒论太阳篇》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必用麻桂等大热之药以除表寒。如果脉沉,必用附子以助阳。

        太阳经保持一定的寒气,对人体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寒主收引,使毛孔不太过开张,体内温度不致于尽散失于外。

        上面讲了,太字虽说最大,有初始之义。正如早期共产党,当初只有十几个党员,力量尚在萌芽状态,继之后,逐步发展壮大,由当初幼儿长成青少年,生机勃勃了。由高空的一片寒气,向地面走近,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了。

       地表森林, 即相似于少阳之意。中医称少阳三焦为水火游行之府。在正常生理下,森林里不寒不热,夏能避暑,冬可御寒。在病理情况下,森林失火,酿成火灾,应于人体,为少阳病寒热往来之寒热互见症状,及火热病证。故方中用柴芩之寒凉以清之,半夏生姜之温以扶正。

        阳明则由少而壮盛,如赤裸的黄土平原,或如大沙漠,太阳照射地面,酷热难当,虽有一阵大雨,马上被吸收干涸,喜润而不喜燥。应于人身生理,则属于肌肉一层。发热则蒸蒸发热,最能消水。故阳明病易兼口渴,有阳明实热之白虎承气之证。

        三阳之后,进入体内,为三阴地界。

 太阴为初始之阴。地表之内,有地下水。挖井挖到深处,必出泉水。皮肤脂膜之内,有肥肉脂肪层。中医称之为太阴湿土,与地下水的湿土相似。六月暑天,地下水也是冰冷的。所以太阴病,多是寒证。多宜理中四逆汤之类。

湿土再往里面,是地壳岩石层。少阴地界,就相似于地球的岩石层。地壳岩石,内接岩浆地核,有高热;外接泉水湿土,有寒凉。故少阴病,或寒化或热化,並无定数。少阴病既多寒化证,也有当急下的热化证。张锡纯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甚详。

岩石地壳之里,为地核。为最高热之处。为地球的中心点,为地球生命的主宰。地球能日夜不停的旋转不息,我估计是地核物质,富含阴阳电子之故。阴阳电子缠绕摩擦,而生出地心高热,而生出引力,生出旋转力。

六经中的厥阴部位,就相似于地核部位,为里阴之极处。地心高热,正合阴中含阳之义。厥阴病,为伤寒热病的极期阶段。生死存亡,取决于此。照仲景书中所说,仍有寒热之分。有“厥应下之”的热证,也有“寒多热少,阳气退”的寒证。

以前诸前贤研究《伤寒论》,多从平面层次去研究。没有强调突出六经的立体层次。《易演伤寒论》十二辟卦之说,就属于平面层次的研究。恐不能真正揭示六经含义。今把平素对六经含义的思索所得,以立体空间的思维方式,试图较直观的揭示六经含义。所述未必确切,大略取类比象而已。质诸贤达,望斧正之。

民间中医陈彩声修改于2020,6,24,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