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市场,谨慎无疑是投资者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但据我观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即使你把谨慎做到极致,时间长了被套甚至损失本金是一定会遇到的。93年入市以来,我正真意义上的买入并持有只涉及14只股票,其中有两个被套很长一段时间,印象深刻。 一是雅戈尔。09年开始买入,17年抛完,账面最大浮亏50%,最后趁牛市胜利大逃亡。最近的一次是信立泰。17年开始买入,至今未抛,账面最大浮亏30%,几天前开始盈利。有意思的是两次被套时间都远远大于盈利时间,前者8年中有7年半是浮亏状态,后者更加明显,由低位涨上来只用了5周。 雅戈尔的投资应该是我投资生涯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走不过来就不会有后来的茅台和信立泰,现在肯定是一副窘迫的样子。重仓被套都是痛苦的,各有痛苦不同,对投资而言,美好的时光要以活在当下的态度有限度地享受喜悦,而痛苦应该珍藏,留待以后回味、审评。 07年的那一轮史上最大牛市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也获得了人生的重要转机。当时我满仓的是同仁堂和宝钢,宝钢哪一年一季度业绩大增,超过市场预期,正好赶上长期熊市结束,顺理成章率先上涨,4块启动最高涨到25元。说起来很丢脸,我低估了资金流氓的程度,近10年熊市的折磨让我的想象力大打折扣,于是在不安中9块就草草出局了。不过抛出后买了一套房子,才对冲了部分懊悔。同仁堂的上涨来得迟一点,在牛市的后期,大概涨了3倍,这一次我基本吃到了全部。 牛市逐渐退潮,我支付了房款,仍然拥有一大笔现金,此时雅戈尔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盯上雅戈尔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当时股票都很贵,平均市盈率60倍以上,它相对便宜,分红较为丰厚。二、当时市场股票很少,创业板、科创板、港股通都没有开通,可选标的匮乏。三、雅戈尔是知名服装品牌,掌舵人是家喻户晓的成功企业家,口碑不错。投资商铺、房地产赚了不少钱,中信证券上市一把赚百亿让它出尽风头。特别是将二级市场投资作为主业加以培养,很容易让人产生美好联想。我是在雅戈尔股价破位后买入的,第一笔在27元附近。很快市场进入熊市,雅戈尔股价飞流直下到22元、18、15元,之后是漫长的7年下跌,最低到5元。我不断补仓,最高时到了第一笔时的12倍,成为我当时的第一大持有股。漫长的熊市让我感受到痛苦,好在我一般拿两只股票,另一只康缘药业和之后的佐力药业、涪陵榨菜在熊市中上涨,加上我们夫妻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才勉强度过这段艰难时光。即便如此,后来儿子去澳洲留学,为了保住仓位我还是极不情愿地卖了一套南京市中心位置的住房,当时的均价只有每平方1.7万元。 信立泰的这次套牢完全不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愉快的经历,原因是同时期持有的另一个更大的仓位是贵州茅台。3年前第一笔买入信立泰在32元附近,之后几个月股价上涨,分别在33、35、37元补过。后来遇到4+7量采、联盟量采等政策利空开始下跌,时长将近3年,最低到16元多。两年前的夏秋,我正在丽江旅游,信立泰的替格瑞洛获得生产批件,股价却一反常态,短暂上冲后快速掉头向下,当时我置身玉龙雪山无边美景中,心中还不时闪过一丝疑问和忧虑。像上次一样,我再一次祭起补仓的法宝,从34元开始几乎每个价位买一些,上涨之前仓位已经到初始买入的10倍。 这两笔投资在决策上都存在缺陷,信立泰主要是当时对医药并不内行,以至于对政策风险毫无估计,不然等一年再买就太美好了。在雅戈尔上的失误就更多更严重了,一言难尽,以我现在的认知不会再买这只股票。 回到正题,从这两段刻骨铭心的艰难经历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投资的路不会平坦,怎样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核心的就两句话:出于善意的初心,必得满意的结局。投资的核心是紧盯价值,其他交给时间。善意是个宽泛的概念,投资人的诚实和实事求是的评估态度,对目标公司清醒的认识,同公司共同成长并获得财富的增值的良好愿景,以价值为唯一理由的购买等都属于善意的范围。关于价值:股票投资遵循商业规律寻找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有短期、远期之分,也有账面和隐含之分,同时随时代主题和社会特性变迁相应的会出现消涨趋势,综合考虑准确把握这些关键点,才能在市场上占领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这两笔投资时机选择严重失误,一个在牛市末期,另一个在行业变革的前期进场,最后能全身而退不是得益于牛市,也不是坚守和不断补仓的策略,而是善意和价值,是开始是就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善良目的。试想,如果买入的是乐视、蓝田、康美、康得新之流,就是有等到海枯石烂的决心恐怕也难以善终,终究会有“我将此心付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之叹吧! @今日话题 $信立泰(SZ002294)$ $雅戈尔(SH600177)$ |
|